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紅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圣使命。在幼兒園階段,怎樣既為孩子們鋪下“求知”的基石,又為他們打好“做人”的基礎;怎樣把真、善、美、智的良種播進孩子的心田,培育出精神文明的茁壯新苗,這是一個嚴肅的課題。
幼兒教育啟迪心靈教育成功一、美的環(huán)境誘發(fā)好的愿望
孩子們上學了。教室布置得怎樣,幼兒園環(huán)境如何,是給他們的第一印象,也是精神文明的第一課。
作為幼兒園老師,我有責任為孩子們提供一個窗明幾凈、整潔雅致的教室。由于事物的聯(lián)系,感情的遷移,孩子們由喜歡自己的教室,喜歡自己的幼兒園,逐漸產(chǎn)生了對集體的愛。頑皮的孩子也學著彬彬有禮,莽撞的孩子也慢慢變斯文,大家都怕破壞了這美的環(huán)境,表現(xiàn)出一種主人翁的精神。好的愿望在美的感受中萌動,美的環(huán)境陶冶了人的性情。講究教育、教學環(huán)境的布置,創(chuàng)造一個美的氛圍,對文明班風,園風的建設起了良好的作用。
二、美的言行孕育文明的精神
重視孩子的人品,讓他們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實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是孩子成才的美鍵。法國的羅曼·羅蘭說:“道德面貌渺小的地方,不會有偉大的人物出現(xiàn)。”但是抽象的道德教育和過多的說理是小孩子是不能和不愿接受的。根據(jù)兒童特點,我實行養(yǎng)成教育,在恰當?shù)卣f明道理和要求之后,注意讓他們在良好言行的多次實踐中互相影響,提高認識,造成氣氛,形成習慣,從小學做人。
語言是心靈的窗口。我鼓勵孩子們課內(nèi)外堅持說普通話,用規(guī)范、健康的語言避免說話粗俗,并指導學生使用禮貌常用語。
行為是心靈的標尺。對于剛上學的孩子,教師耐心地指導他們坐、立、行、走,告訴他們怎樣到辦公室向老師報告事情,怎樣從校長,老師的手中接過獎品,怎樣接待外賓和客人……我用詩歌、圖畫進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編寫《文明禮貌問答》,讓孩子們作形象化的練習示范,舉行主題班隊會,指導他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使他們在富有情趣的活動中受到精神文明的教育。孩子們逐漸做到:自己錯了會道歉,接受了別人的幫助會致謝,和熟識的人見面主動熱情打招呼,到別人家作客要彬彬有禮,園內(nèi)外尊師愛友……家長們說:禮貌的語言讓孩子更惹人喜愛;來校檢査工作的領導和老師說:文明的舉止使孩子們變得更加聰明、美麗。
三、美的情操見于點滴細微處
天真、可愛的孩子上進心切,模仿性強,他們有良好的愿望,希望得到大人的表揚,卻常常苦于找不到諸如舍己救人、拾金不昧之類的好事。我思索著,良種要在沃土中萌發(fā),還需園丁細心澆灌,應該幫助孩子從點滴細微處看文明道德的閃光,從對行為的肯定,學習對情操的頌揚,認識什么是真正的美。
我想,孩子們不再是為著表揚而做好事了,這是他們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兒童心靈的敏感和富有同情心,將使他們成為真正的人,我為孩子們“心中有他人”而欣慰。
四、美的未來需要知識和智慧
美的未來需要知識和智慧,建設者必須有真才實學。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做到:重視講課的思想性,保證知識的準確性,注意課堂的藝術性,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當孩子們在學習上出現(xiàn)懶惰和幻想,不愿付出努力的時候,我盡量避開空洞的說教,用名人,偉入勤奮學習的故事激勵他們,用畏難逃學、不學無術以致后悔莫及的童話藝術形象去感染他們,使他們懂得現(xiàn)在用心學習,將來才能做有用之人。知識就是力量。沒有知識就沒有文明可談。除了在課堂教學中教會孩子們一步一步登知識之山,上科學之樓外,我還通過課外閱讀的“窗口”使“山外青山樓外樓”的知識勝境進入他們的視野,讓他們產(chǎn)生“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熾烈愿望。我指導孩子們學習名人格言,用閃著奇異光彩,富有哲理的佳句去提高他們的精神境界。
為了把求知欲旺盛的孩子引向知識寶庫,我鼓勵他們亮起聰慧的雙眼,去觀察美妙的大自然,尋找金鑰匙。饒有興趣的觀察使孩子們很有收獲。在幼兒園活動中,我不但注意內(nèi)容的針對性,注意活動的趣味性,還重視知識性,如針對獨生子女多、學生勞動觀點差,勞動習慣不好的問題,我組織了“査、學、講、做、賽”的勞動系列教育活動。
五、美的心靈是造就人才之本
對于教育,“愛”不是策略,也不是手段,而是一顆赤誠的心。對學生愛得熾熱、深沉,表達時就該像春風一樣的和煦,像月光一樣的迷人。急躁的情緒,我常有流露,作為一個教師,應該自省錯誤,對成年人都是常有的事,更何況是孩子。當他們出現(xiàn)缺點和毛病的時候,我們不必盡是聲色俱厲,更不必總是粗聲大氣。我愿意以慷慨的情感撫慰孩子,以自身美好的言行作孩子的表率。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為了對學生給予道德上的影響,教師本人必須是有高尚道德的人。自己沒有的東西,是不可能傳授給別人的。”的確如此,教師的人格特質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教育者只有嚴以律已,言傳身教,用美的心靈去造就人才,才能獲得教育的成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