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毅
(江蘇省泰州市人民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新生兒換血過程中通過成分輸血輸注速率的護理干預方法
丁曉毅
(江蘇省泰州市人民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目的 探討新生兒在換血時對成分輸血輸注速率改變的護理干預方法。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需實施換血治療的高膽紅素血癥患兒40例進行隨機分組,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實施常規護理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護理干預。結果 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患兒取得了更好的療效,治療有效率明顯更高,同時觀察組患兒的血清總膽紅素以及間接膽紅素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新生兒換血時,在成分輸血輸注速率時使用護理干預可明顯提升療效,有較高使用價值。
新生兒換血;成分輸血輸注速率;護理干預方法
當前我國對高膽紅素血癥患兒最為常見的治療方法為混合換血等,但在此時的護理方法會對療效造成較大影響[1]。以往的護理方法為常規護理,但當前研究中顯示,這類護理方法已經無法取得較好的效果。本次研究中,即分析了護理干預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在2013年10月~2017年10月內收治的高膽紅素血癥患兒,數量為40例,男28例,女12,年齡1~12 d,平均(6.35±2.57)d。所有患兒均需要使用換血方法治療,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0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6例,年齡1~11 d,平均(6.21±2.28)d。觀察組中男女分別為14例和6例,年齡2~12 d,平均(6.65±2.71)d。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在治療過程中,對所有患兒均需要使用全自動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法的治療,在臨床治療時可使用成分輸血輸注速率的方式治療。在開始時的新鮮冰凍血漿輸注速率為10 ml/h,懸浮紅細胞輸注速率為5 ml/h。若患兒生命體征較穩定,可每隔3~5 min左右對新鮮冰凍血漿的輸注速率進行改變,分別為20、40、60、80、160、240、320 ml/h,另外也需要將懸浮紅細胞輸注速率進行改變,即10、20、30、40、80、120、160 ml/h。在第二個時段,輸注血漿和懸浮紅細胞的速率相同,若患兒生命體征較為穩定也可將其輸注速率調整為240~300 ml/h。在第三個十段,輸注懸浮紅細胞速率為冰凍血漿的2倍,若患兒生命體征較為穩定,可將冰凍血漿速率調整為120~160 ml/h,將懸浮紅細胞輸注速率調整為240~320 ml/h。在護理中,對兩組患兒在臨床治療時均需使用常規方法的護理,即實施常規的癥狀觀察、家長健康教育和環境護理等。在對觀察組患兒實施臨床護理時,需在此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方法如下:
1.2.1 患兒和家長準備
在換血之前需要實施光療,并為患兒輸注丙種球蛋白以及白蛋白,將感染情況進行控制,同時需注意糾正酸中毒,維持患兒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在換血之前可禁食2~4 h左右,如有必要可將其胃部內容物抽出。
1.2.2 對并發癥進行處理
由于新生兒的特點,在實際護理中會因為身體抵抗力發育不完全以及各項身體機能不佳的原因出現諸多的并發癥,這些并發癥會對臨床正常治療和護理造成極大影響[2]。針對這一點,需對在治療中出現的并發癥等進行相應的處理。感染是患兒在臨床治療時容易出現的并發癥類型,在本次研究中我們需要著重注意到對感染的處理。在換血的前中后期可取得患兒的血液標本,并對膽紅素、血糖、血常規和肝功能等諸多指標進行檢測,若檢測結果顯示異常,需要立即對其實施調整換血輸注速率的處理,并及時的為其提供相應藥物的治療。在換血結束后的3 d之內可立即按照醫囑為患兒實施抗生素治療[3]。
1.3 療效標準
顯效:患兒的臨床癥狀、尿膽原、膽紅素和糞膽原情況均得到明顯好轉,甚至完全消失。有效:患兒的臨床癥狀、尿膽原、膽紅素和糞膽原情況有一定的好轉,但沒有完全性的消失。無效:患兒的臨床癥狀、尿膽原、膽紅素和糞膽原情況沒有任何好轉,甚至更加嚴重。對兩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進行分析。治療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另外可對兩組患兒的血清總膽紅素以及間接膽紅素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計數資料以百分數(%),采用x2檢驗和率(%)對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使用t檢驗;以P<0.05差異統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兒治療有效率95%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8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患兒的血清總膽紅素以及間接膽紅素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所示。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有效率對比(n,%)
表2 兩組患兒膽紅素對比(±s)

表2 兩組患兒膽紅素對比(±s)
組別 n 膽紅素(μmol/L)觀察組 20 203.65±26.54對照組 20 378.95±49.67 t -13.9205 P -0.0000
在新生兒的常見病上,高膽紅素血癥是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導致高膽紅素血癥的原因較多,例如代謝異常、宮內感染、早產等,因此難以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預防和規避。高膽紅素血癥會對患兒的身體健康和日后生長發育造成極大影響,極有可能會導致游離膽紅素進入到血腦屏障中,對患兒腦部造成危害,甚至出現聽力喪失、腦部損傷和死亡等嚴重后果。因此對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實施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非常重要。
但常見的護理方法已經無法取得較好的療效。因此,對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實施更加有效的護理有著重要意義。通過本次研究顯示,最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實施臨床治療時,使用護理干預的方法能夠取得更好的療,有較高應用價值。
[1] 徐前慧,李文斌.新生兒換血治療中改變成分輸血速率的護理干預[J].護理學雜志,2015,30(23):28-30.
[2] 林冰清,陳玉青,胡潔明,等.新生兒換血操作中保持管道通暢的護理體會[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1,16(2):149-150.
[3] 李樹艷.新生兒換血治療后不良反應及其康復護理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15):82-83.
本文編輯:趙小龍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08.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