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軍
為推進我校國家級示范中等職業專業學校驗收,加快學校建設,我校在數控技術應用專業試行“現代學徒制”,將生產企業崗位技能與職業學校基礎理論和技能訓練相結合,由校企雙方共同對學徒(學生)進行培養。根據我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設置、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的改革經驗,以《機械制造工藝》課程為案列,探索“現代學徒制”在中職課堂的實施模式。
現代學徒制機械制造工藝校企合作2014年6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業部、國務院扶貧辦組織編制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指出“完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將工學結合貫穿職業教育教學全過程,學生從入學開始就接受相應的動手和實踐課程,并根據培養目標同步深化文化、技術和技能學習與訓練,逐步實現就業需求和人才培養的有機銜接。加強科學素養、技術思維和實踐能力教育,加強實驗、實訓、實習和研究性學習環節。加強工程實踐中心、實訓基地和企業實習基地的建設,保障學習者有質量的實習實訓需求。強化實習實訓環節的評價考核。在有條件的企業試行職業院校和企業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學徒制,企業根據用工需求與職業院校實行聯合招生(招工)、聯合培養。”2016年3月5日的“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明“工匠精神”已經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
為響應政府號召,更好更快地推進學校發展,我校與河北省三河市德惠福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在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的核心課程——《機械制造工藝》的教學工作中試點“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本文圍繞“現代學徒制”,探索實施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實施方案等。
一、什么是“現代學徒制”
現代學徒制是傳統學徒制的傳承和發展,是讓職業院校的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有計劃地接受學徒教育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以市場人才需求為導向,將專業知識教育與實踐技能培訓相結合,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密切合作,形成“教師+師傅”的教育新資源,為學生半工半讀、工學結合搭建平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職業教育與企業學徒教育的結合,受教育主體具有學生和學徒的雙重身份。現代學徒制實行交替式培訓和學習,學生一般需用2/3的時間在企業接受培訓,約1/3的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將職業學校中的理論學習與企業中的實踐鍛煉相結合,主要突出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這樣,學生在上學期間就可以得到上崗前的良好鍛煉,提前掌握職業技能,提高職業素養,為以后順利進入工作崗位奠定基礎。此外,現代學徒制中,學生即學徒工,政府規定學徒在企業接受培訓期間不但不繳納學費,而且還享受學徒工資。這種模式提高了學生的經濟獨立性,真正解決了那些家庭經濟困難、品學兼優學生的后顧之憂。這種強調在真實的工作背景中以經驗活動學習為主的現代學徒制已成為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一種重要形式。直接將企業生產崗位上的技能與職業學校里的基礎學習相結合,由校企雙方共同對學徒(學生)進行因材培養,以服務社會為宗旨,通過工學結合,成功實現了校企合作方面的有效銜接,形成了一種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培養有機結合的新課程體系,成為現代職業教育模式的一個典型案例。
二、在《機械制造工藝》課程中實施“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機械制造工藝》是我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二年級學生必修的主要課程之一,在理實一體化教室里采用集中上課的模式,老師講授理論知識并加以實訓操作的示范,然后學生練習。這種模式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能力,但僅僅通過單純的課堂教學,簡單單調的實訓,很難讓學生理解實際的工作環境和技能要求,這就凸現了理論和實踐、知識和技能相脫節的弊端,不能滿足當下用人單位對學生日益提高的要求。為實現學生從學校到企業的順利過渡,“現代學徒制”按照企業文化、企業人才的要求,組織實施新的教學模式:機械加工教學以專項能力的培養展開,以勝任崗位的需求結束,這種理實一體化的能力培養既是教學目標,又是評估依據和標準,從而實現了校園和企業的一一對接。因此,在《機械制造工藝》課程中實施“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三、在《機械制造工藝》課程中“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的實施
我校長期以來和一些國內知名企業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如上海造船廠、北京車橋廠、青島海爾冰箱事業部、寧波吉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昆山鴻準模制造有限公司等,在教師到企業實踐、學生頂崗實習中都有合作項目,這為在數控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機械制造工藝》實施“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提供了基礎條件。
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制定了《機械制造工藝課程改革計劃》,從培養標準、培訓技能、教學方式到師資力量,學校企業各司其職,兼顧協調,能夠將企業對于機械制造方面人才的要求及時準確地表達出來,而學校也能夠按需培養人才,實現校企雙贏。
在《機械制造工藝》課程學習的初期,進行校內教育,教師通過到企業實踐后,了解到企業對機械制造人才的需求,有了對學生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明確的要求,在課堂中通過講授和操作反思等教學方式,讓學生掌握初步的動手技能,學生必須參加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取得車工中級證書方可合格。
學生完成了《機械制造工藝》校內課程的學習并取得了車工職業資格后,要到企業定崗學習,跟定師傅,學生變成了企業“學員”,教學內容是企業文化、崗位生產中的任務,在企業車間學生分小組輪流在不同的崗位中跟著工人師傅完成相應的機械加工過程,因材施教,最后考核定崗,在師傅講解示范下,經過親自操作,掌握實際加工能力,進一步加強機械制造職業從業能力,完成企業加工考核,拿到相應勞動報酬。
采用校企雙重評價:學校方面需要完成課程設定的理論及實訓內容的學習,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企業方面以企業的生產要求作為學生的考核標準,要求學生撰寫相關《企業學徒日記》,內容包含崗位名稱、學習目標、培訓過程、培訓成績、培訓感想和安全操作等方面,完成后由師傅簽名并給予評價,最終《企業學徒日記》作為學生企業學習的評價依據。“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經過了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驅動自身創新的發展,使得學校教育體系與社會市場就業體系相互融合,采用這種學校教學和企業現場教練一體的工學交替教學模式將教育體系和勞動力市場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就業、創業。
綜上所述,以社會需求為中心,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依托校企合作,培養實用性的技術工人,爭當大國工匠,是當前中職學生培養的最終目標。因此,在《機械制造工藝》課程中實施“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使學生的特長和特點得到體現,在畢業時學生可以在原培訓企業工作,同時對奠定學生的職業意識,思考未來發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學生經受過實際工作的鍛煉,可以大大提高他們的責任心和自我判斷能力、創新能力,開闊知識面,擴大眼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