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凌
突然來到的感覺是寫作的動力源泉,而靈感的培養是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要教育學生注重積累,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在生活中培養靈感,提升自己的創造力。
寫作靈感閱讀生活交流人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在寫作的時候,寫之前,感覺有很多內容可寫,應該可以寫出一篇好的文章。但是,想要落筆的時候卻感覺無話可說了,寫不下去,沒有內容可寫了,這時候整個思路都沒了。即使你寫的東西,能夠表現出你的聰明,但是沒有靈感的超越,又是不行的。當你寫完放下筆后,你的靈感突然來了,你的思想速度加快,在紙上體現了你的高明之處。這時候你的情感就會全神貫注地被這支筆記錄下來。這就是靈感的神奇之處。既然這樣,那就找出為何靈感這樣神奇,它是如何對人有這么大的作用的呢,這對想要作文章的人有很大的研究意義。
一、在閱讀中培養創新靈感
靈感是很現實的,雖然有時候來的“突然”,但是這種突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來源于對生活的體驗。沒有靈感的根本原因就是對生活體驗太少,沒有在生活中積累。很多學生對閱讀時看到的東西感到厭倦,看多了根本就沒想過的新東西,直到有一天在生活中看到了久久存在腦海的事物,他們就會想到曾經在閱讀中想過這種東西。如果學生在生活中注意積累那些有意義的事例,對生活充滿情感,在寫作的時候就不會缺乏靈感。所以,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作筆記,并且內容都是安排好的,此外,每周還進行集體閱讀,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體會閱讀的情感,并且檢查學生的筆記情況。另外,為了防止學生為了應付作業而摘抄一些意義不大的段落,隨便記錄一些東西,所以我并不安排太多要求學生摘抄的任務。一般情況下,只會要求學生記錄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自己感興趣的地方。還有就是在記錄的后面加上自己的想法以及對文章的理解。例如,有個學生記錄了“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這句話,由這句話聯想到以前記錄的“一個鳥在開著門的籠子里不出來”和“一只鳥在籠子里怎么掙扎都出不來”,對比這里兩幅畫面反映出不同鳥的心理變化,之前努力想出去的“恨”,到后來的不愿意再嘗試逃出去的屈服于現狀。這種心理變化也可以應用在人的身上,等到以后作文時要寫相關語段就可以作為素材來激發創作靈感。只要能夠做到這樣,何嘗擔心缺乏靈感呢?
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與語文對話
靈感的到來,是有一定基礎的,包括長期生活和寫作經驗的積累。就像周恩來說的:“作品的產生,可以是偶然得到的,但是這種偶然是需要依靠長期生活基礎和對生活的理解,在這種基礎上,靈感來的‘偶然也就是‘必然了?!敝挥杏芯裰е纳畈艜撛斐鲇懈星榈淖髌?。生活境界越高,作品的內含就越深。只有在生活,知識,思想感情方面有一定的基礎,才會擁有創作時的靈感。
作文素材應該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相適應,所以老師應該引導學生體會生活,從生活環境出發,讓作文與生活相適應,激勵學生大膽體驗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與語文自然對話,從而感受作文的樂趣。另外教師要根據教學的等級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要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直觀,膚淺的事物來激發低年級學生的寫作樂趣。而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他們的知識能力增強,就要選擇一些較為深入的東西,來引導學生思考,同時表達自己的感情。這就需要教師先選擇一部分,然后讓學生選擇另外一部分。這也適應了學生內心感情發展的要求。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梢酝耆屗麄冏约哼x擇。讓他們大膽選擇,讓他們獨立,學會自己學習,自己積累,培養寫作靈感。
三、鼓勵學生交流
學生的內心是純潔的,親切的,他們之間有真誠的感情交流。教師可以讓他們在某個環境下,自己愿意交流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觀點,來增強溝通,體會生活。所以,在作文教學的時候我常常創造一些適合學生交流的環境氛圍,讓他們自由的交流。例如,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常常需要寫“熟悉”之類的詞語,我就引導他們在交談中了解對方特點,對方愛好,他人的喜怒哀樂,達到“熟悉”的效果,為學生寫作文提供良好的素材。當然,要達到作文教學的目的,我們只進行交流還不夠,我們還要利用現實生活的場景,加強日常交流,提高寫作能力。
四、老師和學生應該進行平等的交流
說起交流,它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對生活的想象,提高自身的創造力。而且還指導學生形成對生活的見解。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在交流時往往處于被動地位,由于學生和老師的心理相差很遠,對老師心生膽怯。所以,我就努力營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氛圍,讓學生可以和老師進行民主,平等的對話。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場景展開多個活動,讓學生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發揮自身的能力。還有就是教師要積極的介紹自己,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成為朋友,增加一些共同的話題,例如:“老師,我要對你說……”“我給老師提建議”,以此來促進學生積極的交流,溝通。把交流的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考,閱讀,自己寫作。這樣就把寫作真正地交給學生,學生可以有自己的思路來進行創作,讓學生從中感到寫作文的樂趣。
五、體會人生意義,提升創作靈感
大量閱讀可以為寫作提供靈感,但是如果閱讀僅僅是為了積累的東西,沒有將自己的經驗融入其中,也會導致寫作松散,達不到緊致的效果。這樣容易遇到一寫就是長篇大論,和不真實的情況發生。經驗是寫作靈感的來源。在生活中遇到很多事,雖然有些事比較常見,但是只要從中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有特點的地方。生活的樂趣在于細心體會,有了這種經歷,他們的記憶就會更加深刻。自己有了親身經歷,就會有靈感傳入自身。當然,也可以采取做筆記的形式,這種筆記就是生活筆記,要求學生記錄他們的經驗,思路,還有突如其來的靈感。,由此創作一篇佳文。例如,一個學生記錄“今天媽媽又說我是她撿來的,雖然我不相信這是真的,但是心里還是有些害怕”生活中有太多的“善意的謊言”,一般來說這些是父母愛的表達,可以寫在父母的愛中,但是這些謊言對我們仍有一些不好的影響。孩子的腦海中有很多奇怪的事,但是這些事都很新穎,在寫作中能夠表現得很好,就是因為他們很用心去觀察這些事物,用心去記錄它們。相反的,如果在考試和實踐中,沒有想象力,沒有這些靈感,就沒有佳作。
六、學會聯想,培養靈感
其實,靈感還和學生的想象能力有著密切關系。說起靈感,靈感是一種比較抽象的東西,一個充滿想象力的人,可以聯想起很多事物,由于思想比較靈活,想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會有很多,也就是說“靈感來了,無法可擋”。想象力的外在表現就是靈感,我們可以把一件事加工,然后抽象出來,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理解,因為每個同學的想象力是不同的。但是,通過一定的訓練,能夠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結合起來,就培養了直接思維。這也是一種無意識的思維,通過直接的感覺,不加外在的約束來了解事物的發展規律,可以說想象是靈感的來源之本。直覺還可以增加思維的分析能力,對事物有一個正確的了解,憑借此,再加上流暢的語言,合理的思路,就可以創造出佳作。
總之,我們要提高學生的聯想能力,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佳作。寫作是一種思維高度活躍的過程,也是一種情感體驗的過程。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注意培養學生的靈感,注重對學生寫作技巧的鍛煉,學生寫出一篇佳作應該很容易的。
參考文獻:
[1]唐為霞.淺議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J].教師,2011,(30).
[2]馬秀芝.關于初中作文寫作教學的探討[J].中學語文,201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