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鐵洋
臨床藥學干預對骨科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的影響
陳鐵洋
目的 探討臨床藥學干預對骨科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的影響。方法 78例骨科Ⅰ類切口手術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依據入院時間將其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 各39例。對照組行常規指導, 觀察組應用臨床藥學干預。觀察兩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合理用藥比例。結果 兩組患者的大環內酯類、硝基咪唑類、第一代頭孢菌素及第三代頭孢菌素使用率對比,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 7.341、6.019、6.093、7.145,P<0.05);兩組患者的青霉素類、第二代頭孢菌素及第四代頭孢菌素使用率對比,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0.557、1.412、0,P>0.05)。觀察組藥物選擇、用法用量、給藥時間、適應證、禁忌證用藥合理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6.271、8.667、11.796、12.712、9.101,P<0.05)。結論 臨床藥學干預手段的實施利于骨科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的應用更加規范, 減少用藥不合理現象, 促進臨床藥學的發展, 臨床普及價值高。
臨床藥學干預;骨科Ⅰ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干預效果
近年來臨床數據顯示, 臨床死亡人數中死于不合理用藥占比較大, 尤其以圍手術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現象較為突出[1]。因此, 為減少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不規范現象, 提升臨床的用藥安全性, 需加強對臨床藥學進行干預, 進而達到降低骨科患者術后感染的發生、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的目的[2,3]。鑒于此, 本研究將探討臨床藥學干預對骨科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骨科Ⅰ類切口手術治療的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 依據入院時間將其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 各39例。觀察組:男22例, 女17例;平均年齡(43.56±5.41)歲;平均住院時間(10.28±1.04)d。對照組:男20例, 女19例;平均年齡(44.21±5.87)歲;平均住院時間(9.78±1.43)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用藥行常規指導。觀察組應用臨床藥學干預手段, 具體步驟如下:①由資深經驗的臨床藥師組建臨床藥學干預小組, 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 并實施有效的藥學監護, 完善查房及交接班制度, 強化巡視工作。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各種臨床反應, 根據評估結果對其進行針對性藥學護理服務及指導;②藥師詳細了解患者醫囑用藥情況,保證用藥無誤后, 為患者進行配藥, 并嚴格核對患者信息,為其配送藥物, 指導其詳細的藥物用法、劑量以及注意事項等, 普及藥物相關安全教育, 囑咐其遵醫囑用藥, 切記不可自行加減劑量或者擅自停藥。患者服藥后詢問其有無出現不適癥狀, 并向患者家屬詳細介紹用藥相關細則, 詳細解答患者或其家屬所提出的疑問, 利于提升用藥依從性。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合理用藥比例。設計預防用抗菌藥物調查表, 詳細記錄患者信息、手術實施情況、藥物使用情況, 并調查臨床用藥效果。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預防用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的大環內酯類、硝基咪唑類、第一代頭孢菌素及第三代頭孢菌素使用率對比,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7.341、6.019、6.093、7.145,P<0.05);兩組患者的青霉素類、第二代頭孢菌素及第四代頭孢菌素使用率對比,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0.557、1.412、0,P>0.05)。見表1。
2.2兩組臨床抗菌藥物應用合理性對比 觀察組藥物選擇、用法用量、給藥時間、適應證、禁忌證用藥合理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6.271、8.667、11.796、12.712、9.101,P<0.05)。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預防用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對比(n, %)

表2 兩組臨床抗菌藥物應用合理性對比(n, %)
骨科手術為目前臨床常用的治療手段, 但因手術給患者身心帶來的創傷較大, 加之術后易發生感染情況, 影響手術效果[4,5]。為有效預防感染的發生, 加速患者術后切口的愈合以及康復, 抗菌藥物是骨科手術患者常用藥物, 但由于患者對于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知識掌握度不夠全面, 用藥過程中極易發生用藥時間、療程以及藥物選擇不合理等現象, 給疾病治療以及康復帶來不利影響, 威脅患者身心健康[6]。因此,針對上述臨床用藥不合理現象, 對骨科手術患者預防用抗菌藥物采取有效的藥學干預手段顯得極為迫切[7-10]。
本院綜合考慮骨科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現狀,并評估患者預防用抗菌藥物實際需求, 為其制定了更具科學及合理性的臨床藥學干預手段, 提高臨床抗菌藥物的合理利用率, 為患者獲取最大利益。通過采取臨床藥學干預手段提升臨床藥師的綜合用藥知識以及用藥技巧等, 還可充分完善院內的相關藥學制度, 同時評估患者病情以及身體狀態, 為其制定科學的藥學服務措施, 并為其指出圍術期的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實施相關注意事項。同時評估患者的實際用藥需求,為其制定合理、規范的用藥方案, 向其普及用藥須知, 講述藥物正確使用方法, 強化患者科學用藥意識, 提升臨床藥物的合理利用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的大環內酯類、硝基咪唑類、第一代頭孢菌素及第三代頭孢菌素使用率對比,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7.341、6.019、6.093、7.145,P<0.05);兩組患者的青霉素類、第二代頭孢菌素及第四代頭孢菌素使用率對比,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0.557、1.412、0,P>0.05)。觀察組藥物選擇、用法用量、給藥時間、適應證、禁忌證用藥合理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6.271、8.667、11.796、12.712、9.101, P<0.05)。說明臨床藥學干預的實施利于臨床醫師規范、合理用藥, 改善臨床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比例, 有效遏制盲目用藥現象, 提高臨床醫療資源的利用率, 促進臨床將骨科Ⅰ類切口手術抗預防用菌藥物的使用更加合理、安全、高效, 臨床藥學干預的成效較為顯著。與李明真等[8]研究結果相似, 進一步表明臨床藥學干預手段的實施利于保障臨床合理用藥, 提高臨床藥師的用藥意識,促進術后患者的快速康復。
綜上所述, 臨床藥學干預手段的實施利于骨科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的應用更加規范, 減少用藥不合理現象,促進臨床藥學的發展, 臨床普及價值高。
[1] 何翠蘋, 于曉佳, 許寧.骨科Ⅰ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調查分析.中國病案, 2016, 17(1):49-50, 94.
[2] 王瑞華, 寧永忠, 朱研, 等.骨科Ⅰ類切口手術部位感染患者的臨床和微生物學分析.中華傳染病雜志, 2015, 33(12):742-746.
[3] 曹鶯, 高嶸, 黃云中, 等.品管圈活動在降低骨科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不合理率中的應用.中國醫藥導刊, 2015, 17(8):850-852.
[4] 周啟志.骨科Ⅰ類手術切口感染目標監測與預防措施.中國消毒學雜志, 2015, 32(7):725-726.
[5] 田鵬, 秦小容.骨科Ⅰ類切口患者圍手術期間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效果監測.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14, 34(10):855-857.
[6] 李靜, 劉曉玲, 賀玫.骨科Ⅰ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PDCA循環干預效果分析.中國藥業, 2014, 23(17):82-84.
[7] 呂世安, 張桂芳.特殊使用抗菌藥物的藥學干預方法研究.中國醫藥導刊, 2016, 18(9):967-968.
[8] 李明真, 張國柱, 韋邦年.藥學干預對骨科 I類切口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的效果分析.安徽醫藥, 2014, 18(5):973-975.
[9] 卓霞, 闞燕, 閩鵬.骨科Ⅰ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預防使用干預效果研究.中國抗生素雜志, 2013, 38(10):799-800.
[10] 陳碧, 李文華, 陳尚志, 等.藥學服務對骨科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干預效果研究.中南藥學, 2011, 9(5):390-394.
Effect of clinical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on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in typeⅠincision surgery in orthopedics department
CHEN Tie-yang.Department of Pharmacy, Gush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Xinyang 4652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linical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on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in typeⅠincision surgery in orthopedics department.MethodsA total of 78 patients with typeⅠincision surgery in orthopedics department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admission order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gular guidanc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linical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Observation were made on antimicrobial use and proportion of reasonable medication in two groups.ResultsBoth group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use rate of macrolides, nitroimidazoles, first-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and 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χ2=7.341, 6.019, 6.093, 7.145,P<0.05).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use rate of penicillins, secon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and fourth-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χ2=0.557, 1.412, 0,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drug selection, usage and dosage, time of administration, indications, contraindications medication reasonable rate (χ2=6.271, 8.667, 11.796, 12.712, 9.101,P<0.05).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is beneficial to standardize the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in type Ⅰ incision surgery in orthopedics department, reduce the irrational phenomenon of medic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pharmacy.So it contains high clinical popularity value.
Clinical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TypeⅠincision surgery in orthopedics department; Antimicrobial; Intervention effec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7.057
2017-02-20]
465200 固始縣人民醫院藥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