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鵬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把對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要求,轉變為學生求知的欲望,使“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教師要充分做到信任學生,尊重學生人格,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創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初中物理學習興趣科學探究能力一、善于觀察,于觀察的過程中學習物理
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現象的科學。這些現象包括力現象、聲音現象、熱現象、電和磁現象、光現象等現象。學習物理的主要任務就要研究這些現象,找出其中的規律,了解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我們知道,我們周圍的世界就是由物質構成的,許多生產和生活現象都是物理現象,要學好物理,就要認真觀察周圍存在的各種物理現象。
觀察首先要廣泛,全面。物理學得比較好的同學,大多是勤于觀察,善于觀察的。因而,這些同學往往興趣廣泛,求知欲強,眼界開闊,見多識廣,具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在學習物理時,往往實物感較強,思路較寬,比較容易掌握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從而進行正確的分析。例如,看到彩虹,不是單純地好奇于她五彩斑斕的色彩,而應注意觀察里面有幾種顏色?為什么有這幾種顏色?這幾種顏色是如何排列的?為什么會是這樣排列的……勤于觀察,善于提出問題,必將使自己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推動自己去看書,去研究,去探索。這樣有的放矢,必將打消畏懼物理的心理,對物理真正產生興趣。
二、從創設情境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創設引發好奇心的情境。如研究“物體內能的改變”時,實驗前,讓學生猜測突然用力壓縮厚玻璃筒中空氣時,會看到什么現象。當學生提出幾種不同的結果后,進行演示實驗,突然用力壓縮厚玻璃筒中空氣,學生會看到棉花會瞬間燃燒。這立刻引起學生新奇感覺,引發好奇心和興趣。然后引導學生歸納,壓縮空氣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空氣內能增大,溫度升高,達到棉花著火點而燃燒。學生的興趣被激發了,學生就會感到學習物理是快樂的,從而會積極主動地學習物理。
2.創設具有探究興趣的問題情境。如學習“重力”時,我要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假如地球的重力突然消失,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都能積極思維,參與討論,表達自己見解。通過設置學生具有探究興趣的疑問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生學習物理時就會產生內在的興趣和快樂。
3.創設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的情境。如研究“液體的壓強”時,組織學生開展了模擬帕斯卡實驗。用一個塑料袋裝滿水,塑料袋“安然無恙”,然后,在袋中倒出部份水,再在袋口上扎上一根塑料管,將塑料管豎直后,把水灌入其中,塑料袋裂開,水噴涌而出。學生通過親身活動,興趣盎然,也很好地理解了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系。
三、善于設疑,激起學生興趣點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設置疑問,是調動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課程創新教學的要求。例如,在學習“變阻器”之前,教師問學生為什么調節電視機上的某個旋鈕時,熒光屏的畫面會變明變暗、喇叭的聲音會變大變小?這些現象學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釋卻有一定困難。但通過合理地創設情境,不僅能達到組織教學的目的,而且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些現象和問題是同學們通過發現而提出來的,于是會很想解釋這些現象,這些問題充滿很強的求知望。
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激發學生興趣
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通過經歷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探究的相似過程,對于他們學好物理知識與技能,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家科學探究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都有很大的幫助。自然科學的發展史就是無數科學家不斷向傳統提出挑戰、創新求真的歷史,發展的每個初始階段都存在著大量新奇、美妙、超常的猜想,每個科學結論的背后都有大量動人的關于猜想的故事。如果不是提出了磁能生電的猜想,法拉第又怎能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如果不是眾多科學家在燃燒現象的研究中關于“燃素”的猜想,拉瓦錫怎能揭開空氣成分的神秘面紗。猜想造就了大批科學家,猜想是科學探究過程中最具創新色彩的重要環節。
培養學生的科學猜想能力,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猜想造就了大批科學家,猜想是科學探究過程中最具創新色彩的重要環節。猜想能激活思維靈感,猜想能培養對傳統知識的挑戰、對未知領域開拓的勇氣,猜想能激活學生的探究熱情和興趣。
總之,作為一名物理教師應通過各種方法采用形式多樣的手段,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地領略到學習物理知識的無窮樂趣和無盡的奧妙,把暫時的興趣轉化為永久的動力,從“要我學”過渡到“我要學”,真正地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鄧新岳.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J].科教文匯,2013,(05):158-159.
[2]康健.初中物理學習興趣培養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安舉.初中物理興趣教學的趣引策略探討[J].科技信息,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