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彥 謝倩
作為一種重要的德育方法,榜樣教育在社會轉型期面臨一些困境。面對新時期的時代特點,進一步創新榜樣教育模式是至關重要的,而構建多元化榜樣教育模式同時需要克服許多矛盾和問題,主要闡述新時期榜樣教育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大學生榜樣作用精神教育核心價值觀一、新時期榜樣教育所面臨的問題與矛盾
1.傳統的榜樣選擇標準和方式與社會現實需求的矛盾
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的新中國,為國家建設所做貢獻大小成為榜樣選擇的重要標準和依據。比如雷鋒、焦裕祿、王進喜等英雄榜樣,他們是為了社會主義建設奉獻自己的全部生命,而他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模范事跡和奉獻精神,為廣大人民帶來巨大的精神力量,在當時產生了極大地教育影響作用。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過去簡單的、固定思維方式,轉變為復雜的、多元的思維模式,并出現了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榜樣標準和圣人式標準選擇的榜樣與人們的心理距離越來越大,再難引起人們心靈的共鳴。
2.傳統榜樣宣傳方式與現代大眾傳媒技術的巨大落差
在改革開放之前,由于傳媒載體是有社會組織和政府管理,傳播方式也比較單一,思想政治教育榜樣示范主要是采用文字灌輸、權威發布和廣播公告的方式,榜樣人物的英雄事跡往往是通過教育者講授,告訴教育對象應該學習誰、怎樣學、學什么。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成為當代最有效的宣傳工具。傳統的榜樣宣傳方式由于其過于單一和枯燥的形式已經難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脫離了教育對象的現實生活,更加難以滿足其多樣化的榜樣需求,不能使他們從內心深處認同和接受教育者宣傳的榜樣行為。而現代大眾傳媒卻能夠以生動形象的畫面將英雄事跡情況呈現在受眾眼前。使人們能夠全面的對事件進行認識和了解。這樣的新媒介宣傳載體使得傳統榜樣宣傳方式面臨巨大挑戰。
3.社會轉型期出現的道德困惑對榜樣示范法提出更高的要求
面對多種價值觀念,人們無法辨認各種價值取向并做出正確的選擇,陷入了道德困惑。而人們所面臨的道德迷茫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價值取向混亂。第二,道德評價失衡。
根據教育對象出現的上述道德困惑,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榜樣示范的同時應該考慮這些道德困惑,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模范人物事跡,使教育對象能夠切實體會到這些榜樣的思想和可以理解的行為,使他們清晰地明白究竟什么正確的價值觀念,錯誤的價值觀念對社會有什么樣的危害。因此,在當下出現道德迷茫的特殊時期,榜樣教育模式迫切需要創新和發展。
二、新時期榜樣教育的時代特點
1.榜樣選擇的時代化
榜樣是在特定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反應了時代的精神需要。只有那些具有時代特征、體現時代精神的榜樣,才能在人們的心靈上得到認可,進而產生強大的精神鼓勵和思想支持。當前許多高校所倡導的榜樣大多是那些在傳動榜樣選擇標準下的榜樣形象,他們為了集體利益而犧牲個人正當權益,是那種聽話、服從、克制、謙恭,而不求索取的“孺子牛”,而缺少時代性、具備獨立自主、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的典型,而大學生對于“孺子牛”式的榜樣形象卻存在這逆反心理和疏離態度,這樣的榜樣教育是難以在大學生心中產生共鳴的。導致榜樣教育因時效性不強而缺乏感召力和影響力。
2.榜樣典型多樣化
時代文化的多元化決定榜樣選擇的多樣化。我們在榜樣的選擇上更應該針對不同的人群樹立不同的榜樣,要將人群的不同要求與榜樣的個體差異相結合,讓每一個群體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榜樣。對于青年而言,更是如此,既要有非常優秀的人物來做榜樣,也要有身邊的平實的同學、同事來起示范作用。這樣,才能產生有效榜樣,增強示范性、具體化。
3.榜樣形象的生活化
“美麗的偶像只可欣賞而不可復制,平民英雄才能引發人類的心靈共振”。只有貼近生活的榜樣才能讓人們在情感上認同,在心靈上接受。美國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班杜拉認為,有一類學習者傾向于選擇模仿與自己在性別、年齡、生活、經歷、家庭背景等方面類似的榜樣,他稱之為有效榜樣。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無論是從在任何階段和任何時期,平凡的人總是占多數,而在生存的現實社會中存在這跟多的平凡榜樣,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平凡而更加具體,因為他們的真實而更顯真實,因為他們的真實更能引起我們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更加具有榜樣教育作用。所以,我們需要尋找生活中的榜樣,讓大學生看得見,聽得著,學得到,認識到一個平凡的人也能成為榜樣,這樣更能形成良好的榜樣教育環境。
三、構建新時期多元化榜樣教育模式
1.全方位榜樣教育模式
人的精神世界的形成和發展要受到多個方位的影響和制約。在培養人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中,社會是整個榜樣教育體系的主體部分,社會的價值取向決定學校的人才培養;而學校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榜樣教育體系中起著引導性作用;家庭則是學校和社會榜樣教育的基礎,在榜樣教育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建立學校、社會、家庭相互合作的全方位榜樣教育模式,才能彌補全方面帶來的缺陷,保證對個體進行全方位的思想和價值引導。相互作用、相互聯系,個體的思想道德品質才能獲得發展。
首先,尋找三者內在聯系,找到關鍵才能解決問題。其次,在合作的基礎上實現三者優勢互補,保證全方位模式實現。學校、社會、家庭在榜樣教育目標趨同性的基礎上按照各自職責,有側重地從各方面從不同角度地對個體進行影響,構成了一個有機聯系、相互作用的網狀結構。學校、社會、家庭都通過發揮自身優勢,實施榜樣教育。
2.網絡榜樣教育模式
當今時代是信息化時代,文化和價值觀念通過網絡這個媒介迅速進入到世界每一角落,滲透到人類生活方方面面的。如何適應網絡新環境,開辟網絡新領域,探尋榜樣教育的新模式是榜樣教育近年來面臨的共同課題。
首先,構建榜樣教育的網絡模式,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教育者要與時俱進的改變教育方法,尊重教育對象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變單一說教信息為主的教育模式向引導選擇為主模式的轉變。其次,加強榜樣教育網站建設。探尋榜樣教育網絡模式,掌握網絡教育的主動權至關重要。因此,必須建設一批具有吸引力的網站,用鮮明的時代榜樣、民族榜樣的高尚品質、先進思想占領網絡陣地,以豐富的、生動的榜樣事跡和榜樣教育內容吸引人的注意力。第三,健全榜樣教育網絡模式的運行機制,保證其順利運行。榜樣教育網絡模式的有效運行才能充分發揮榜樣的影響力,彰顯榜樣教育的價值。
3.偶像榜樣教育模式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大眾傳媒的應用和大眾文化的普及,偶像崇拜逐漸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普遍現象。這種現象在青少年群體中尤為明顯,已發展成為重要的亞文化。在榜樣教育的應有價值不能充分彰顯的現實遭遇中,在偶像崇拜大放異彩的時代背景下,尋找榜樣教育和偶像崇拜的共同點己成為增強榜樣教育實效性的有效路徑。
首先,我們要鼓勵學生學習健康積極的榜樣事跡,在學生欽佩或敬仰的人物中選取榜樣.并共同探討其榜樣價值。這可以避免傳統的榜樣教育可能給學生帶來的逆反心理,還可調動他們的主動參與意識,以更好地從榜樣學習中獲取自我成長的養分。其次,倡導通過榜樣教育來促進學生的批判思維。第三,倡導加強對偶像認知的輸導工作青少年學會批判性地接受偶像,關鍵在于教師怎樣引導學生理性分析其偶像,把偶像當平常人來看待。主張尊重學生的個性,對學生的榜樣選擇實施因材施教,對教學過程實施啟發互動,以最大限度地鼓勵學生參與榜樣教育過程。
參考文獻:
[1]班華.現代德育論[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232.
[2]汪士華.德育園地[A].浙江農林大學出版社.
[3]黃行坤.淺析當前榜樣教育的弊端及改進方法.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