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玲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生本”教育理念被廣泛重視,并逐漸應用到教學實踐過程中,發揮了無限的能量與活力。結合教學經驗,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動手探究知識,加強群學合作,重視分層教學,增強問題意識,積極探索高中數學“生本”課堂教學模式。
高中數學“生本”教學高效課堂教育是一項動態發展的事業,教學是常研常新的,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生本”教育理念備受廣大教師的認同。為了開創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局面,教師必須要以學生為中心,轉變硬性灌輸的模式,不再將課堂視為教師施展才華的舞臺,而是成為學生思考與建構知識的陣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充當引導者與啟發者角色,利用多種有效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意識,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那么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也會順利達成。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活教學課堂
學生學習離不開特定的情境,一般來說,教學情境越逼真生動,那么學生的注意力就會更集中,主動思考的欲望也會更強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通過情境創設引發學生思考問題,跟隨教師的步伐解開知識的謎團。在新課伊始階段,教師就應通過問題牽引、多媒體呈現、游戲增趣等方式,促使學生快速進入到所學知識情境之中,讓學生的頭腦始終處于興奮狀態,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過程,自覺自愿的去探索知識,發現和解決問題,從而高效的學習數學。情境教學必須注重課堂生成,也就是要注重思維啟發和問題牽引。
如學習“等比數列前n項和”時,可借助相關生動故事導入,教師懸念迭出的講出國際象棋發明人與國王的故事,順勢提問:“國王可以支付這么多數量的米粒嗎?”“這到底有多少米呢”,然后引發學生思考,在學生主動探究思索之后,教師公布形象化的答案:假若把這些米平鋪在地球的表面,那么厚度足足有3厘米呢,在知曉答案后,學生便初步感受到本節課知識點的魅力,被這種教學情境深深吸引,那么便會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更主動的探究等比數列前n項的和的運算方法。
二、動手探究知識,形成學習動力
高中生學業壓力較大,面對較難的數學知識,常常感到無法應對,以往很多時候知識點時被灌輸到頭腦中的,學生不懂得主動思考,而是單純的依靠教師講解,只聽不思考,只是死記硬背、機械做題,這樣的來的知識不深刻,高中數學教學應注重“生本”教學,充分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放手發動高中生,促使他們動手操作,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來探究知識,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會激發出來,而且也能夠積極主動思考知識。
如在學習“空間幾何體的結構”知識點時,應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課前準備若干木條與繩線,然后指導學生充分進行知識預習,將準備的木條與繩線發給學生,鼓勵學生動手制作不同類型的空間幾何體,然后選出來一些制作得很好的學生談談制作的具體想法和思路,引發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熱潮。教師也可以以此為問題引發的基點,從而帶動學生探討直觀圖、三視圖等空間幾何知識,那么由動手探究知識開始,數學知識的學習就會逐漸走向深入。又如,在學習“隨機事件的概率”時,教師可設置一個問題,如“連續拋2次硬幣,出現正反面各一次的概率是多少”,引導和鼓勵學生動手探究,自主實驗,然后通過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結果來解決問題,那么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就會逐漸感受知識,并且也使得原本枯燥的問題變得生動起來,學生們對知識點的理解也會更深刻。
三、加強群學合作,建構高效課堂
高中數學是很難的學科,也是很多高中生都學不好的科目,依靠教師全身心的講授,學生單打獨斗往往學習效果不佳,很多學生也會存在對某些知識一知半解的情況,那么在碰到難題時,如果單純依靠教師解決。一方面,學生主動學習意識便會削弱;另一方面,教師也常常應付不來,難以照顧所有學生。對此,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的群學合作意識,通過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將問題方在小組內進行合作解決,那么學習氛圍便會很濃,學習效率也會顯著提升。由于群學合作是主要依靠學生的智慧,是將每一個學生的智慧匯聚起來,形成一種強大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學生的困惑借助集體力量解決,這樣“生本”課堂便會生成。
在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認可,同時學生在集體中,會竭盡所能的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也會將自己的學習困惑擺出來,通過集體探討加以解決,這種學習狀態會讓數學學習變得更加輕松。當然,小組之間的競爭也會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自覺的發揮本組優勢,在競爭中樹立學習信心,并且主動的探索知識。通過群學合作,高中生學習數學的狀態會更主動,從而能夠擺脫被動聽課的束縛,從消極學習的困境中走出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小主人,教師的角色變成了輔助者,學生的主體身份突顯出來。當然,教師也不是放任學生不管,這樣不但不會使得小組合作效果更好,反而會讓課堂教學陷入混亂失效的局面,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的個性、知識能力、思維發展等方面的素養,在學生自愿與教師組織結合的情況下,組建更加高效運轉的學習小組,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形成一種小組內部帶動,小組之間競爭交流的局面,促使高中數學教學更加高效。
四、重視分層教學,強調因材施教
每一名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都是不同的,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進行整齊劃一的對待,那么對學生數學學習來說是不利的。在數學教學中,“生本”教學局面應以更加注重學生發展差異的分層教學來實現,教師應尊重學生學習水平差異化的現實,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將班級學生劃分為若干層級,每一個層級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課堂練習與課后作業,并且形成一種動態提升的教學模式,促使每一個層級的學生向更高層級發展,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也會逐漸增強,有了學習自信心,那么逐漸學習能力也會得到應有的提升,而學優生也能夠針對自己的不足,進行更有指向性的訓練。促使學生都能夠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有所收獲,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數學學習。
五、增強問題意識,促使學生思考
數學學習的金鑰匙是學生主動思考,也就是說,無論教師講了多少知識點,不管教師的講解多么精彩,學生如果不動腦思考,那么學習效率也不會獲得明顯的提高。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心中有了困惑并且去探究知識,那么問題才有解決的可能。因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教學中多提問,引發學生去獨立的思考解決,教師應善于發問,注重問題牽引的層次性,講求難易的梯度性,這樣才能引發學生思考風暴,注重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學生大膽的提出自己的疑問,鼓勵表達自己對知識的見解,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然后由師生共同解決,這樣學生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更加深入的思考問題,提升數學學習效率。
總之,數學是高中生較難學習且非常重要的學科,一直備受師生關注。教師應樹立“生本”教育理念,探索更加多元有效的高中數學“生本”教學模式,促使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數學知識,做數學學習的主人,從而更加高效地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許俊.高中數學問題意識培養途徑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5,(14).
[2]柳國梅.新課改下高中數學分組合作學習策略之我見[J].現代閱讀,2014,(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