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奇
案例教學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更加準確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根據多年的課堂教學經驗以及將案例融入到課堂中的實踐,對“案例教學”進行了介紹和簡單分析探討,希望能為同仁提供參考。
初中化學案例教學學習興趣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教學質量的提升成為了國家關注的重點。化學這一重要的應用學科,其適用性和有效性也讓備受關注。相比于數學、物理等其他科目而言,應用傳統的灌輸方式去講解和教授化學知識對學生來講會比較抽象,所以如何讓化學教學變得高效、有效、適用,對初中教師尤為重要。因此,案例教學將逐步突顯其意義。
一、案例教學的意義
案例教學,就是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將生活事件或典型案例插入到課堂中,并聯系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通過提問或互動的方式引領學生進行思考、研究、調查、分析、討論等的一種教學活動。案例教學法在課堂上的運用,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打破傳統教學的單調和死寂,還可以讓學生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將所學的理論化知識科學地理解和處理生活上出現的現象和問題,讓學生從生活的視角去觀察、了解和分析,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使用原則
1.最好選擇當前發生不久的案例
教師在選擇案例時要與時俱進、實時更新,最好能夠結合當下熱點問題,讓學生接收到最新的信息,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萬不可“一成不變、始終如一”。從而讓學生通過所學知識對實事問題進行分析、了解,即讓學生從科學的視角去了解時事,同時也讓學生對說學知識靈活掌握和應用。
2.案例教學要“以學生為本”
若要能提高教學有效性,就要確定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同時也是新課程改革所側重的主要方向。在案例授課過程中,老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知識點去引導學生去進行獨立思考,并得出各自的結論,也可以針對相似的觀點進行分組討論,鼓勵大家表達各自的觀點和看法。老師在這個過程中主要起到引導做,同時也要防止課堂發生隨意性,充分的讓學生充當課堂的主角。
3.案例教學要圍繞知識點進行解析
在初中化學實施案例教學過程中不能單獨盲目的追求案例的新穎和課堂的活躍性,而忽視了教學的內容和主要目的。案例的應用是為了實現學生對知識點的貫穿和掌握,如果出現偏離主題或討論太過隨意時,老師要及時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引導和糾正。
三、初中化學中運用案例教學的策略
1.運用案例,激發學習興趣。
適時地將案例穿插到初中化學教學課堂中,可以很好地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去探究知識的能力,通過有效的利用案例教學可以極大的促進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案例教學,可以讓學生沉浸在輕松的氣氛當中,讓學生對學習產生一種渴望,如此良性循環,學生便會熱愛上初中化學課,同時培養和鍛煉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創新能力,漸漸的便會感受到化學的魅力。如化學教師在為同學講第一課時,可以通過《走近科學》中的案例來引起大家的興趣讓大家了解什么是化學。如某偏遠農村,一位農家的兒子在夏天夜晚去奶奶家的路上經過一片墳地,然后看見墳頭上方有飛逝的熒光,孩子到奶奶家就特別害怕說見到了鬼魂,并恰巧發燒。奶奶為了給孩子退燒,就請了村里有名的“大仙”,大仙將長著常常漆黑指甲的手放入到水中,水立刻變紅,大師便說孩子有血光之災。此刻,學生們對這種詭異的事情一定都聽得目瞪口呆,然后老師再一一進行揭秘:鬼火的產生是尸體腐爛后骨質中的磷飄散到空氣中自燃形成的,而“大仙”的手放到水中水立刻變紅是因為指甲縫中存在高錳酸鉀,高錳酸鉀溶于水中使水變紅。同時告誡大家要用科學去解釋這些所謂的“詭異”事件,不要迷信要相信科學。即讓學生了解了化學是個大概什么樣的學科,同時也讓學生以科學的視角去看待事物,讓學生能夠激發學習興趣同時還能應用到實踐中,去戳穿那些偽科學,增長了生活常識和認識。
2.通過案例的運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化學教學其實是以實驗為依托的,很多的理論都是通過實驗而獲得的。因此,化學課的質量將從很多方面對學生的學習質量產生影響。教師可以通過用化學分組的形式來對實驗進行開展,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帶領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完成實驗過程,而且要將知識點鋪墊其中,讓學生不但單獨完成實驗,同時還要記錄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如此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化學的神奇。例如,在講授《有機合成材料》時,可以通過將不同種類的物質進行點燃實驗,然后通過氣味和顏色的變化來判定該材料中是否含有有機化合物。通過實驗來教學,讓學生有視覺上的直觀享受將會讓學生對知識點更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另外,一些不方便做現場實驗的章節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事件播放來讓學生進行思考。如在講授“化學與環境”時,化學教師可以引入這樣的案例:某化工發達地區,學校離化工廠較近,學生在上課期間經常出現有頭暈、皮膚過敏、胸悶等癥狀。讓案例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然后讓學生列舉從身邊或媒體上了解到的哪些環境污染問題,然后互動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污染,充分調動大家思考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使教學變得更加高效。
3.通過案例的使用,理論聯系實際
在對化學沒有興趣的情況下,化學是一門非常枯燥乏味的學科,而化學的很多現象是有趣的,所以通過現象的剖析可以讓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讓學生聚精會神。如在講授“燃燒與滅火”時,教師可播放一段下述視頻:一位魔術師點燃一條手絹,燃燒一段時間后將火滅掉后手絹完好無損。看完后讓學生探討是什么原因,簡單探討后由老師配2︰1的比例的95%的酒精和水溶液,然后做同樣的實驗,會得到相同的結果。在所有學生腦子中還充滿疑問的時候,老師再對原理進行講述,這樣學生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知識點掌握的更為扎實,理解得也更為透徹。
將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帶入課堂,作為授課教材,如講解碳酸鈣時可借鑒“水垢的成分、該成分的主要化學特征”,然后將生活用的掛有水垢的燒水壺來進行試驗,將水垢刮下,然后與酸進行反應,觀察試驗現象,借此還可交給大家清楚水垢的生活常識。讓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同時還運用了知識。從而改變學生接受新教學內容的思維模式,將原始的灌輸模式轉化成互動、觀察和理解,讓學生有更為直觀和生動的體會和感悟。
四、總結
案例教學的應用,可以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還可以為學生布置相關的探究性作業,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所學知識點去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或新聞中一些事件,并帶到課堂上與大家分享,從而讓大家在自主和互動的氣氛下將知識點深入到心中。同時,還增加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進而提高了學生將化學基礎知識跟生活實際相聯系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對生活中各種自然化學現象的理解,實現案例教學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效果。從而擺脫傳統宣貫、填鴨、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實現從好奇、樂趣中探求化學的意義,從而提高教學改革,讓課堂變得更活躍,知識的講授更生動,學生掌握得更扎實。
參考文獻:
[1]楊蜜.高中化學案例教學的優勢和意義[J].知識經濟,2012,(02):144.
[2]米艷華.高中化學案例教學分析[J].讀書文摘,2014,(24):209.
[3]石敏.關于案例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考,2014,(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