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陳效
近20年,國內航空業的飛速發展,我國民航運輸量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遞增,已連續近十年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由此,帶來民航相關專業技術性人才的緊缺型和急缺性。北京第二機場建設開工帶來大量的人才需求,為京津冀民航高職院校的發展帶來極好的契機和發展前景,成為民航高職院校發展的助推器。
新機場發展機遇培養質量一、我國航空業市場人才需求旺盛
1.我國民航商業航空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對行業規模、發展質量、保障能力、綠色發展四個方面提出了一些具體的發展目標,目前國際民航平均的人機比是100︰1,而我國平均的人機比是200︰1,這意味著,僅以國際民航水平計算,按照十三五發展規劃發展速度,未來20年我國就需要民航類人才24萬人,航空公司運量的增長、機場吞吐量的擴容、民航行業對民航專業人才大量急需。
2.通用航空的發展對航空人才的需求
我國民航發展規劃已明確指出,要加強通用航空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開放低空空域。國內低空開放肯定會使通航領域吸引更多的人才,中國的通用航空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二、北京第二機場給民航高職院校帶來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第二機場的建設帶來大量的航空人才需求
北京一直都是國內航空公司的必爭之地,北京的航空市場競爭激烈。但首都機場主要還是國航的大本營,其在北京市場的航班時刻和份額都有明顯優勢。
實力較大的航空公司如:南方航空、東方航空、廈門航空等陸續獲批在北京開設分公司的資格,但受制于北京空域資源緊張和機場時刻緊缺的制約,很多航空公司無法取得理想的航班時刻和航線。例如:南方航空接收首架A380飛機時,就表示這種巨無霸的飛機最適合執飛北京始發的國際航線,然而,當公司已經接收完訂購的5架A380時,北京始發的國際航線依然沒有拿到。目前,5架380只能執飛廣州始發的國際航線和部分國內航線,而對于更賺錢的商務客運市場,廣州顯然沒有北京大。春秋航空等民營航空希望開通到北京的國內航線也是困難重重,即使拿到航權,時刻也不理想。
第二機場建成,這些問題就將迎刃而解。第二機場首期建成的每年6000萬~8000萬人的國際、國內旅客運量與上百億噸的貨物吞吐量帶動效應明顯,解決以上首都機場航班航線緊張的問題,首都地區航空資源緊缺的短板將被第二機場的完全化解。航權和航班時刻就將隨著第二機場的開航而被還沒有取得飛往北京的航班的航空公司逐步獲得,這樣必將帶來大量的航空人才的需求。
(二)第二機場建設將成為民航高職院校發展的助推器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民航從業者擁有高額的薪酬和穩定的工作環境而受國民熱捧。在各高職院校生源不足的當下,我國民航的快速發展及首都第二機場的建設使京津冀民航高職院校的生源數量就得以保障。
單就南苑機場和聯合航空公司而言,搬遷至北京第二機場后其業務量將提高三倍,人員需求將增加兩倍以上,還有國航、東航、南航需要的空乘和地面人員都將大量的增加。受現有北京首都機場保障能力的限制,每天大約有300個飛行架次無法安排來計算,屆時預計將需要各類人員如下:3000名機務人員;4500名客艙服務人員;1000名空保人員;4800地面服務人員;1500名營銷和地面保障人員,這樣將帶來數以萬計的人才缺口,如果再加上機場建設而發展的航空產業群那將更加的可觀而龐大,勢必為民航高職院校的就業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民航高職分院必將借助第二機場的建設乘勢而為跨越發展
北京第二機場建設開工為民航高職院校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但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和一定的挑戰。因此,必須加強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出符合民航企業需求的優秀人才,才能和各民航企事業單位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成為其人才選拔基地。如何培養出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民航高端技能型人才,應做好以下三項工作。
第一,做好目標管理。進行第二機場調研,追蹤第二機場的建設進度,調查第二機場的人才需求情況。根據調研的情況制定一份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和目標書,明確目標,將目標細化分組,落實責任人。通過目標推動、領導帶動、榜樣觸動激發全體人員的活力及潛力,切實提高學校的教育水平。
第二,做好宣傳工作。學校外部的形象涉及到學校的招生,就業等方方面面,學院應著力對外宣傳近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未來發展的愿景。如開辦新專業、重大科研成果、就業及其與第二機場等企業的合作方面有較大成績都要做宣傳,以使更多的人都能了解學校的成長和進步。
第三,加強質量立校,做好學校的全面工作。學生的教育質量是學校立足于航空教育市場的根基,要進行教育改革,加強教學管理和學生日常管理,提高教學的規范性,切實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技能,適應工作崗位和未來發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