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玲
(大慶油田總醫院住院藥局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黑龍江 大慶 163000)
人文關懷在血液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徐建玲
(大慶油田總醫院住院藥局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黑龍江 大慶 163000)
目的 探討人文關懷在血液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醫院血液科診治的住院患者84例作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組,對照組(n=42)應用優質護理,研究組(n=42)以優質護理為基礎,同時融入人文關懷理念,對比2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情緒變化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①研究組護理后的HAMD評分遠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②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是97.62%,高于對照組的78.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人文關懷在血液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價值顯著,可有效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減輕其抑郁程度,值得借鑒。
人文關懷;血液科;優質護理服務;護理滿意度
本研究為確定人文關懷在血液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價值,將84例住院患者隨機分組后,分別采取單純優質護理干預、優質護理融合人文關懷理念干預,現報道2組護理前后抑郁情緒變化以及護理滿意度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醫院血液科診治的住院患者84例作研究對象,神志清晰,知情同意,將其隨機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2例。其中,研究組男21例,女21例;年齡20~76歲,平均年齡(51.47±3.26)歲;病程5~26天,平均病程是(19.87±2.45)d;對照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21~76歲,平均年齡(51.49±3.22)歲;病程是5~24天,平均病程(19.89±2.40)d;兩組患者之間平均年齡、病程和性別等基線資料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兩組應用優質護理干預,包括病情監護、生命體征檢查、實驗室檢查、定時用藥、合理調節飲食、保證睡眠、情緒疏導以及出院指導等,不強調特殊護理內容;研究組在優質護理模式基礎上加入人文關懷理念,其具體干預措施如下:(1)人文化環境護理。護理人員應為血液科住院患者提供一個人文化療養環境,保持其病房整潔干凈,并逐步完善病房內設施、設備如安置電視機、擺放盆栽、懸掛溫馨祝福語等,切實做好每一個細節上的護理干預;此外,可依據不同介入氣氛進行環境美化,比如端午節擺放葫蘆,春節掛燈籠等。(2)人文化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在常規優質心理護理基礎上,從思想上積極開導患者,并予以足夠理解和忍讓,通過有效交流、鼓勵幫助患者擺脫負面情緒。此外,護理人員應積極鼓勵患者接受治療,逐步提升其治療期望和自信心,告知其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與風險。另外,對接近崩潰患者,應時刻關注其情緒、神態變化,及時疏導其不良情緒;(3)人文化基礎護理。護理人員應自覺秉持人文關懷理念,并加強對人文關懷理念相關知識的學習,在護理工作期間,充分尊重與理解患者,并有效協調護患關系,構建有效交流渠道,最大限度上滿足患者心理訴求。此外,在優質護理中融入護理禮儀,以文明言語、熱情服務、端莊儀表、得體舉止為患者留下良好印象,護理人員應在工作期間保持衣帽鞋褲整齊,佩戴工作卡和發網,淡妝上崗,讓人感受白衣天使外在美。
1.3 觀察指標
(1)參考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分析2組患者護理前、護理后的抑郁程度,其HAMD評分高低與其抑郁程度呈正比例關系;
(2)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患者對于醫療環境、護理內容、技能操作、服務態度、心理狀態的滿意度,按特別滿意、滿意、一般和不滿意,分別評為3分、2分、1分和0分,總分為10~15分為滿意,0~9分者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本組研究中的數據資料。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程度
護理前,研究組、對照組的HMAD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HAMD評分遠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程度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程度比較(±s,分)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42 21.05±4.73 10.13±1.76對照組 42 21.09±4.68 17.84±3.26 t 0.764 8.756 P 0.612 0.000
2.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共42例患者,滿意者41例,不滿意者1例,其護理滿意度是97.62%;對照組共42例患者,滿意者33例,不滿意者9例,其護理滿意度是78.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55,P=0.033)。
優質護理,指的是秉持“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加強基礎性護理,全面落實責任制,并深化護理內涵,從整體上提升護理水平[2]。優質護理服務的核心是在患者護理服務中融入人文關懷理念,加強其與患者之間的交流溝通,為其提供人性化服務。因此,優質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不但關注患者疾病,還需從其心理、生理、社會等各方面需求予以整體關注[4],提升其護理質量與護理滿意度。
本研究即在優質護理基礎上融入人文關懷理念,其通過人文化環境護理,可營造出溫馨氛圍,提升患者住院舒適度,可化解疾病與手術本身所造成的痛苦,使患者感受到院方的周到服務和人文關懷[5];血液系統疾病對患者心理造成的打擊很大,特別是晚期患者,可產生嚴重抑郁、焦慮、恐懼等消極情緒,影響其護理依從性。本研究結果提示,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的HAMD評分遠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遠高于對照組,證明了人文關懷在血液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價值。
[1] 黃英姿.人文關懷在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和體會[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11(5):7228-7229.
[2] 張 品.優質護理服務工作中加強人文關懷的思考[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5).288.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8.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