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潔茹+井超銳+郭林靜+王博+楊力夫+張蘇梅
目的:探討職業傷害對擇業意愿的影響;方法:應用一般資料問卷、職業傷害問卷和擇業意愿問卷對1302名實習護生進行調查。結果:實習護生擇業意愿與物理傷害(r=0.145,p<0.01),心理傷害(r=0.104,p<0.01)及職業傷害總分(r=0.129,p<0.01)存在正相關;職業傷害總分及各維度間存在正相關(p<0.05)。結論:護生職業傷害對其擇業意愿存在較大影響,學校教師和臨床護理教學工作者應給予足夠重視。
實習護生職業傷害擇業意愿在護理工作中,護士經常面臨生物性、物理性、化學性、心理社會性、運動功能性及暴力攻擊性職業傷害,在遭受職業傷害后護士易出現生理、心理、社會功能異常,產生強烈的離職意愿。而實習護生在臨床實習階段缺乏工作經驗,技術操作欠嫻熟,缺乏相應的防護知識,更容易受到職業傷害,同時臨床實習是護生向護士角色轉變的重要階段,實習中的各種職業傷都可能成為護生的焦慮源,從而改變護生的擇業態度。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描述實習護生的職業傷害狀況,探討職業傷害對實習護生擇業意愿的影響。
1對象和方法
1.1調查對象
采取分層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對陜西省3所高校1302名實習護生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268份,有效回收率為97.39%。納入標準:自愿參加本次調查,參加實習至少8個月以上,年齡>16歲;排除標準:成人教育護生。
1.2研究工具
自編一般資料問卷,包括性別、年齡、學歷、家庭所在地等。職業傷害問卷:根據文獻以及訪問不同護生的臨床經歷自行編制,該問卷共包括3個維度,共10個條目。擇業意愿條目:包括長期從事護理專業、先從事護理專業,看情況未必改行、暫時從事護理專業,找機會改行、畢業后就改行4個選項。
1.3統計分析
應用EpiData3.0建立數據庫,數據錄入時采取雙錄入以保證錄入的準確性;采用SPSS18.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方法:統計描述,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spearman相關分析等,α值取0.05作為檢驗水準,P值均為雙側概率。
2結果
2.1一般情況
1268名實習護生中,男27人(2.1%),女1241人(97.9%);年齡18~25歲,平均(21.94±1.36)歲;家庭所在地為農村659人(51.97%),城鎮為609人(48.03%);獨生子女人232人(18.3%)。
2.2護生擇業意愿情況
本研究的1268名實習護生中有316名(24.9%)選擇長期從事護理工作;有595名(46.9%)護生選擇先從事護理專業,看情況未必轉行;267名(21.1%)護生選擇暫時從事護理專業,找機會轉行;還有90名(7.1%)實習護生選擇畢業后就轉行。
2.3實習護生擇業意愿與職業傷害的相關性分析
實習護生擇業意愿與物理傷害(r=0.145,p<0.01),心理傷害(r=0.104,p<0.01)及職業傷害總分(r=0.129,p<0.01)存在正相關;職業傷害總分及各維度間存在正相關(p<0.05),具體見表1。
3討論
3.1實習護生擇業意愿
本研究中1268名實習護生中僅有316名(24.9%)選擇長期從事護理工作,與國內大量研究結果相似。說明實習護生離職意愿較高,通過一段時期的臨床實習后,親身感受到了護理工作的高風險、高壓力和相對較低的待遇、社會地位不高等現實問題,很難達到自我實現需要的滿足。
3.2實習護生職業傷害與擇業意愿的關系
本研究發現實習護生擇業意愿與物理傷害(r=0.145,p<0.01),心理傷害(r=0.104,p<0.01)及職業傷害總分(r=0.129,p<0.01)存在正相關。與國內大量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實習護生在實習過程中受到物理或心理的傷害越多導致護生越希望離開護理工作崗位。臨床實習是護士完成由“理論到實踐”轉換的關鍵時期,也是護士獲得護理技能、形成職業認同的關鍵時期,在此期受到職業傷害,尤其是遭受工作場所暴力后,護生容易產生負面的情緒反應,會使她們自信心降低,認為護士職業地位低微、缺乏安全感,對護理工作厭倦,甚至產生轉行的意愿,從而對擇業和職業態度產生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衛娟,霍月紅,賈仙林.工作場所暴力對護士心理影響的調查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2,(03):444-445.
[2]白芳.護士離職意愿與工作場所暴力的相關性研究[J].海南醫學,2013,(22):3413-3414.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16JK1658);西安醫學院大學生創新基金項目(2015DXS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