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寶榮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課堂教學是全面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主陣地。為此,要適當采取競爭策略,充分調動情感因素,激起學習熱情,盡情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營造積極進取的學習氛圍,切實優化課堂教學。那么,如何建立并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呢?在多年的教學實踐與探索中,總結出幾點見解,與大家共同探討。
數學課堂思維能力自主探究一、加強學法指導,調動情感因素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而學生的學習除了自身的認知因素之外,情感因素也同樣不容忽視。列寧說過:“一個人的思想只有被強烈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考。”在課堂教學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每一次親切微笑、每一點鼓勵眼神、每一句溫和話語和每一個明確手勢,都會觸及學生的心理情緒,都可以促使學生放開膽子和打開嗓子,都會誘發學生情感的積極投入。尤其是,這能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和諧,使學生無拘無束地激起學習熱情,盡情發揮主體作用。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堂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有學會知識的能力。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學習呢?一是知道學生領會教材的編排體系,充分發掘教材內涵,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二是指導學生運用滲透遷移規律學習新知識。學生的認識過程,前后知識聯系比較緊密,幾乎每一個新知識點的學習都是運用舊知識遷移過來的,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掌握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
二、留足思考空間,培養思維能力
在我們目前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都是一旦學生提出問題或教師出示問題,就馬上組織學生討論,不是同桌討論就是小組合作,氣氛顯得異常熱烈,但學習效果究竟如何值得深思。有些思維敏捷的學生很快便說出結果,而絕大部分反應慢的同學還未來得及思考,在熱鬧中就灌輸了別人的觀點。久而久之,再遇到難題時學生便會附和與人,只聽別人分析講解而自己不去思考,養成懶惰習慣,以至于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因此,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及表現自我的時間和空間,放飛學生的思維,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這樣,使每位學生都通過自己的思考而各自都得到答案,或靠近答案的邊緣,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敢想、敢說和敢問的習慣。至于怎樣引導學生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和培養創新精神不可忽視的環節。一是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借助課題引導學生提問,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還能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二是利用自學機會,鼓勵學生提問。學生自學時,教師要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以免出現應付式和盲目性的自學。學生充分自學后,鼓勵學生說說發現的問題,對于學生發現的問題,教師不急于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要抓住重點知識進行講解,再讓學生討論、計算和釋疑,從而使全班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讓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均得到訓練提高。
三、營造進取氛圍,深化自主探究
學生的學習活動應該是學生的自主探索,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試驗、推理、驗證和歸納等一系列的活動,感悟出學習規律,從而很好的滿足學生想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的強烈欲望,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種理念。為此,要在課堂上多讓學生動手“摸一摸”“剪一剪”和“拼一拼”,不僅能滿足學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學生于快樂中主動獲取知識。例如,在教學《比較角的大小》時,可現發給學生畫有不一樣大小角的卡片,再讓學生自主探索“比較兩個角大小”的方法,并親自動手操作,總結出簡單可行的比較方法。
另外,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采取競爭策略,可以促進群體參與,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中,激發競爭意識的方法比較多。一是語言激勵競爭。教師在課堂中,運用激勵性的語言進行教學,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和參與競爭。例如,看誰最先想出來、看誰說得最好、比比誰最聰明,等等。二是比賽激勵競爭。比如,個體練習比賽。就是預先安排一項學習任務,看誰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最先完成。如果在練習后及時表揚和獎勵,更能促進學生的積極進取和主動競爭。再如,群體練習比賽,就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接力練習,每人一道題,本組最后一人完成后交給教師,然后根據各組計算速度及正確率評出優勝組。值得一提的是,在采取競爭策略的時候要特別關注學困生,為此要適當降低難度并及時表揚,以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以致失去學習信心。
教學實踐證明,要想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想學、會學和學會,優化課堂結構是一條“捷徑”,也是課改之路上一個永恒不變的追求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