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華 李 東 (陜西西安)
清代裕蘇官銀錢局及其發行的紙幣
朱清華 李 東 (陜西西安)
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經濟發生了深刻變化。西方列強迫使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在經濟上對中國逐步滲透,先后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體開始逐步解體,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素有“天堂”之稱的蘇州,是清代江蘇省會所在地,清政府的江蘇巡撫也設于蘇州。蘇州市各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水陸交通便利,金融業也較為發達,在這樣的條件下,在當地設立官銀錢局是清政府的需要,也是當地地主、工商業者的需要;是調節貨幣流通的需要,更是融通資本的需要。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二月十三日兩江總督張之洞啟奏“江蘇地方近年制錢異常短絀,錢價日昂,商民交困,大江南北,情形皆同,雖經前督臣劉坤一于上年六月奏準在金陵銀元局增鑄銅元,而民庶用繁銅元一端,仍未足供全省之用。體察情形,唯有行用官錢票,以濟現錢之窮……臣等往復電商辦法,應于江寧、蘇州兩省均放立官銀錢局,同時并舉,力量較厚,補益較多……”[1]。同年五月,江南裕寧、裕蘇兩官銀錢局分別在江寧(南京)、蘇州同時開業。
裕寧官銀錢局由江寧布政司李有芬負責籌辦,隸屬江寧布政司(即藩司),設置于江寧(南京)評事街。
裕蘇官銀錢局由蘇州巡撫衙門領屬,歸藩庫管理,管轄蘇、松、常地區,由蘇州布政司陸元鼎負責籌辦,設置于蘇州東中市德馨里。由藩庫撥15萬銀兩作為資本,光緒二十九年,裕蘇官銀錢局在靖江設分局,三十二年又在上海、鎮江、無錫、平望現屬蘇州市吳江區設四個分局,裕蘇官銀錢局的分支機構除了發行票幣以外,同時經營存款、放款、匯兌等業務。有的分局還經收地方財政款,如無錫縣的田賦,稅款均由裕蘇官銀錢局無錫分局收繳。
從裕蘇官銀錢局的經營范圍來看,裕蘇官銀錢局是清廷政府官方的地方性金融機構,也經營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可以說是以官為主,由官經商、官商混合的金融實體。這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的一種產物。
裕蘇官銀錢局及各分局發行銀錢票的詳細情況未見資料記載。從目前存世的實物資料來看,裕蘇官銀錢局從光緒二十九年起發行過制錢票與銀元票。


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奏折《寧蘇兩處設官銀錢局發行官錢票》中述道“茲據江寧布政使李有芬,蘇州布政使陸元鼎祥稱,擬各就有省城創設官銀錢局一所。在寧曰裕寧官銀錢局,在蘇曰裕蘇官銀錢局,繕繪官錢票樣,分駐局名,擬請咨由出使日本大臣,轉托日本大藏省印刷局精制票版,印刷票紙,每票一張,作制錢壹千文,準其完納本省關稅,鹽課、厘金及一切公款,與現錢無異。”對上述奏折朱批是:“著照所請,戶部知道,欽此。”然日本大藏省印刷的裕蘇官票未見實物,是何原因或印刷時間過長?或成本費用過高?尚待資料與實物進一步證實。
制錢票,光緒二十九年發行出伍百文、壹千文兩種,均系直式,正面四周印有邊框,框內畫有龍、云、珠圖案,上端橫書“江南裕蘇官銀錢局”,中間直寫“憑票發足制錢伍佰文(壹仟文)”,其右為編號,左為“光緒二十九年月日”,下方為“江南裕蘇官銀錢局”印章,并均有加蓋“改發銅元”及“照市易銀易洋”印章,伍百文背刊“伏羲氏聚天下之銅”一文,為上海華聚玉記石印。一千文票背刊官票諭示全文。
裕蘇官銀錢局光緒二十九年版一百文、二百文僅見過試樣,未見過流通票。
裕蘇官銀錢局還發行過紅色制錢壹串文的試印樣,極為罕見,正式發行的流通票面額為壹仟文。

裕蘇官銀錢局發行鈔票一覽表
銀元票:有光緒三十二年和光緒三十四年兩個年份。
光緒三十二年版:鈔票正面上下對稱二對雙龍戲珠圖,主圖案為江蘇巡撫陳夔龍像,票上端橫書“江蘇裕蘇官銀錢局通用鈔票”,票內有“江蘇裕蘇官銀錢局”水印。鈔票冠字有“龍圓”與“鷹圓”二種。票背面上端為“THE YUE SOO IMPERIAL BANK”、“KIANGSU PROVINCE”(江蘇裕蘇官銀錢局行名)中間也為雙龍戲珠及海浪等紋飾、印章及代表發行數量的阿拉伯數字。由上海藻文局刷印。光緒三十二年版銀元票存世有一元、十元兩種(五元未見)。陳夔龍肖像紙幣存世珍罕。
光緒三十四年版:系橫式,邊框式設計,上邊框有雙龍戲珠圖,圖案下橫書“江蘇裕官銀錢局通用鈔票”,票右側有“憑票兌付,此票準納丁槽厘稅一切官項”;左側有“執此為憑,如有私行偽仿照私鑄例治罪”。左右分別直列“大清光緒二十九二月奏辦”、“大清光緒三十四年九月續制”,票背主圖案為雙龍戲珠,正上方為顯示行名的英文,下方蓋有顯示流通范圍的朱章印章[2]。


江蘇裕蘇官銀錢局光緒三十四年發行了壹、伍、拾元三種面額,有加蓋“鷹圓”“龍圓”二種,均由上海蔚文公司印刷。“鷹圓”地紋為綠色,“龍圓”地紋為紅色,“龍圓”五元未見過實物。




(一)印制有水平
裕蘇官銀錢局的制錢票為上海華聚玉記石印,光緒三十二年陳夔龍版為上海藻文局石印,光緒三十四年版則由上海蔚文公司石印。其中光緒三十二年版的鈔票印制,可以說代表了當時中國石印印刷的最高水平,整個票面設計風格獨特、大氣磅礴,主圖案上雙龍搶珠栩栩如生,江蘇巡撫陳夔龍的人物肖像也惟妙惟肖十分逼真,尤其是鈔內橫書的“江蘇裕蘇官銀錢局”八個水印大字清晰可見,在同時代的印鈔工藝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裕蘇官銀錢局三十二、三十四年版銀元票上還有“鷹圓”與“龍圓”之分,票式相當,只是在票面上印著“鷹圓”與“龍圓”的不同字樣,其中三十二年版“龍圓”為裕字,有蘇局、浦局印章;“鷹圓”為蘇字,有滬局、鎮局印章。這也是裕蘇官銀錢局銀元票的特點之一。
光緒三十二年版銀元票左右二側分列“大清光緒貳拾玖年二月奏辦”“光緒叁拾貳年陸月續印”,三十四年版銀元票左右二側分列“大清光緒二十九年二月奏辦”“大清光緒三十四年九月續制”,這把裕蘇官銀錢局開辦時間與本券的印制時間同時交待清楚,說明本券的印制與發行是相當嚴謹認真的;另外,官銀錢局銀元票正面有“奏辦”“續制”二個年份,在當時的省官銀錢局的銀元票中也是非常罕見的。紀年中“貳拾玖年二月”變成“二十九年二月”,“叁拾貳年陸月”變成“三十四年九月”也可認為是紀年寫法的簡便與進步。
(二)流通有特色
裕蘇官銀錢局的有伍佰文、壹千文、1元、5元、10元五種面額。
制錢票正面蓋有“照市易銀易洋”圖章,表明制錢票可按市價兌換成銀兩或銀元;“改發銅元”的長方戳,表明也可兌換等值銅元,以供市場周轉,因為當時銅元大量參與流通。
制錢票背面印有總督和巡撫的告示“查江蘇官商軍民需用制錢之處甚多。雖經鑄造銅元與制錢相輔而行,然錢價甚屬昂貴,各省皆然,欲補救錢法之窮,莫如行用官錢票,俾資周轉,現經開發每票壹仟文與制錢銅元一律行使,流布民間,官銀錢局內已經寧蘇兩藩司籌撥巨款,增鑄銅元,作為官本,每票壹張或取銅錢壹仟文,或取當十銅元一百個,悉聽民便,并準繳納本省公款及關稅鹽課厘金,票到即兌……此項官票鈐用藩司信印及官銀錢局關防,實與現銀無異,既便取攜,毫無阻滯,通行既久,錢價自平,民困自紓,……如有私刻假票,詐騙商民者,照私鑄例治罪……”,裕蘇官銀錢局光緒三十二年版正面印有“此票準納一切官項”,光緒三十四年版也在正面顯著位置印有“此票準納丁漕厘稅一切官項”。
從背文中可以清晰看出,江南地區光緒末年是制錢、銅元、銀幣、紙鈔混用作為指定貨幣,紙鈔的發行為解決錢荒,促進流通,便商利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加之銀元票,制錢票信用良好,發行量適度,并能遵照部令,每年收回二成,在江蘇蘇州一帶流通良好。值得一提的是,裕寧官銀錢局與光緒二十九年與裕蘇官銀錢局同時開設,并在蘇州設有裕寧官銀錢局分局、兩局之發鈔、存款、放款、匯兌業務互不影響。
辛亥革命期間,許多官銀錢號及金融機構被破壞倒閉,裕蘇官銀錢局也逃不過同樣的命運。據《中國近代貨幣史資料》記載,從宣統二年(1910年)起已逐步收回裕蘇官銀錢局發行的鈔票,至辛亥革命時,在流通界的數額已不多,辛亥革命時期南京、蘇州兩地金融業資金周轉不靈,金融形勢嚴峻。辛亥年十月四日,蘇州光復后,蘇州總商會向省議會提出意見“蘇省裕寧、裕蘇兩局鈔票行用各埠甚廣,鄂變以后,金融恐慌,各商家共體時難,照常收用。省城光復,兩局即已停付,各埠商民擱存此項鈔票不少……應迅妥定結束辦法,不使商民受虧。”
中華民國成立后,財政總長熊希齡于1912年5月設立裕寧裕蘇官銀錢局清理處,清理回收工作約在1915年底完成。由于新版紙幣的替換,加上清理的徹底,裕蘇官銀錢局紙幣除壹仟文制錢票和光緒三十四年版1元外均十分少見。
從收集到的光緒三十四年版裕蘇官銀錢局1元、5元、10元三種實物來看,絕大多數均為回收后的截角券,其背均蓋有顯示在上海地區流通的“滬”字及“滬局之印”朱色圖章,但存世也有極少量的未截角票,背蓋有顯示為鎮江地區流通的“鎮”字朱色圖章,為何蓋有“鎮”字的裕蘇官銀錢局有少量未截角票存世,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注釋:
[1] 姜宏業主編:《中國地方銀行史》,湖南出版社。1991年,76頁。
[2] 馬傳德等編著:《老上海貨幣》,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1月,32頁。
(責任編輯 于 放)
《云南紙幣》一書出版發行
《云南紙幣》是“中國紙幣標準圖錄”系列中的第三本,是范昌明、蘇駿先生經過近三十余年對云南紙幣及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后完成的,第一次將紙幣以省級區域進行劃分,對清末至民國時期云南流通過的所有紙幣進行整理和歸納。
云南在清咸豐年間發行過類似于大清寶鈔的滇藩司鈔,這是云南最早的地方紙幣,因發行時間短,發行量低,回收徹底,現已及其少見,為中國紙幣之大珍;清末宣統年間又有大清銀行云南分行和云南官銀錢局發行紙幣,均為珍稀紙幣;而干崖宣撫刀安仁成立的新成銀莊發行的銀票獨具傣族民族特色;民國省級銀行富滇銀行及改組后的云南富滇新銀行成為云南經濟的支柱,發行有眾多紙幣,其中亦不乏珍品。云南本地印制的紙幣雖印制工藝不夠精良但個性十足,云南殖邊銀行、云南個碧鐵路銀行等地方商業銀行為發展民族工業也發行了紙幣。
云南軍用鈔票系列是中國軍用鈔票的精華和縮影,從辛亥革命到護國、護法戰爭,從富滇銀行護國紀念幣、護國軍中國銀行發行的紙幣到各種名義發行的軍用兌換券,無時無刻不在講述著戰爭的傷痛。
該書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507頁,全彩印刷,定價800元。如需購書請與中華紙幣研究網站聯系,電話:010-6394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