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英
(廣西桂林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廣西 桂林 541002)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診胸痛患者搶救效果及預后的影響
李國英
(廣西桂林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廣西 桂林 541002)
目的 探討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診胸痛患者搶救效果及預后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胸痛患者676例將其歸為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流程護理,選取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胸痛患者703例為觀察組,優化急診護理流程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搶救效果和預后影響。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死亡率、患者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急診胸痛患者,優化急診護理流程不但可以降低患者住院和縮短開始搶救時間,而且還可以減少患者的死亡率,減輕患者的經濟和心理負擔,值得大力推廣。
急診護理;急診胸痛;搶救效果
本次研究以收入院的胸痛患者為例,分析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診胸痛患者搶救效果和預后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胸痛患者676例將其歸為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流程護理。男422例,女254例;年齡19~89歲,平均(64.1±2.4)歲;發病到就診的時間段為22 min~60 h。病譜的特點表現:心源性胸痛589例,非心源性胸痛87例。選取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胸痛患者703例為觀察組,優化急診護理流程護理。男456例,女247例;年齡20~88歲,平均(64.4±2.2)歲;發病到就診的時間段為21 min~64 h。病譜的特點表現:心源性胸痛605例,非心源性胸痛9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
采用傳統的護理流程護理患者,具體途徑如下:(1)接診過程對于來醫院的患者需要進行快速簡單的分診,將患者安置在搶救室,進行心電圖掃描,另外要穩定患者的情緒;(2)搶救過程: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建立兩條靜脈通道,按照要求準備急救藥物,進行各項常規檢查,要對癥用藥。比如心肌梗死患者,患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進行心理支持,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
1.2.2 觀察組患者采用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具體途徑如下:
(1)護理前的準備①進行專業系統的培訓,培訓的內容包含相關的法律觀念以及技術等,護士長需要做好督查工作,另外需要組織急救模擬訓練;②建立完善的急救護理流程制度、提高診療技術和防范措施。
(2)急救流程①不同疾病所導致的胸痛患者采用相對應的急救治療護理措施,,可以把患者分為高危、重癥和低危胸痛患者,對疾病的危重程度進行評分,優先處置病情危重的患者,為患者開通綠色通道。②對癥治療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采取絕對的臥床休息,監護生命體征,吸氧,10 min內給予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完成12導或18導心電圖檢查并傳輸到胸痛中心網絡、請專科會診,20 min內完成抽血,查心肌損傷標志物,配備除顫儀等;對于急性夾層動脈瘤患者則是需要給予降壓藥,鎮痛和鎮靜,肺栓塞的患者應立即給患者平臥,快速給氧,保持氣道通暢,迅速止痛、鎮靜,解痙,溶栓;積極請專科會診,與專科聯系將患者送入專科治療,無法明確進行診斷的按照常規的留觀路徑將患者留觀,救護車接回的胸痛患者可繞行急診科直接送入放射科檢查或確診為心肌梗死的患者直接送入介入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從醫院大門到導管室球囊擴張時間由原來的84.15 min縮短至48.82 min,最短時間僅為18 min死亡率在1%,為患者的救治贏得時間,明顯改善了患者的預后。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搶救成功率和死亡率。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滿意率、死亡率、搶救成功率比較(n,%)
急診科在醫院的眾多部門中占據重要位置,其診斷和治療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醫院的治療水平。胸痛病譜分布的范圍十分廣泛,它由各種不同的原因所導致,比如夾層動脈瘤、心肌梗死,肺栓塞等[1]。產生胸痛的患者多數為高危重癥患者,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對急診護理流程進行優化,在基礎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將其轉入急救室,再與專業的醫師相互配合對患者進行及時的治療[2-3]。急診護理流程主要從護理前的準備工作、接診流程急救流程進行優化[4]。比如護理人員要盡早做好相關的手術準備工作,使手術的時間盡可能的縮短,為患者爭取最佳的治療時機,必要時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相關報道結果顯示,急診胸痛患者一般會伴有瀕死感、恐懼感等,這些不良情緒對患者的康復產生不良影響[5]。
本次研究以我院的急診胸痛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組703例,采用優化急診護理流程護理,對照組676例,采用常規急診護理流程護理。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死亡率小于對照組患者,而觀察組患者滿意率和搶救成功率分別為97.6%和99.0%,對照組患者的滿意率和搶救成功率分別為89.3%和95%,觀察組患者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急診胸痛患者,優化急診護理流程不但可以降低減少患者住院和搶救時間,而且還可以減少患者住院期間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減輕患者的經濟和心理負擔,值得大力推廣。
[1] 陳 攀,吳德坤.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01:213-214.
[2] 李紅濤,李 俊,莊君燦,吳木富.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診胸痛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6,01:89-91.
[3] 盛學相.全程優化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搶救效果及預后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08:1113-1114.
[4] 劉紅麗.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4,03:236-237.
[5] 董琴娟.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4,18:108-110.
本文編輯:趙小龍
R473
B
ISSN.2096-2479.2017.08.1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