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捷
在國內高校紛紛設立能源經濟專業的背景下,構建了本科能源經濟專業的實踐環節設計,旨在突出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擴展視野。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夠在課堂聽講這一傳統教育形式之外,加強參與,能體驗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加深學生對能源經濟專業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科能源經濟實踐環節近年來,隨著能源問題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各大高校紛紛設立能源經濟專業,如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管理學院也于近期成功新增本科能源經濟專業。響應目前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號召,更好地建設高水平的本科能源經濟專業,是擺在教研室專業教師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要提高教學效果,單憑“填鴨式”講課已很難適應當今的環境。必須要增加多樣化的實踐環節。把抽象的能源經濟概念具體化,增加學生親身體驗,才能加深學生對能源經濟專業的理解。本文構想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活動,作為可選的實踐環節,供各高校能源經濟專業參考。
一、能源企業參觀
首先是“走出去”。課堂上老師講解了能源經濟的諸多理論,但實際的能源類企業里面是怎樣的?哪些問題是能源類企業比較關注的?如果不去親自看看,學生們是很難憑想象而知道的。本專業教研室可以聯系學校所在地的有關能源企業,組織學生去企業參觀。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位于北京,而北京有眾多的能源類企業總部,可以聯系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國家電網、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國電投、北汽新能源汽車公司、北京能源集團等在京企業,也有殼牌、BP、雪佛龍等外國能源公司分支機構。帶領學生到這些能源類企業去走一走,看一看,可以了解能源類企業近年來的主要業務概況、國內外市場發展態勢、傾聽企業對能源問題的關注點。
二、業界專家講座
還可以“請進來”。教研室可以邀請國家能源局、工信部節能司、產業司、發改委氣候司、能源所、能源行業協會、國際能源署IEA、在京能源企業、國外大學等的與能源經濟有關的專業人士,來學校為學生進行主題講座。介紹國內外能源形勢與政策、產業政策、企業的市場化運作經驗等。
三、能源市場參觀
能源市場是進行能源交易的平臺,是形成價格的主渠道。近年來陸續有一些新興的能源類市場逐步建立,如碳交易市場。學校可以就近聯系當地的能源市場,去能源市場實地參觀,讓能源市場負責人為學生介紹一下能源市場的主要運作模式、交易流程、存在的問題、未來的發展方向。例如,北京市2007設立了北京石油交易所,具有現貨交易、金融衍生、貿易融資、資金結算、物流監管、信息服務等功能。2008年北京設立了北京環境交易所,位于西城區,內設碳交易、排污權交易、節能量交易、低碳轉型等中心。到這些市場參觀,可以讓學生了解傳統能源市場和新興能源市場的發展。
四、暑期企業實習
到某個企業參觀的時間是比較短的,通常是半天或一天。難免“走馬觀花”,不夠深入。為此,可以讓學生自主聯系能源行業相關企業,利用暑假去實習。通過深入到能源企業一段時間(如一、兩個月),一定可以加深對能源類企業的直觀體驗、加深對所學能源經濟理論課程知識點的理解。當然,如果學校能在相關能源企業提前建立學生實習基地,則會節約學生自行尋找實習地點的時間和精力,使得學生能更快地進入實習角色。
五、專業博物館訪問
發掘當地能源類博物館線上、線下資源,進行訪問,拓寬學生視野。例如,在北京有國家電網公司設立的北京電力展示廳(位于崇文區珠市口),2010年開放。其中包含電力科普、節能環保、和諧電力三大展區,可以向學生普及電力知識和節約環保的理念。此外,還有網上博物館。例如,中國石化網上博物館(museum.sinopec.com),于2016年11正式上線,對社會開放,是國內第一個上線的企業網上博物館。從采油、煉化、銷售三個方面介紹了中國石化的發展歷程。新能源虛擬博物館(http://kepu.giec.ac.cn/),全面介紹地熱、核能、風能、海洋能、氫能等多種新能源的知識。這些博物館可以安排實地訪問,也可以和學生共同在網上訪問。
六、模擬與仿真交易
由于大宗能源產品具有金融屬性,能源經濟專業會經常涉及能源類上市公司、能源期貨交易等金融市場運作。因此,學生需要掌握相應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技巧。目前市面上已有很多由軟件公司開發的模擬金融交易的軟件,學校可以考慮購買此類軟件讓學生進行模擬操作。例如,“錢龍高校金融教學系統”包含證券教學軟件、銀行教學軟件、外匯教學軟件、期貨教學軟件,可以提供完善的仿真環境,已獲得多家高校金融實驗室選用。對能源經濟專業學生而言,通過更多關注能源類股票、能源類商品期貨的市場動態和交易規則,可以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七、國際交換
建設能源經濟專業,需要適應當前國際化、全球化的宏觀背景。培養出來的學生,應當具有國際眼光,具備國際交流能力。目前很多大學都和國外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換合作關系,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實施的“遠航計劃”,已經和30多個國家的100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際學生交換項目。因此,能源經濟專業也可以充分利用校際國際合作平臺,推選部分學生到國外交換,親身體驗國外同類專業的課程設置、授課方式,了解國外的能源產業動態,當地的風土人情,擴大學生的國際視野。
八、社會調查
大學生不能光呆在象牙塔里,而對外面的社會一無所知。大學生必須要積極地去了解社會現實,尤其是我國的能源形勢。教研室要設計一些調查題目,利用暑假或周末,安排學生進行和能源主題有關的社會調查活動。例如,新能源車輛的消費者購買意愿調查、家庭中應用太陽能的情況調查、對綠色出行的態度調查、降低個人碳足跡的態度調查等。通過親身參與這些調查活動,能促進學生把能源經濟專業與大眾社會生活聯系起來。
九、參與科研項目
教研室的老師有些申請有能源方向的科研課題,可以把部分學生安排給課題負責人,讓學生參與到有課題的導師的能源經濟研究項目當中。學生可以做一些信息搜索、文獻搜索、數據收集整理、初步數據分析等基礎性的科研工作。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除課本之外的專業素材,刷新對能源經濟專業知識的感受。
十、結論
要切實提高能源經濟專業的教學效果,一定要走“理論結合實踐”的道路,采取“課內結合課外”的方法。積極探索多種途徑,豐富教學形式。加大資金、精力投入。改革教學評價體制,調動教研室教師、學生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袁省之,孫竹.我國高校能源經濟專業培養方案對比研究.石油教育,2016,(02):32-35.
[2]宋鵬,李常洪,李補喜.管理類專業“雙驅動”實踐教學模式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6.
[3]肖雄偉.論金融模擬交易教學軟件的特性.華南金融電腦,2008,(4):73-76.
本文得到教育部“能源經濟專業綜合改革試點”(ZG211J1702)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