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莉
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素質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生活,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高中音樂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對素質教學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實際運用以及體現進行詳細分析和研究。
素質教學高中音樂運用體現高中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社會對于音樂人才的整體需求,而且要培養學生整體的素質,保證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在音樂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需要師生給予更多的重視。在當前社會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形勢下,社會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強,社會市場不僅要求人才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更要求其自身具備良好的素質。為了滿足社會市場對于音樂人才的整體需求,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需要將素質教學融入其中,打破傳統人們印象當中“書呆子”的形象,讓學生能夠真正的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塑造離不開的音樂的力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音樂教學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的輔助性作用,將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出來,學生不僅能夠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個性,而且能夠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自己的良好習慣、完善自己的成長和素質提升。
一、利用情境教學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現如今,教育改革的不斷大力實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過程以及結果,不僅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要能夠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為了滿足當前學生對于學習的整體需求,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方法,制定與學生相符和的教學方案,創設氛圍良好的課堂環境,這樣能夠從根本上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際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的良性交流和互動,而且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從根本上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另外,教師要多重視學生自身音樂情感的發展,讓學生能夠多去傾聽、多去觀看、多去思考,這樣才能夠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利用音樂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讓學生能夠對音樂產生情感共鳴,將真正的音樂學習意義傳遞給學生。教師要善于利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來豐富課堂,讓自己逐漸成為學生與音樂之間溝通的橋梁,讓學生在樂觀、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逐漸意識到音樂教學的重要性,讓學生能夠清楚的認識到素質教育與音樂教學之間的聯系。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逐漸引導學生可以自主創造,打破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局限性,讓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出來,從根本上提高素質教學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體現質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將一些與課程相關的資料進行有效結合,如將詩歌、樂器、繪畫以及歷史等各個領域進行有效的結合,這樣能夠促使學生在掌握音樂基礎知識以外,還能夠掌握與音樂相關的其他知識內容。這樣不僅能夠從根本上拓寬學生的視野,而且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內涵。比如,在《旋律上的終止感、主音》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將詩歌《憫農》融入其中,利用詩歌來開始課程的主題,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將詩歌當中的內容體現出來。這樣不僅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夠在詩歌的引入過程中,逐漸將本節課程的音樂知識融入其中。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補充填空的方式來完成音樂的整體創作過程,這樣不僅能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而且能夠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音樂思考思維模式,對音樂的終止式以及主音在樂曲當中起到的作用進行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保證音樂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效率。
二、素質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審美能力是對藝術作品體驗和感受的評審標準,審美能力的高低是需要通過不斷的經驗累積才能夠獲得,對于高中生來說,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其自身的審美能力非常重要。只有學生具備了良好的審美能力,才能夠在對音樂作品的欣賞上,了解作品的結構、含義以及作品內的精神世界,把握作品當中的思想情感,將音樂作品與學生自身的精神世界進行有效結合,將自己融入到當下的音樂環境當中,感受音樂的思想感情。素質教育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實際運用,利用音樂的美與世界發展規律的內心聯系,讓學生能夠充分的通過音樂欣賞利用自己的想象以及感官系統,對音樂進行全新的認識和了解。在不知不覺當中,學生就會將自己融入到音樂的世界當中,這樣不僅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而且能夠促使素質教學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質量,在潛移默化當中,逐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素質教學對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
人際交往不僅在高中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當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學生的實際生活當中也是如此,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力能夠為學生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當中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力,好的人際關系建立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自身的團隊意識和精神。一部好的音樂作品不僅能夠影響當時的社會和人群,而且能夠激發起人們的共同情感,人們在音樂的情感體驗當中建立共鳴,從而增長人際交往之間的凝聚力,對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提升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四、陶冶學生的良好情操
從音樂的本質上來看,音樂是最具情感的藝術。音樂是審美教育的一種表現形似,音樂在培養學生高尚情操的同時,能夠促進學生的品格以及個性發展,這是別的藝術學習中不可替代的部分。音樂教育是培養非智力因素養成的好幫手,當優美、健康的音樂與學生的生理、心理產生共鳴,會促使學生產生一種高尚、正義、道德的靈魂升華。比如,在學習《長征組歌》的時候,利用優美壯闊的旋律再現了工農紅軍怕雪山、過草地,不畏懼艱難險阻的英雄性格以及光輝形象,將當時的故事以及革命情操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些因素可以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堅忍不拔的品質,這種品質不僅會伴隨學生日后的學習以及生活,而且能夠在學生面對學習時,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責任心和自覺性。這樣不僅能夠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思考模式,而且對學生以后的事業或者是人生來說,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五、結束語
總體來說,音樂教育是高中展開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式方法之一,音樂教育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而且能夠讓學生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各個方面能力,包括人際交往能力、審美能力,等等,實現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高中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現代社會的發展,制定符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案,進行有針對性、多樣化的教學,實現教育現代化培養人才的關鍵目的,將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郭永琴.關于中學音樂素質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2010,(21).
[2]宛煜.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師素質[J].當代教育論壇,2011,(23).
[3]馬軍紅,史振麗,董慧彬.淺議音樂在素質教育中的功能[J].中國成人教育,2011,(03).
[4]羅曼.淺談高中音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新課程研究,201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