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柳麗,馮敬華*
(廣西科技大學醫學院護理系婦產科護理教研室,廣西 柳州 545005)
行動導向教學在培養助產專業學生護理軟技能中的應用
李柳麗,馮敬華*
(廣西科技大學醫學院護理系婦產科護理教研室,廣西 柳州 545005)
目的 探究行動導向教學在培養助產專業學生護理軟技能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我校2014級助產專業(大專)的學生187名為研究對象,將助產1班學生60名作為觀察組,使用行動導向教學進行授課;將助產2班的學生60名及助產3班的學生67名作為對照組,使用傳統教學法進行授課。在下課之后使用自制問卷的方法調查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并且對學生掌握的技能進行考核。結果 觀察組學生對行動導向教學方法的評價明顯比對照組傳統教學方法的評價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觀察組學生的技能考核成績明顯比對照組學生的技能考核成績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行動導向教學在培養助產專業學生護理軟技能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夠提高助產專業學生的護理軟技能及相關操作技能。
行動導向;助產專業;護理軟技能;培養
行動導向教學法又可以稱為實踐導向教學法,主要指的是學習為個體活動,學生是學習的行動者,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為了行動以此實現學生通過行動進行學習,以此使學生頭腦全面發展。行動導向教學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及學習興趣,使學生具有團隊精神,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操作技能、溝通技能及應變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法與護理軟技能中的角色適應、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口語表達及人際交流等相互適應[1]。為了探究行動導向教學在培養助產專業學生護理軟技能中的應用,本文將此教學方法應用到助產專業學生實訓教學中,具有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校2014級助產專業(大專)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1班為觀察組,2班和3班為對照組,年齡18~22歲,平均(19.6±1.2)歲,兩組學生的年齡、基礎課成績、入學成績等資料均沒有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為對照組學生使用傳統教學方法,也就是教師示教、講解,使學生進行分組練習,教師進行巡回指導,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為觀察組學生使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具體做法為:
1.2.1 選定教學內容
使用的教材為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高級助產學》,選擇的內容為骨盆外測量、產前腹部檢查、產前鋪無菌巾及產前外陰沖洗消毒,以此進行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教學。
1.2.2 設計行動導向教學方案
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對行動導向教學具體方案進行全面討論,根據教學的內容通過項目教學、角色扮演、小組合作等當時教學。在上課前一周設計課程教學,并且告知觀察組學生。
1.2.3 實驗步驟
根據以下程序進行教學:首先,提出項目及工作任務。提前一個星期將骨盆外測量、產前腹部檢查、產前鋪無菌巾及產前外陰沖洗消毒作為工作項目及任務;然后,設計目標并且分組。使學生根據不同的任務和項目結合知識設定目標分組,每組選出一名組長,之后每組通過課余時間查閱并且收集相關資料,并且進行討論,明確工作項目及任務;其次,制定工作計劃。通過收集相關資料及討論,每組選擇1~2個任務,小組成員一起制定工作計劃,討論解決方案;[2]另外,實施工作項目及任務。各個小組在教師的引導下,一起商討計劃的可行性,找出存在的問題并且解決。之后以小組為范圍,根據制定的工作計劃實施,教師在小組操作過程中起到引導及指導作用,并且糾正錯誤的操作。并且選擇某個小組為學生們操作演示,將此過程中進行錄像,使學生對整個過程進行評價,找出其中問題。接著教師根據每組學生的完成情況及各個小組的成員合作情況為學生提出建議,并且對重點及難點內容進行分析和講解;最后,評價。評價方式主要分為三種,分別為課堂評價、技能考核及理論考核。課堂評價主要是在課后對兩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無記名的形式進行填寫。技能考核是以骨盆外測量、產前腹部檢查、產前鋪無菌巾及產前外陰沖洗消毒四項技能作為考核項目,使兩個人作為小組,通過抽簽,一名學生考考骨盆外測量,另一名學生考產科腹部檢查。一名考產前外陰沖洗消毒,另一名學生考產前鋪無菌布。考核共分為兩次,將學生兩次的平均成績為技能考核成績。理論考核主要使用筆試的方式在期末統一考核[3]。
1.3 問卷制定及考核評分
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與該課程組的教師進行共同研究和討論,以此設計課堂教學的評價問卷,主要分為兩部分問題,分別為閉合性問題及開放性問題。閉合性問題包括人文關懷、團隊合作、自主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評判思維能力等。根據Likert5級評分,1分表示很差,2分表示較差,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較好,5分表示很好。
考核評分從學生的儀表、準備、步驟、人際溝通、人文關懷方面入手。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評價(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評價(±s)

表1 兩組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評價(±s)
組別 n 團隊合作 人文關懷 自學能力 溝通能力 自主思考能力 問題解決能力 談判思維能力觀察組 60 4.78±0.36 4.46±0.62 4.45±0.55 4.78±0.36 4.58±0.54 4.45±0.56 4.55±0.52對照組 60 4.53±0.44 4.42±0.62 3.98±0.45 4.10±0.50 3.88±0.48 4.23±0.59 4.29±0.71對照組 67 4.52±0.43 4.45±0.59 4.01±0.39 4.12±0.53 3.87±0.49 4.22±0.58 0.27±0.69 t -2.15 -3.85 -3.85 -5.21 -5.29 -5.21 -2.23 -2.54 P 0.021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14 0.015
2.2 兩組學生技能考核成績
觀察組學生的平均成績為80.15分±9.38分,對照組學生的平均成績分別為71.33分±8.84分及72.52分±8.91分,觀察組學生的技能考核成績明顯比對照組優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護理軟技能指的是護理人員的智商、溝通能力、人文素養、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能力,其是人文素養的外在體現,難以通過量化,主要以定性為主,是護理品質的內在靈魂。傳統對助產及護理專業學生的培養過于重視硬技能,忽視軟技能。在社會不斷變化的同時,護理模式也在發生著相應的改變,病人對服務的需求不斷提高,病人不滿意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護理人員的技術,而是護理人員缺乏溝通交流、解釋及耐心。通過表1可以看出來,行動導向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軟技能,培養了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并且還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思考能力,通過文獻的查找、分析、處理及交換,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及判斷思維能力,為學生快速適應臨床實習及之后專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4]。
綜上所述,行動導向教學在培養助產專業學生護理軟技能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值得推廣使用。
[1] 謝文娟,李茂良,夏浩敏.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內科護理實踐課的應用研究[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5(5):45-47.
[2] 鄧開玉,苑芯瑕,龔昱芳,等.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助產專業助產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6):89-91.
[3] 胡佳靜.行動導向教學在培養護理專業學生護理軟技能中的應用[J]. 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16(4):237-238.
[4] 高 華.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高職護理《基礎護理學》教學中的構建與效果評價[D].中南大學,2012.
本文編輯:趙小龍
R47
B
ISSN.2096-2479.2017.08.145.02
課題名稱:2014年廣西區教改工程一般項目A類“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助產核心課程群建設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4JGA194,負責人:馮敬華
馮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