蘇艷娟
(山東省陽谷縣人民醫院,山東 聊城 252300)
護理人文關懷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蘇艷娟
(山東省陽谷縣人民醫院,山東 聊城 252300)
目的 探究護理人文關懷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92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取人文關懷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對護理工作依從性。結果 觀察組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6.52%,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依從性97.83%,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人文關懷護理干預,能夠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且能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的負面情緒。
護理人文關懷;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效果
臨床諸多研究顯示,糖尿病腎病若未及時干預,可導致患者出現代謝紊亂,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1]。而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臨床首選治療方式為血液透析,且該方法安全有效,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時,應做好相應的護理措施,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2]。本院選擇護理人文關懷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探究,具體情況見下文。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92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6例。觀察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35~80歲,平均年齡(57.56±5.91)歲,病程1~15年,平均病程(8.09±1.22)年。對照組男28例,女18例,年齡36~79歲,平均年齡(57.62±5.77)歲,病程1~16年,平均病程(8.15±1.35)年。兩組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各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對患者的日常護理干預、用藥護理、基本的心理護理)。
1.2.2 觀察組
實施人文關懷護理,主要包括對患者的環境護理干預、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給予患者非言語溝通。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狀況(SAS采用焦慮量表進行評分,評分結果:0~100分,臨界值為50分。得分越高,表示焦慮狀態越高。50~60為輕度焦慮,60~70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SDS采取抑郁量表進行評分,0~100分,臨界值為50分。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狀態越高。50~60為輕度抑郁,60~70為中度抑郁,70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對比兩組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感染、低血壓、低血糖、心律失常)及對護理工作依從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情況
觀察組患者焦慮評分(36.88±5.35)分,抑郁評分情況(37.99±5.91)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情況(±s,分)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情況(±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較(P<0.05)
組別 n SAS SDS觀察組 46 36.88±5.35 37.99±5.91對照組 46 60.62±5.23 62.84±5.98
2.2 對比兩組患者發癥發生情況及對護理工作依從性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感染、低血壓、低血糖、心律失常)3(6.52%),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對護理工作的依從性
2.3 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依從性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依從性45(97.83%),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依從性
糖尿病腎病對人體危害較大,血液透析是治療該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由于患者長期受疾病的影響,易導致其產生抑郁、焦慮的不良情緒,從而導致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依從性下降,嚴重影響了患者預后恢復[3]。
通過給予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人文關懷護理,幫助患者有效的緩解了焦慮、抑郁的負面情緒,且提高了護理依從性,具體措施見下:
(1)環境護理:護理人員應給患者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如在室內擺放新鮮的花草、每日進行開窗透氣,保證病房內的空氣流通,每日為患者打掃房間,保證病房內的干凈整潔;可在室內播放緩慢的音樂,以改善患者抑郁的心理狀態;還可在病房內放置各種書刊,供患者及家屬閱讀。
(2)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應保持衣著干凈整潔,與患者說話時語氣平和,眼神溫柔,使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親切,以此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在對其護理過程中,應注意傾聽患者的心聲和感受,對患者的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從而緩解患者焦慮不安的情緒,且在條件允許下滿足患者需求;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與理解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患者講解該疾病的發病機制和如何進行治療等,并告知患者堅持治療的重要性;在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過程中,護理人員可邀請手術成功患者共同探討疾病,有利于加強患者之間的交流,且能夠幫助患者建立面對疾病的自信心,由此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4]。
(3)給予患者非言語溝通:護理人員可通過表情、眼神、觸摸的運用,使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懷與溫暖,由此減少護患糾紛,維持良好的護患關系,在對患者護理過程中給予患者充分的尊重,積極主動的與患者溝通,為患者講解護理的目的及作用,以此得到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支持[5-6]。
通過本次研究,觀察組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6.52%,對護理工作的依從性97.83%,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護理人文關懷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有著重要意義,能夠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依從性,降低了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
[1] 劉 瑋.護理人文關懷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J].醫藥前沿,2015,5(6):261-262.
[2] 李娟娟.護理人文關懷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6,29(14):165-166.
[3] 楊明秋.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的價值探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1):230-231.
[4] 馮佳莉,劉翠蘭,劉 華,等.強化自能護理對糖尿病腎病行腹膜透析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及機體容量狀態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6,27(14):2399-2401.
[5] 林卓珊,張映芬,林建梅,等.延續護理在糖尿病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23):2898-2900.
[6] 劉 婧,包宇實.糖尿病腎病終末期患者延續性護理需求與自我護理能力的相關性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17):2482-2483,2484.
[7] 鄭康霞.優質護理對老年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21):196-197.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8.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