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迎來了新一輪的革新契機與挑戰,強調教師應及時更新自身教育理念,采用更新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為學生構建更生動、有趣且高效的歷史課堂,以此來吸引更多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從而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教學設計優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在時代高速發展背景下,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以及學科革新特點也在不斷發生改變。在此前提下,初中歷史教師要想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就必須要采取更新穎的教學策略,對教學設計做出不斷優化,以此來不斷增強授課效果,促進學生歷史綜合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
一、課堂導入的優化設計
首先,懸念導入。懸念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能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促進其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探究。比如,在講解“兩漢與匈奴的戰爭”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問“大家知道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國共獲得了過少金牌嗎?”在學生回答后,再引導其思考:那么大家知道“冠軍”這一稱呼是怎么來的嗎?在學生紛紛表示疑問時,教師再將本節所授內容導入,通過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來吸引其積極聽講,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其次,故事導入。初中生通常都對一些新奇的故事比較感興趣,通過故事導入不僅可以拉近學生與歷史間的距離,也有助于全面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比如,在講解“三國鼎立”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引入“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故事進行課程導入,以此來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為下一教學環節的高效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再者,歌舞導入。在授課中除了搜集吩咐的歷史資料外,教師也可以收集一些與歷史知識點相關的歷史歌曲,帶領學生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了解不同時期的社會變遷、風貌,以及一系列重大事件。通過導入相關歷史歌曲,不僅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的教學情境,也能夠讓其在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相關時代背景知識,加深歷史認識。比如,在講解“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利用《國歌》來進行導入,這樣不僅可以營造氛圍的同時,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另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課程的直觀導入,以此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生動、透徹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究中,并在此過程中真正愛上歷史學習。
二、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
在新課改背景下,為了給學生構建出更生動、高效的歷史課堂,全面調動學生歷史學習興趣,教師應積極突破傳統教育理念與模式的束縛,采用更新穎、靈活的教學策略進一步優化各教學環節,在教學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是都需要、是否恰當,而不能一味地為了設計而設計,避免流于形式。比如,學生都比較喜歡以“歷史劇”的形式來開展學習活動,但教師在實際設計中,應考慮這一活動開展的目的是什么?需要讓學生從中了解到什么?不能僅僅是讓學生嘻嘻哈哈的結束表演就進入下一環節,而是要讓學生在表演中能夠對其主題思想進行準確把握,并輕松掌握相關知識點。
另外,教師還應采用更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設計教學活動,這樣不僅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也不會讓學生對歷史知識學習產生枯燥、抵觸的情緒,但同時有些教學內容若采用傳統授課方式講解起來更容易,也能夠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對此,教師不應盲目的追求先進教學輔助手段,應注重傳統、新穎教學方法的合理搭配整合。例如:在講解“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時,相比于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的運用,采用傳統的講讀法能夠獲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也更符合學生的生活閱歷與心理特征。
三、優化教學情境的創設
教學情境的創設,不僅能夠為學生構建出更生動、高效的課堂,也有助于激發、保持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其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探究活動中。同時,通過情境創設,在帶領學生深入了解背景知識的同時,也有助于激發其情感共鳴,讓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比如,在設計“和同為一家”的教學活動時,就可以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先利用藏族歌曲進行課程導入,以此來營造生動的背景氛圍,然后再引導學生對文中“吐蕃使者求婚”的相關內容進行表演來加深印象,之后,再進行“文成公主西行”以及“文成公主在吐蕃”等一系列內容的表演。通過各項表演,在全面激發學生學習參與熱情,挖掘其學習潛能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表演中對封建社會民族和親政策的積極意義有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從而獲得更理想的授課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廣大歷史教師應正確認識到,在新課程教育理念指導下,要想全面適應教育革新發展需求,充分滿足學生不斷變化的認知需求與特點,就必須要及時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探索出更新穎、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對各項教學設計做出不斷優化,推動初中歷史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婷.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新校園,2014,(7):160.
[2]楊小梅.淺議提升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思路和方法[J].課外閱讀,2013,(04):3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