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俄羅斯特派記者 張光政
與中國北部邊城黑河市隔江相望的布拉戈維申斯克13日迎來了一場媒體盛會——由環球時報社和俄羅斯塔斯社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俄媒體對話會在這里成功舉行。來自中俄20多家媒體機構與科研院所的30多名新聞工作者和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就中俄關系特別是邊境地區合作以及如何通過媒體合作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進行了坦誠而熱烈的討論,并就重大的全球熱點問題交流了看法。
塔斯社副社長亞歷山大·科普諾夫在致辭時表示,阿穆爾河沒有將俄中分開,而是將兩國連接在一起,希望媒體合作能促進俄中邊境地區合作。他說,媒體在當今世界發揮著巨大作用,對于中俄這樣的大國來說,交流媒體工作經驗,對于推進文化、科學和經濟交流很重要,媒體合作必將增進兩國人民間的相互了解。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致辭時說,雖然如今中俄關系非常緊密,但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還遠遠不夠。他舉例說,在中國,大部分中老年人都讀過蘇聯時代的俄羅斯文學作品且看過蘇聯電影,還會唱至少一首蘇聯歌曲。如今,中國年輕人大都對俄羅斯文化知之不多,關于俄羅斯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是從西方媒體的報道中獲得的,如果直接從俄羅斯了解這些信息一定會很有意思。媒體合作有重要意義。
北京市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梅寧華也參加了這次對話會。他說,現在的年輕人對歐美文化了解更多一些,對俄羅斯文化知之甚少。中俄媒體應該把宣傳中俄兩國的文化也作為重要任務之一。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阿列克謝·沃斯克列先斯基在發言時說,他有一次去中國時問一些年輕人,俄羅斯文化藝術是否有吸引他們的地方,得到的答案卻是否定的。他認為,媒體的報道能夠改變這種狀況,增進中俄兩國青年對對方文化的了解。
俄《論據與事實》報副總編輯達妮婭·布拉夫奇科娃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俄羅斯媒體關于中國的報道有許多是援引西方媒體的報道,這樣往往造成人們對中國的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人民網副總裁唐維紅在發言時表示,中俄友誼源遠流長,媒體應客觀傳播信息,堅決遏制虛假新聞。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李永全認為,媒體應加大對兩國邊境地區合作的報道,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互信。中俄美三角關系也成為這次媒體對話會的討論議題。《人民日報》高級記者丁剛說,無論俄羅斯還是美國,都不清楚美國未來政策走向,特朗普總統很快將到北京訪問,希望他能借此機會向中方闡明美國未來的政策。丁剛表示,中俄合作不針對第三方,情況并不是某些西方學者所說的那樣。▲
環球時報2017-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