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琨
傳統的教育模式以老師講授為主,但這樣的教育模式沒有辦法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相比較傳統的教育方式,自主學習更加的現代化,而且在教學設計中大量地加入自主學習也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初中語文 教學設計 自主學習 整合實踐相比較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是全新的,它強調的是在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自主的認識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是一種建設性的教育教學方法,學生在使用了這種教學方法的課堂上可以更好的認識自我,對老師所講授的知識進行有意識的加工,從而可以更好地進行學習。
一、自主學習理論與初中語文教學設計之間的關系
初中的語文教學有它明確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以及教學目標,是相對比較復雜的教育教學活動,并且,每位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各不相同,這就會導致教學的效率和教學的質量不同。想要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就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設計,使教育教學活動可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是學生,所以教師在設計教育教學活動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清楚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習慣、學習思維,綜合性的設計教育教學活動,將自主學習理論更好的融合到課堂活動中。
二、在語文教學設計中自主學習理論的實踐策略
(一)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自主學習計劃與目標
自主學習理論和傳統教學方式有很大的區別,其中最明顯的區別就是自主學習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和強調。教師應該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行調動,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發展。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目標的規劃和建立,學生在構建自己的學習計劃時,教師應當提醒學生這樣一個計劃是具有時效性的,或者可以建議學生設立長期,中期和短期的計劃。對學生設立的學習目標,教師應該從教學課時、教學單元和學期這三個方面著手,引導學生進行規劃。同時,新課改中也對學習目標做出了非常詳細的細化,但是否能夠依照新課改標準進行學生自主學習計劃的設計,還需要基于學生自己的能力、態度、智商、個性以及設立學習計劃的動機等等方面進行考慮。例如,在班級內有一名學生開朗外向,表達能力強,學習成績中等,在語文學習中只有閱讀理解會影響分數,教師針對這樣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制定一份短期的學習計劃,到期中考試為時間結點,在這段時間內引導他去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來彌補自身的閱讀缺點,也可以一周讓他為其他學生講兩篇他閱讀的文章,這樣不僅可以讓他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獲得自信,也可以彌補自己在閱讀方面的薄弱項。
(二)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及自主反饋
進行自我評價是學生實現自主學習的一個過程,同時也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側面表現。所以在語文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當及時的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做出客觀的反饋,因為在教學工作中是否有反饋會影響教學的效果。通過教師的反饋,學生會知道自己在自主學習這方面的不足,然后優化自己的學習目標。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自己對學生的反饋來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能夠運用自己掌握的學習策略。在我國實行的新課改中,還明確的規劃了教學評價的標準,教學評價應當注重學生興趣方面的激發,進而提高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當有一個有效的評價體系,以促進學生可以全面的發展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并且為目標繼續。
(三)強化學生自主發展調節及自我監控能力
學生的自我調節在學生實現自己制定的學習目標的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他主要是指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從自己的動機,行為方面進行主動的、優化調整的一個過程。學生進行自我調節的前提是學生必須能夠明確自己制定的學習目標、能夠有意識的對教師所給的學習策略進行掌握、了解自己的行為動機、明確學習策略對提高自己學習的重要作用、相信自己可以完成自己制定的學習目標、自信自己可以對學習行為進行自我調節,以上這些方面都具備了,才能夠稱為自我調節。例如,班級內有一位同學,性格內向,不善與人交流,成績優秀,教師就可以將一些確定他會的題目放到黑板上,讓他為同學講解,慢慢的讓他幫助成績一般的同學,然后讓他將幫助別人的感受寫下來,老師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另外,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是否能夠樹立好的榜樣,也會對學生的自主能力培養有影響。一位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是組織者,學生也無時無刻不在以教師作榜樣,如果教師遇到困難不低頭,始終保持著與困難做斗爭的態度,那么學生在教師的影響下也會做到面對困難不妥協,不屈服的高品質。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的行為也會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總結
本文簡述了自主學習理論與初中語文教學設計之間的關系,以及在語文教學設計中自主學習理論的實踐策略,希望對我國的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