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梅
(江蘇省鹽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江蘇 鹽城 224001)
試析胸外科護理中人性化護理模式的臨床價值
吳 梅
(江蘇省鹽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江蘇 鹽城 224001)
目的 研究分析胸外科護理中人性化護理模式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胸外科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觀察組(人性化護理,31例)和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31例),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不良情緒和生活質(zhì)量。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前不良情緒相比沒有顯著差異性(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和護理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護理后,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人性化護理模式不僅能顯著改善胸外科患者不良情緒,同時還能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
胸外科護理;人性化護理;常規(guī)護理
一般情況,胸外科患者病情較為嚴重,且病情發(fā)展迅速,術后患者需長時間住院,多數(shù)患者因不了解疾病相關基礎知識和相應的手術治療方法,在主治醫(yī)生告知他們手術治療方法的時候出現(xiàn)不良情緒,這不僅給手術治療帶來一定影響,還會影響術后正常生活,嚴重的影響術后恢復。人性化護理服務模式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該種護理模式將傳統(tǒng)的被動服務轉(zhuǎn)變?yōu)橹鲃臃眨又匾暬颊呋颊邽橹行倪@一理念[1]。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胸外科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31例,其中,觀察組男19例、女12例;年齡26~69歲,平均年齡(47.8±4.8)歲;食管癌、肺癌、縱膈腫瘤、其他疾病分別為9例、12例、6例、4例;對照組男20例、女11例;年齡27~69歲,平均年齡(48.0±5.1)歲;食管癌、肺癌、縱膈腫瘤、其他疾病分別為10例、12例、6例、3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疾病類型等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常規(guī)護理,根據(jù)患者病情變化狀況進行口服藥、輸液和換藥等常規(guī)護理。
1.2.2 觀察組
人性化護理,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內(nèi)容,(1)護理人員在給患者護理時,應通過溫和的語言向患者介紹各種操作的作用和注意事項等,完成操作后幫助患者擺好體位。對于出現(xiàn)不適感覺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輕輕撫摸患者,并用溫和的語言同患者交流溝通,詢問患者狀況,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一般在護理人員給患者護理時,一句溫暖的話和一個微笑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護理人員應顯著提高自身修養(yǎng),逐漸完善自我,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人性化服務。(2)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心理上的人性化護理,一般接受胸外科手術治療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此時患者心理上受到嚴重創(chuàng)傷,且壓力較大,加上患者不了解手術治療方法,導致患者出現(xiàn)焦慮、恐懼和抑郁等不良情緒,該種不良情緒給臨床治療效果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此時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同患者交流溝通,并給患者進行相應的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工作,有效疏導患者心理壓力,通過合理的方法釋放內(nèi)心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準確面對疾病。(3)對患者病房做好人性化護理,在巡防的時候,護理人員應做到勤巡視、勤動口等,耐心了解患者需求。并及時調(diào)查患者病房環(huán)境,將病房溫度和濕度控制在科學合理的范圍中,便于患者術后康復和休息。(4)對患者術后出現(xiàn)的不適狀況展開人性化護理,一般術后患者出現(xiàn)疼痛現(xiàn)象,護理人員通過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法緩解患者疼痛,對于食欲較差的患者護理人員指引患者使用清淡食物,并少食多餐等。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和生活質(zhì)量狀況進行評價,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的標準分分界值分別為50分、53分,得分越高證明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越嚴重。通過生活質(zhì)量指數(shù)評定表評定患者生活質(zhì)量狀況,內(nèi)容包含社會功能、身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等幾項,得分越高證明患者生活質(zhì)量越高[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狀況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狀況,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狀況(±s,分)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狀況(±s,分)
組別 焦慮 抑郁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62.0±2.7 43.1±0.9 61.5±2.8 44.8±1.2對照組 61.8±3.0 53.1±1.2 61.1±3.0 53.9±2.0
2.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zhì)量狀況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zhì)量狀況,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zhì)量狀況(±s,分)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zhì)量狀況(±s,分)
組別 社會功能 身體功能 角色功能 情緒功能觀察組 1.4±0.6 2.0±0.6 1.7±0.3 1.8±0.8對照組 0.7±0.3 1.3±0.4 1.0±0.2 1.1±0.4
隨著醫(yī)學體制的深入改革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醫(yī)學服務模式中患者逐漸成為中心,改變了原有的被動模式。同時,在給患者治療中,不僅重視患者的生理狀況,同時,還要重視患者的心理狀況。人性化護理模式為一種將護理和人文關懷結合在一起的新型護理模式,該職工護理模式不僅能很好的改善護患關系,還能最大程度的滿足患者需求,提高護理質(zhì)量,基于胸外科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因此心理上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焦慮、抑郁和恐懼等不良情緒,并影響臨床治療效果。為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使患者早日康復,護理人員可通過人性化護理模式對患者護理,指引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狀態(tài),正確面對疾病[3]。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護理后焦慮、抑郁、社會功能、身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評分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對胸外科患者護理時人性化護理模式效果顯著,能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
[1] 李 萍.人性化護理對胸外科住院病人負性情緒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4,12(34):3208-3209.
[2] 孟亞熙.人性化護理對胸外科患者的臨床效果研究[J].河北醫(yī)藥,2015,37(5):794-795.
[3] 黃文靜,張靜芳.人性化護理對胸外科護理質(zhì)量影響的研究[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2,19(7):1095-1096.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8.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