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輝輝 周鳳霞 湯桂容
通過校企“雙主體”環保專業文化建設,有助于提升專業文化品味,增強專業文化效益。校企“雙主體”環保專業文化融合了社會、行業、產業、企業、專業、職業等方面的文化元素,可以從課程改革職業化、實訓環境生產化、課外活動專業化、技能考核常態化、行為管理制度化方面進行構建,實現可管理、應用和傳承發展。
校企“雙主體”環保專業文化內涵要素主要途徑有人提出“高職教育專業文化建設的宗旨是彰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理念”。而探索高職教育與企業“雙主體”共建共營機制,則是一定時期內我國高職教育改革與創新發展的目標和工作重點。隨著高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在加強“五個對接”和“十個銜接”的過程中,建設什么樣的專業文化、怎樣建設專業文化,是突破高職教育發展瓶頸、事關高職教育改革新出路的重要因素。開展校企“雙主體”專業文化的探索與構建,通過各方面的協同創新,構建多種文化優勢融合、彰顯傳承創新魅力的專業文化,可使專業與行業、產業、企業有效對接,以實現文化育人的強大功能和文化經濟的良性發展。
一、校企“雙主體”環保專業文化構建的深刻意義
校企“雙主體”環保專業文化構建,是指在政府環保主管部門主導和環保行業協會機構指導下,由學校和企業合作共同打造引領專業發展、促進產業進步、凝聚行業精神、體現國家政策且兼具可持續特性的專業文化。其具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1.彰顯職業教育特色,提升專業文化品位
“文化育人”已經成為高職校園文化與行業企業文化對接的有效載體和重要手段,這樣方能有效塑造學生的專業品格,培育學生的專業精神,促進學生職業素養與能力的全面發展。校企“雙主體”共建專業文化,通過發揮政府、行業、學校、企業各自的優勢,可以及時了解和跟進國家政策、社會變革、行業發展、企業需求的形勢,通過對形勢的總結、分析、提煉,能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過程、文化活動等方面及時地做出反應,在學生的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通過多種形式隨時傳播行業、產業、專業、職業正能量,可不斷地形成可傳承和發展的專業文化底蘊,給專業文化貼上“正規品牌”的商標,切實發揮專業文化在學生培養中的重大作用,從而有利于提升文化育人功能和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專業可持續發展。
2.促進環保行業發展,增強專業文化效益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尚處于較低水平,在技術、人才、資源等的支撐和儲備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也不高,與社會發展進步的程度是不相匹配的。但校企“雙主體”環保專業文化的構建,通過對行業、產業、企業、專業、職業等文化元素多維融合、科學凝練、理性加工而形成的、高品位的專業文化,則可引領企業文化、行業文化的正向發展、優化發展,并進一步豐富社會文化的內容,從而助推各類企業升級、環保行業發展、整個社會進步,并形成有效的傳承和發展。同時,校企“雙主體”構建環保專業文化,可借助政府、行業、學校、企業的多種平臺,在文化宣傳、產品推介、技術推廣、信息傳播、科普教育等方面發揮它強大的感召力、影響力和行使力,讓學校有更多社會接觸、吸收更多社會精華、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促進行業逐漸擴大影響力、產業不斷提升效益和品位,幫助企業凝練和發展品牌。
二、校企“雙主體”環保專業文化構建的內涵要素
1.社會文化元素
專業文化的社會屬性,是將時下的社會文化元素凝聚到專業文化中來而形成的,它可以使專業文化具備時代特征、適應社會需求、助推社會進步。例如,在專業文化建設中,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環境保護基本國策、生態文明、和諧社會、美麗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的文化元素,可以引導專業文化潛移默化地宣傳貫徹國家大政方針,培育積極向上的精神理念。
2.行業文化元素
每一種專業文化都是在一定行業領域范疇內的特色文化體現。從環保專業文化來看,將環保行業政策、相關從業準則、職業道德規范、科學技術標準等行業文化元素納入進來,可實現專業文化與行業文化的零距離對接,提高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與行業崗位要求之間的適應性,使行業文化教育融進學校的日常教學和學生的課余生活。
3.產業文化元素
高職環保專業教育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產業工人,故而在專業文化構建中優選添加環保產業文化元素,通過專業教育讓學生深入了解環保產業現狀、產業規模、產業規劃、產業貢獻、產業需求等情況,有助于加強學生對環保產業發展的認識,有助于堅定學生選擇從事環保產業工作的信心,有助于提高專業對口就業率,從而有效降低專業教育資源的浪費,提高人才培養效益。
4.企業文化元素
高職環保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去向在于企業就業。為了使學生盡早了解以后在環保企業的工作環境,提高就業適應性,就有必要將環保優勢企業典型的經營理念、企業信念、價值觀念、規章制度、責任意識等編入專業文化體系,以提高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縮短畢業生從學校到企業、從學生到職員的適應時間,使學生進得去企業、企業留得住人才,減少企業對畢業生就業崗前培養的成本付出。
5.專業文化元素
高職環保專業文化建設的初衷主要是為了強化環保專業職業教育、實現優良環保文化傳承創新、提升環保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益,因此教育屬性始終是環保高職專業文化最根本的特質。無論環保專業文化如何構建,終究還是要以教育教學要素為核心,才能實現文化育人的強大功能。所以,環保專業文化構建必須把校園、課堂、知識、技能、素質、教學、培養等文化元素貫穿其中,并作為整個文化體系的主線。
6.職業文化元素
高職環保專業教育是為行業、產業、企業培養專業的職業人的。每一行每一類職業都有比較獨特的文化氛圍和精神傳承,具體包括職業理念、職業工作、職業規矩、職業素質等文化元素。在環保專業文化體系中導入職業文化元素,有助于夯實學生的環保專業思想,培育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使其盡早形成適應環保職業崗位的職業素養,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技能人才。
7.管理創新機制
校企“雙主體”環保專業文化的管理和發展,則需要通過平臺搭建、信息流通、合作反饋、制度規范等機制才能有效實現。校企合作搭建環保專業文化主體平臺,并在平臺載體上將專業文化有關的信息流通、合作反饋等工作常態化,這既是環保專業文化構建的途徑,也是其應用、傳承、創新的基礎。
三、校企“雙主體”環保專業文化構建的主要途徑
1.課程改革職業化
校企“雙主體”環保專業文化體系支撐的課程,則具有明顯的職業化特點。該課程以職業活動為導向,基于崗位工作過程需求精選、設計課程內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采用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等方法進行理實一體化授課,注重開放性和實踐性,實現了教學過程的文化滲透,寓文于教、以文化人。更重要的是,這種職業化的課程改革符合高職教學規律,不斷遭遇和解決教學矛盾,有助于教學相長,容易形成經驗積淀,有助于孕育專業文化,形成良性循環。
2.實訓環境生產化
實訓教學是培育學生技術技能、職業素養的重要環節,合適的實訓場所、實訓內容、實訓指導、實訓資源是實訓教學效果的有力保障,也是專業文化構建的重要條件。校企“雙主體”構建仿真實訓室、“校中廠”(小微企業)、“廠中校”(規模企業)三級實訓體系,使實訓環境無限接近直至實現生產化,有助于工學結合、產教融合,可實現從教學到生產的微距、零距跨越,有助于專業文化對企業文化、職業文化的融合。
3.課外活動專業化
在校企“雙主體”環保專業文化構建中,課外活動的顯著特點就是專業化,把環保專業教育融入課外生活、社團組織,舉辦重大文化主題節日、環保大學生三下鄉、區域流域環境調查、環保知識科普宣傳、環保主題辯論賽、環保歌曲大賽、環保知識競賽、環境模擬法庭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實現寓教于樂,既放松身心又頗受教益,有助于專業文化對社會文化、行業文化、產業文化的吸納。
4.技能考核常態化
當前,有關技術技能方面的考核和各種賽事較多,這對于高職專業教育來說是利好政策。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專業技能抽查、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等各個層次的專業技能賽事活動,既是技能考核一種形式,也有利于形成以賽促學、崇尚技能學習的良好風氣。這種風氣一旦形成傳承,是非常有助于高職專業文化建設和創新的。
5.行為管理制度化
專業文化的作用一方面是激勵,另一方面是約束。在校企“雙主體”環保專業文化構建中,將社會道德準則、行業行為規范、產業技術標準、企業管理制度、職業崗位規程等融入專業教學、管理制度體系中,可以充分發揮專業文化的雙重作用,促進職業素養的培育。
四、討論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提出,“要傳承民族工藝文化中以德為先、追求技藝、重視傳承的優良傳統;推進產業文化進教育、企業文化進校園、職業文化進課堂;培養具有現代職業理念和良好職業操守的高素質人才;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實踐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高職專業文化發展建設的方向。
實踐證明,校企“雙主體”通過對專業的課程改革、實訓環境、課外活動、技能考核、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優化改造,有效地融合了社會、行業、產業、企業、專業、職業等文化元素,構建了環保專業文化體系,發揮了專業文化強大的育人、化人功能。
參考文獻:
[1]朱發仁.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35):31-33.
[2]張新科.對高職教育“四個問題”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08):1-2.
[3]劉曉明.從“技能本位”到“文化育人”:高職文化育人的體系構建與轉型升級——以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職教論壇,2014,(02):45-48.
[4]朱發仁,傅新民.高職院校職業本位的專業文化建設初探[J].職教論壇,2007(04):22-23.
課題項目:湖南省職業教育“十二五”重點建設項目“資源環境與城市管理特色專業建設”;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課題“校企雙主體‘四合四共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證研究”(12JY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