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
因所在的學校是市區內一所相對薄弱的學校,針對特殊的學情,全校老師共同開創了一條特色教研之路。學校的教研活動具有四大特色:求實創新、專家引領、方法多樣、資源共享。
“薄弱”學校教研特色特色一:求實創新
我校各學科教研活動的開展,都是基于我校學生學情的實際及各個教研團隊老師們的實際需求的考慮,確定研究方向和實施過程。我們研究的課題逐漸過渡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掌握基本的教學目標為觀測點,努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通過資料積累、數據分析,用事實說話,促動教研活動的實效性。
盡管我們的教研很務實,但這并不影響我們的創新。我校的教研已經突破了傳統意義上以備課為主要形式的教研模式,我們的專題研究已逐漸的成熟,對小課題研究的過程與方法已經具備基礎的理論的指導和豐富經驗的積累。幾年來,我所帶領的英語教研團隊就“初中英語教學通過閱讀課滲透寫作教學模式的探究”;“初中英語教學通過閱讀課滲透語法教學模式的探究”;“初中英語教學聽說課教學模式探究下的學生課堂量化觀察”等課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按蟾拍?,小步伐。”是我們教研之路的縮影。學校雖小,我們敢想敢做,研究的課題都與新課程改革緊密結合,借鑒上海、北京、長春這些教育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的城市的經驗與教研理念,開發具有“華育”特色的課題研究內容。雖不及“超越”,但我們努力做到與時俱進。確定研究主題后,我們會冷靜思考,放慢步伐,把研究做到實處,把研究做出成果,避免了好高騖遠。這種既做到務實又具備創新的科研之路充滿荊棘,歷練團隊中每一個參與研究的成員,我們經歷痛苦并體味快樂。
特色二:專家引領
我們學校和東北師范大學成為戰略合作伙伴,我們積極參與東師的國家課題組的研究項目。課題組的專家多次親臨我校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指導,調研,為我校的發展提出寶貴意見和整改措施。專家們從全新的角度為我們解讀了教研的意義,我們的思維經歷了頭腦風暴。我和其它學科的教研組長多次到東師附屬中學參與他們的教研活動,學習他們的教研經驗。我們的思想受到了沖擊,眼界大開,對教研活動有了初步的認識。5年來,任校長為我們兩次請來全國知名教育專家景敏教授,解決我們教育教學及教研方面的困惑和對我們進行理念的指導。先后請來省里的英語教研員、數學教研員、語文教研員、化學教研員參加我們的教研活動并做現場指導,答惑解疑。得到這些教育名家的親傳,無論是對于我個人還是對我們整個教研團隊來說都是受益匪淺。在教研路上有專家的引領,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特色三:方法多樣
我們學校教研活動主要是基于教學實踐的基礎之上開展小課題課例研究,我們的公開課具有多樣性、務實性及創新性。
公開課的多樣性是指公開課級別的多樣性。我校有組內公開課、組內升級課、校級升級課、同題異構課、跨學科研討課等。
公開課的務實性主要體現在任課教師無論年齡大小,都要結合組內的小課題研究和開學初選定的上課日期和上課內容進行教學設計。上課前要提前一周時間在組內備課時把自己的上課思路詳細地闡述并要說明每個環節設計意圖,自己在哪些環節還有不確定的地方及自己的疑惑,同一個備課組的教師要給出建議或意見。當然,大家也會分享該課的精彩之處,然后讓這些精彩之處在自己的課堂上重生、綻放光彩。正因為這些踏實的環節,才讓我們的備課和教研活動充實,豐富。基本上我們的備課或教研都是磨一節、聽一節、評一節和備一節。很多時候我們感覺時間不夠用,大家討論得意猶未盡。
特色四:資源共享
教研活動最基本的環節就是備課。我們的備課也和我們的教學研究一樣在內容、形式和質量上有了質的飛躍。每次備課由一名教師選定一個單元,闡述本單元教學的重點、難點,提出自己的疑點和困惑之處,大家共同商討確定答疑解惑。我們現在備課的亮點是突破了傳統的備課方式,已經由備內容過渡到備方法。主備教師主要闡述課程如何導入,環節如何銜接,教材如何整合,內容如何擴展,課上如何生成,課后如何鞏固。教法和學法成為我們備課的主要內容。真正做到教學資源共享,大家相互分享彼此的知識與經驗。大家共享組內作業習題集、單元測試卷、課件、教學反思、教學感悟、個人的教學敘事案例,同時也為校本教研奠定了基礎。
提到教學資源庫,我們有習題庫,即周作業題、單元練習題、月考題;視頻庫,即十分鐘課堂微課、公開課課堂實錄、參賽教師的微課;課件庫,我們有每課時的課件設計。材料庫,我們有公開課的學案、公開課的上課反思,聽課反思、公開課量化考核表、公開課的課前備課教案、公開課上課教案。
一學期下來,所有的教師都在為資源庫的建設忙碌著,但我們堅信:終有一日,待到山花爛漫時,你我同在叢中笑。
參考文獻:
[1]孫蓓蕾.創建特色教研組,引領教師專業發展[J].科技創新導報,2008,(29):202.
[2]楊軍舫.加強教研組建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科研論壇,2011,(12):94-9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