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龍飛,鄧麗萍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護理部,廣東 珠海 519000)
積極心理學對神經外科患者的身心影響
龔龍飛,鄧麗萍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護理部,廣東 珠海 519000)
目的 對神經外科患者采用積極心理學技術進行干預并觀察分析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4月~2015年11月收治的神經外科住院的患者6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神經外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神經外科治療與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神經外科治療與護理基礎上采用積極心理學技術進行干預,治療2周后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情緒狀態、應對方式和患者的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生存質量測定量表高于對照組,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得分低于對照組,積極應對得分高于對照組,消極應對得分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調查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神經外科患者使用積極心理學技術進行臨床治療,可以降低患者的焦慮情緒、提高患者的積極應對方式,提升其生活質量,提高患者對醫務人員的滿意程度。
積極心理學;神經外科;生存質量;情緒狀態;應對方式
神經外科患者的病情一般比較危重,多帶給患者比較劇烈的軀體不適和比較強烈的心理沖擊,從而出現恐懼、焦慮、抑郁、無助、無望、自卑等消極情緒反應,產生不配合治療、沖動攻擊等行為,影響了療效,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同時容易出現人際關系沖突,影響醫患、護患關系[1]。因此,神經外科患者的心理方面亟需關注。積極心理學[2]是在20世紀末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的心理學理論,它重視從積極的角度詮釋問題,強調用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問題,推動個體主動尋求良好的情緒狀態以改善心理狀況,并激發個體的積極行為以解決問題。本研究在治療神經外科患者過程中采用積極心理技術進行干預,觀察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4月~2015年11月收治的神經外科住院的患者66例作為研究對象,入組標準:①意識清醒,理解力、判斷力、計算力、言語能力均正常;②已知病情并對本項研究知情同意;③小學以上文化程度,對問卷問題能夠理解并獨立回答;④無心肌梗塞、肝硬化、尿毒癥等嚴重軀體疾病及精神疾病史。共入組66例,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齡21~68歲,平均(34.32±8.95)歲。包括顱內血腫31例、顱內占位性病變14例、腦挫裂傷13例、腦栓塞6例、顱內血管動靜脈畸形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4例和對照組32例,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注:A-顱內血腫,B-顱內占位性病變,C-腦栓塞,D-動靜脈畸形,E-腦挫裂傷。
文化程度(中學/大專/本科以上)觀察組(n=34) 34.43±8.28 20/14 17/6/3/2/6 14/16/4對照組(n=32) 34.05±8.03 17/15 14/8/3/0/7 12/17/3 t/x2 0.19 0.22 2.59 0.27 P 0.85 0.64 0.63 0.88組別 年齡(歲) 性別(男/女)病變類型(A/B/C/D/E)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WHOQOL-BREF、SAS、SDS、SCSQ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WHOQOL-BREF、SAS、SDS、SCSQ比較(±s)
注:兩組之間比較,P>0.05。①WHOQOL-BREF: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②SAS:焦慮自評量表;③SDS:抑郁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④SCSQ:簡單應對方式量表
組別 SCSQ SAS SDS WHOQOL—BREF積極應對 消極應對觀察組(n=34) 15.37±5.12 19.42±5.06 46.28±11.24 43.22±8.08 79.65±18.64對照組(n=32) 16.04±4.88 19.08±5.31 45.38±11.42 42.61±8.29 80.18±18.34 t 0.54 0.27 0.32 0.30 0.12 P 0.59 0.79 0.75 0.76 0.91
1.2 方法
1.2.1 常規神經外科治療與護理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神經外科治療與護理,包括: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營養神經、活血化瘀、改善顱內血液循環、降低顱內高壓、保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及內環境穩定、預防感染及應激性消化道出血,以及支持對癥治療。
1.2.2 積極心理學技術干預
利用積極的心理評價來引導患者積極地面對現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運用自身的潛能克服負性情緒,從而更有效地化解心理問題。
①注意構建尊重、平等、無條件接納、積極關注的溝通環境,使患者在接受治療和護理服務的過程中感受到被醫務人員理解、尊重、關心和關注,因此愿意主動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對醫務人員的工作也能夠理解并愿意主動配合各項治療和護理工作。
②注意提高患者體驗積極情緒的能力,增多患者對積極情緒的體驗時間,相對減少對消極負性情緒的體驗機會,使患者的情感處于平和、圓融、喜悅的狀態。
③注意激發患者主動接受治療的能力,和對疾病進行積極主動應對的能力,提高患者積極治療疾病的主觀能動性,塑造患者積極應對疾病的心理能力,并在面對疾病、應對疾病、戰勝疾病的過程中體驗成功與快樂等積極情緒。
④注意塑造患者積極取向的價值觀,在交流過程中注重包容、贊賞、感激等正能量的引導,可以使患者對醫療護理工作更加的理解和贊賞,更加主動積極的配合各種治療,積極對待疾病等各種問題。
1.2.3 療效觀察指標
全部患者入院時和治療2周時進行量表測試和出院時進行患者滿意度調查,量表包括:
①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為自評量表,共26個題目,采用1~5五級評分,分值越高,患者對自身的生存質量越滿意;
②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為自評量表,共20個題目,采用四級評分,分值越高,患者主觀感覺越焦慮;
③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為自評量表,共有20個項目,采用四級評分,分值越高,患者主觀感覺越抑郁;
④簡單應對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為自評量表,包括積極應對方式和消極應對方式,由20個問題組成,采用四級評分,其中問題1~12構成了積極應對方式,13~20組成消極應對方式。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s)
注:兩組組內治療前后對比,P*<0.05;治療后兩組組間比較,P#<0.05。①WHOQOL-BREF: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②SAS:焦慮自評量表;③SDS:抑郁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④SCSQ:簡單應對方式量表
組別 SCSQ SAS SDS WHOQOL—BREF 滿意度(%)積極應對 消極應對觀察組 19.79±5.75* 14.88±5.17* 40.00±11.84* 33.54±12.55* 95.02±18.03* 100(34/34)對照組 16.88±5.13 17.87±5.22 46.11±11.04 40.19±12.30 85.57±18.21 86.50(28/32)t/x2 2.16 2.34 2.13 2.17 2.12 4.35 P 0.03# 0.02# 0.04# 0.03# 0.04# 0.04#
2.1 生存質量測定量表
對照組患者的生存質量測定量表得分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焦慮自評量表
對照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得分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抑郁自評量表
對照組患者抑郁自評量表得分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簡單應對方式量表
對照組患者積極應對得分低于觀察組,消極應對得分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5 滿意度調查
對照組患者滿意度調查得分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目前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轉變,越來越多的醫護人員在關注患者軀體疾病的同時,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神經系統是人體各種活動的生命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帶給患者的不僅僅是生理方面的痛苦,還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的作用對患者的心理兩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不良的心理狀態可導致下丘腦-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又會對患者的軀體疾病產生不良影響。患者的心理問題與生理不適感相互作用,形成惡性循環,從而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所以,對神經外科的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干預亟需重視。
20世紀末,積極心理學[2-3]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賽里格曼創立并傳入中國。積極心理學[4-5]倡導用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問題,采取積極的行為來解決問題,幫助個體不斷地探索自身的潛在資源,并且培養或擴大個體固有的積極力量,個體潛力的發展得到重視,個體的積極心理品質得以塑造,個體持續體驗積極情緒的能力得以提升,使個體可以更全面的、客觀的評估自我、充分發揮個體的積極潛能,積極地面對生活問題。
良好的護患關系是開展護理服務活動的基礎和關鍵[6]。積極心理學注重通過構建平等、尊重、理解、無條件接納的護理環境,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可以從中獲得安全、被接納、被理解、被關注、被尊重等感覺,從而愿意與醫務人員交流內心的想法,也愿意接受和配合各種治療,既宣泄了不良情緒,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又增加了積極主動應對疾病的內在動力,有助于生理疾病的康復。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的患者接受積極心理學臨床治療后,SAS得分、SDS得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通過積極心理學的臨床治療,可以減輕神經外科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在宣泄負面情緒的同時,積極心理學重視激發患者主動接受治療的能力,提高患者對環境的適應和接受能力,提高患者對自我的客觀評價能力和應對逆境的心理彈性,使患者面對疾病時仍能保持希望,并積極對待疾病、積極配合治療。本研究結果發現,對照組的患者積極應對方式得分低于觀察組,消極應對方式高于觀察組,表明通過積極心理學的臨床治療,能提高患者的積極應對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患者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從而有效杜絕心理問題的發生。
積極心理學的目標是塑造積極人格[7-8]。積極人格可以有助于患者緩解生理痛苦、提高生活滿意度。讓患者對疾病、對生活全身心投入、充滿希望、樂觀向上,可以積極對待疾病和各種社會問題。本研究結果表明,對照組患者的生存質量測定量表得分低于觀察組,提示積極心理學可以改善患者的認知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和幸福指數。
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調查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其原因可能有:①良好的人際關系使患者能夠換位思考,對醫療護理人員更加接納,對其醫療護理工作更理解和更配合;②患者的積極情緒體驗能力提高,更關注于醫療護理的積極意義;③患者應對逆境的心理彈性被提高,面對疾病更能從內心尋找力量,減少了對環境因素的抱怨;④患者積極價值取向被塑造,對醫療護理人員更加尊重、感激和關心,對醫療護理工作更加的包容和贊賞。
綜上所述,在神經外科運用積極心理學技術可以有效地改變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患者的應對方式、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并且大大提高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因此,對于神經外科患者應重視心理狀況,采用積極心理學技術進行心理干預,可以有效的提高療效。
[1] 李青青,劉彩云.淺談如何加強護患溝通減少護患糾紛[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13):232.
[2] 徐 紅,譯,Christopher Peterson著. Positive psychology[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3-5.
[3] 周 嵌,石國興.積極心理學介紹[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20(2): 129-132.
[4] 代儉英.積極心理學的積極色彩及其應用[J].科技資訊,2010,(8):243-244.
[5] 張 蓉,崔久彩,朱婉兒.積極心理學理論及應用研究進展[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09,36(3):168-170.
[6] 張靜平,郭玉芳,張 娜.基于積極心理學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探討[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3,26(1):71-72.
[7] 吳 蔚,沈歷宗,肇 毅,等.積極心理學在外科學總論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4):141-142.
[8] 馬黛卿,榮志宏.積極心理學在腦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0,5(36):244-245.
本文編輯:趙小龍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08.1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