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濤,張純燕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北京 100069)
心理護理在普外科腫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薛 濤,張純燕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北京 100069)
目的 分析普外科腫瘤患者護理工作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價值。方法 選取2013年3月~2015年8月我院普外科收治治療的腫瘤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44例。對照組采取基礎護理,實驗組采取基礎護理+心理護理,對比兩組普外科腫瘤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以及疼痛感、護理滿意度、睡眠質量評分。結果 實驗組疼痛感、護理后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睡眠質量以及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普外科腫瘤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期間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消極情緒表現,提高住院期間生活質量,符合患者護理需求。
普外科腫瘤患者;心理護理;基礎護理;消極情緒評分
腫瘤是指機體在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組織細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1]。以新生物細胞特性、機體危害性,在臨床上分為良性、惡性腫瘤兩類,癌癥是惡性腫瘤的總稱[2]。當前,惡性腫瘤臨床發病率有明顯的遞增趨勢,除治療外,對于腫瘤患者更多的關注是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臨床護理干預工作,其目的是實現患者住院治療期間的身心舒適狀態,通過緩解患者焦慮情緒達到提高生存質量的目的,而心理護理價值尤為突出[3]?;诖?,本文就我院普外科腫瘤患者88例作為實驗對象,總結基礎護理以及心理護理干預價值以及對患者的影響,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5年8月我院普外科收治治療的腫瘤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排除合并惡性腫瘤、精神類疾病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隨機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組年齡32~72歲,平均年齡(56.0±3.6)歲;男28例,女16例。對照組年齡30~76歲,平均年齡(58.0±5.0)歲;男26例,女18例。兩組普外科腫瘤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基礎護理干預。即患者入院后的疾病知識宣教、病區制度介紹、生命體征監測、用藥指導以及日常記錄工作等。
1.2.2 實驗組
采取基礎護理干預+心理護理干預。基礎護理執行與對照組一致,與此同時實施心理護理干預。首先,患者心理評估?;颊呷朐汉笞o理人員與患者進行交談,交談過程中了解患者的家庭情況,包括工作、家庭成員、家屬態度等,注意交流期間護理人員自身的態度要具有親和力,語言要積極向上且帶有鼓勵性。其次,疾病介紹。護理人員就腫瘤類疾病病因、相關治療方法、相關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在緩解患者焦慮緊張狀態的基礎,提高患者腫瘤防治知識掌握程度。再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每天主動與患者交流,并將自己接觸到的趣事與患者分享。對于家屬無法陪伴在身邊的患者,要增加護理巡視次數,以表示對患者的重視。另外,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朋友等溝通,說明關懷對患者疾病治療的積極意義,讓他們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同時,根據患者的喜好、性格等特點,為其安排適合的娛樂活動,例如下棋、看書、看電視、看報等,在分散患者注意力的同時,緩解其治療期間的消極情緒。最后,情感支持。患者疾病確診且有具體的手術日期后,其內心焦慮情緒更加明顯,影響手術治療的開展情況。護理人員在與患者溝通期間,隨時回答患者的疑問,學會傾聽患者主訴,讓患者在宣泄情緒的同時緩解消極情緒。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普外科腫瘤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緒評分(參考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4]。另外對比兩組患者疼痛感評分、睡眠質量評分以及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件SPSS 18.0統計學軟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數據以“±s”表示,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消極情緒變化評分
對兩組普外科腫瘤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前后消極情緒進行評分對比。經統計學分析,護理干預前組間指標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消極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護理前,P<0.05。見表1。
表1 兩組普外科腫瘤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情況對比(±s,分)

表1 兩組普外科腫瘤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情況對比(±s,分)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焦慮 抑郁 焦慮 抑郁實驗組 44 48.0±12.6 47.0±7.8 30.0±8.5 30.9±6.8對照組 44 47.8±12.8 47.2±7.6 39.2±8.8 39.0±7.0 t值 0.0738 0.1218 4.9879 5.555 P值 0.9413 0.9033 0.0000 0.0000
2.2 患者疼痛感、睡眠質量、護理滿意度評分
對兩組普外科腫瘤患者進行疼痛感、睡眠質量、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經統計學分析,實驗組各項指標評分結果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普外科腫瘤患者相關指標臨床對比(±s,分)

表2 兩組普外科腫瘤患者相關指標臨床對比(±s,分)
組別 n 疼痛感 睡眠質量 護理滿意度評分實驗組 44 2.60±0.46 9.88±1.30 90.5±7.6對照組 44 3.82±0.78 6.60±2.15 71.8±7.8 t值 8.9367 8.6596 11.3900 P值 0.0000 0.0000 0.0000
腫瘤患者隨著病程時間以及治療時間的延長,表現出的情緒越發明顯,嚴重影響生活以及生存質量?;A護理工作無法滿足腫瘤患者臨床需求,心理護理干預的實施可以通過對患者心理問題的評估、疾病的宣教以及指導等達到緩解患者消極情緒的價值,最終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本文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消極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疼痛感、睡眠質量、護理滿意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心理護理干預的實施能夠有效改善普外科腫瘤患者的消極情緒、減輕心理負擔,更加積極的配合臨床治療、護理工作的開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建議推廣實施。
[1] 仲文艷.心理護理在腫瘤外科護理中的運用[J].醫藥前沿,2015,(30):224-225.
[2] 謝桂花.心理護理在腫瘤外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26):263-263,264.
[3] 周 琦,屈雙英.心理護理在腫瘤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現代養生B,2015,(3):261-261.
[4] 陳 麗.心理護理在腫瘤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2,31(14):18-19.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08.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