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碧君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早期體位規范化護理對冠脈搭橋術后胸痛的效果分析
談碧君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目的 探討早期體位規范化護理對冠脈搭橋術后胸痛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來我院進行冠脈搭橋術后胸痛的62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其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1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法護理,觀察組采用早期體位規范護理法進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效果。結果 采用不同的方法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健康狀況級別明顯高于對照組的健康狀況級別。觀察組患者的疼痛人數有28例,對照組無痛人數10例。觀察組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30例,96.77%)明顯高于對照組(23例,74.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冠脈搭橋術后胸痛患者提供早期體位規范化護理能有效地緩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的健康狀況,使患者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值得在臨床上應用與推廣。
早期體位;規范化護理;冠脈搭橋;術后胸痛
我國臨床護理工作模式包括規范化護理服務。規范化護理主要以患者為中心,將現代護理觀念作為護理的指導原則,按照相應的護理程序進行人性化與規范化的護理[1]。進行冠脈搭橋手術能有效地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是在手術后,患者可能會出現持續性的胸壁疼痛等情況,我們將這種疼痛稱為冠脈搭橋術后胸痛[2]。因此,在手術后,要為患者提供規范化的護理。研究發現,為患者提供術后早期體位規范化護理能有效地減輕患者的疼痛度。因此,本文將主要探討早期體位規范化護理對冠脈搭橋術后胸痛效果的影響。詳細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來我院進行冠脈搭橋術后胸痛的62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其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1例。對照組男16例;女15例;年齡35~80歲;平均年齡(53.12±0.12)歲。觀察組男17例;女14例;年齡37~81歲;平均年齡(53.56±0.31)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主要的護理措施包括為冠脈搭橋手術后的患者給予呼吸道護理,定時地采用氣道濕化。同時,不定期地將患者翻身拍背,幫助其吸痰。給予患者引流管護理,定期地將患者的引流裝置更換掉。定期為患者更換尿袋,并給予全身性的皮膚護理,防止患者出現過敏感染等情況。
1.2.2 觀察組護理方法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早期體位規范化處理。護理人員對冠脈搭橋術后胸痛患者進行體位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相關的體位指導,患者采取坐位以及站位等方式,使其達到一個舒適的位置上。
1.3 評價標準
1.3.1 健康狀況分級。
將患者的健康狀況分為以下幾個等級。好:當患者能正常上班或者活動。一般:患者能正常的生活,但是不能完成一些輕體力的活動。差:患者的日常活動受到限制,但是不會影響患者的休息。很差: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嚴重的限制,并且患者在休息時會感到多種不適。
1.3.2 患者疼痛分級
按照數字評分法為患者的疼痛度進行分級,分數越低表示患者的疼痛度越低。無痛:0分;輕度疼痛:1~2分;中度疼痛:3~5分;重度:6~8分;劇烈疼痛:9~10分。在手術4個月對患者的疼痛度評分進行電話隨訪。
1.3.3 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
醫院采用自主的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主要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一般以及不滿意等4個級別。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專業的統計學軟件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分析,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健康狀況分級比較
采用不同的方法護理后,4個月后對患者進行隨訪,采用自制的健康狀況調查表對患者進行分級。明顯,觀察組患者的健康狀況級別明顯高于對照組的健康狀況級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健康狀況分級比較
2.2 兩組患者疼痛度分級比較
4個月后進行隨訪,發現觀察組患者的疼痛人數有28例,對照組無痛人數10例。觀察組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度分級比較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基本滿意、一般滿意以及不滿意的人數分別為15例、14例、1例、1例。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基本滿意、一般滿意以及不滿意的人數分別為8例、9例、6例、8例。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30例,96.77%)明顯高于對照組(23例,74.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我國冠心病的患者持續增加,臨床醫學主要采用冠脈搭橋手術治療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是研究發現,冠心病人在接受冠脈搭橋手術后會產生冠脈搭橋術后胸痛,這種疼痛會具有持續性,這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冠脈搭橋術后胸痛可能會合并中度抑郁,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3]。在隨訪過程中,要對冠脈搭橋術后胸痛與復發的心絞痛進行鑒別。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手術前沒有發生過心絞痛的,可能同時存在著這兩種疼痛,有時候,患者也不能對自己的胸痛性質進行定義。對于這類患者,醫生要對患者的心臟以及神經方面進行詳細的評估。冠脈搭橋術后胸痛可能會出現慢性胸痛等,例如切口感染等。及時對于護理人員而言,冠脈搭橋術后胸痛仍然不是一個清晰的概念,尤其是作為冠脈搭橋手術后的遠期并發癥,在患者住院期間也會發生并發癥,但是表現并不突出。就目前而言,臨床護理要求護理人員提供一個完整延續的護理過程[4]。研究發現為冠脈搭橋術后胸痛患者提供早期體位規范化護理能有效地緩解患者疼痛。
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健康狀況好與一般的人數達到30例,只有1例患者健康狀況級別為差。而對照組好與一般的患者只有20例,同時有6例健康狀況差且5例健康狀況很差的患者,兩組間比較有明顯的差異。由此可以看出,為冠脈搭橋術后胸痛患者提供早期體位規范化護理,將患者的體位擺正在舒適的位置上,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狀況,保證患者能恢復到正常活動與工作的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等。同時,4個月后進行隨訪,發現觀察組患者的疼痛人數有28例,對照組無痛人數10例。觀察組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對冠脈搭橋術后胸痛患者進行早期體位規范化護理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疼痛度,甚至保證患者不痛,具有良好的護理效果。另者,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30例,96.77%)明顯高于對照組(23例,74.19%),說明對冠脈搭橋術后胸痛患者提供早期體位規范化護理,采用恰當的體位護理方式幫助患者恢復能有效地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冠脈搭橋術后胸痛患者進行早期體位規范化護理能有效地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緩解患者的疼痛度,值得臨床借鑒。
[1] 凌 青.早期體位規范化護理對冠脈搭橋術后胸痛的影響[J].江蘇醫藥,2015,56(01):33-43.
[2] 薛燕妮.柳家賢.唐曉燕.等.冠狀動脈搭橋術后胸痛病人的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59(08):76-83.
[3] 張偉英,趙繼軍,葉文琴.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術后疼痛管理與護理查房[J].上海護理,2016,89(07):33-42.
[4] 李 雪,馮 藝,楊拔賢,等.冠脈搭橋術后胸痛的隨訪研究[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4,78(03):88-93.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8.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