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培民 葉舂美 李娟 孔興美
地西他濱聯合CAG方案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臨床觀察
石培民 葉舂美 李娟 孔興美
目的 探討地西他濱聯合CAG方案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42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 各21例。對照組予以地西他濱展開治療, 試驗組予以地西他濱協同CAG方案開展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回訪1~3年, 對照組生存時長為(17.37±1.29)個月, 有15例患者生存, 總生存率為71.43%;試驗組生存時長為(18.99±1.28)個月;有20例患者生存, 總生存率為95.24%;試驗組生存時長及總生存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對照組社會功能評分為(77.99±12.76)分, 心理功能評分為(78.25±13.91)分, 身體功能評分為(79.32±15.64)分;試驗組社會功能評分為(92.26±21.41)分, 心理功能評分為(95.73±21.12)分,身體功能評分為(94.12±24.85)分;試驗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地西他濱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具備較優的成效, 值得大力推行及使用。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地西他濱;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指的是一種造血干細胞出現的惡型克隆類疾病, 罹患這一病癥的患者預后狀況極差, 且生存期限不長, 對這兩種疾病的病理機制目前于臨床內尚未查明[1]。本文探討并研究了地西他濱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臨床效果, 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6年4月來本院就診的42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 各21例。試驗組男16例, 女5例;年齡49~71歲, 平均年齡(60.00±4.78)歲。對照組男11例, 女10例;年齡53~73歲, 平均年齡(63.00±4.1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地西他濱(江蘇正大天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20066)開展治療, 20~50 mg/d, 持續服用5 d, 28 d即1個療程。試驗組予以地西他濱協同CAG方案開展治療, 依據15 mg/m2這一劑量靜脈注射地西他濱試劑, 1次/d(需注意注射時長要超過1 h), 持續治療5 d;同時,靜脈注射阿克拉霉素(揚州奧賽康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0196), 10 mg/d, 1次/d, 持續治療4 d;并依據11~15 mg/m2這一劑量經皮下注入阿糖胞苷(國藥一心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5127), 2次/d, 持續治療1周。并回訪1~3年。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生存狀況。依據WHO有關不良反應的等級規定對全部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開展評測。借助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定患者的生活質量, 其中包含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身體功能, 總分100分, 分值愈高代表生活質量愈優。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生存狀況比較 回訪1~3年, 對照組生存時長為(17.37±1.29)個月, 有15例患者生存, 總生存率為71.43%;試驗組生存時長為(18.99±1.28)個月;有20例患者生存,總生存率為95.24%;試驗組生存時長及總生存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
2.3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后, 對照組社會功能評分為(77.99±12.76)分, 心理功能評分為(78.25±13.91)分,身體功能評分為(79.32±15.64)分;試驗組社會功能評分為(92.26±21.41)分, 心理功能評分為(95.73±21.12)分, 身體功能評分為(94.12±24.85)分;試驗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指的是一種異質型的造血干細胞類病癥, 于臨床內的表現多種多樣, 大多患者出現死亡的原因都是由于骨髓衰竭產生的并發癥[2]。規范的支持型治療方式無法促進疾病的改善及生命的延緩, 唯一可以治愈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對策即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3]。
地西他濱本身的作用體質就是借助磷酸化, 直接滲透到DNA內, 進而阻礙DNA甲基化轉換酶, 所以, 如此就能夠促使DNA低甲基化及細胞分散或是死亡以凸顯出抗腫瘤這一作用[4-6]。再者, 借助對其開展體外實驗的成果表明, 地西他濱能夠阻礙DNA甲基化, 同時于出現這一作用的濃度內不會顯著地阻礙DNA的形成。地西他濱誘使腫瘤細胞發生低甲基化, 進而促使把控細胞分散增殖基因本身的正常作用得以恢復[7-9]。相關學者[10]探究表明了少劑量的地西他濱和扶持治療比較治療無法耐受化療的危險性老年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 兩組的生存時長[(17.37±1.29)、(18.99±1.28)個月]沒有明顯的差別, 但是試驗組顯著增加了朝白血病轉化的時長, 降低了朝白血病轉化的發生率, 改進了患者的生存質量。本次選取的患者國際預后評分系統(IPSS)評分都是高危型患者, 腫瘤載荷較大, 在這一條件內地西他濱盡管無法于短時間中完全緩解病癥, 但可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 依舊優于最佳扶持治療。總之, 老年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的預后不夠理想, 缺少較優的治療方式, 生存時長不長。除最優扶持治療, 地西他濱變成這一病癥臨床治療的新興選擇。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回訪1~3年, 對照組生存時長為(17.37±1.29)個月, 有15例患者生存, 總生存率為71.43%;試驗組生存時長為(18.99±1.28)個月;有20例患者生存, 總生存率為95.24%;試驗組生存時長及總生存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對照組社會功能評分為(77.99±12.76)分, 心理功能評分為(78.25±13.91)分, 身體功能評分為(79.32±15.64)分;試驗組社會功能評分為(92.26±21.41)分, 心理功能評分為(95.73±21.12)分, 身體功能評分為(94.12±24.85)分;試驗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劉林等[5]調研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 地西他濱聯合CAG方案運用于對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療具備更為優良的成效。
[1] 楊雪良, 吳亞妹, 曹永彬, 等.地西他濱聯合CAG方案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RAEB及難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臨床觀察.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 2015, 23(4):1056-1061.
[2] 梁亮, 吳國才, 聶麗容, 等.減低劑量的地西他濱聯合CAG方案治療中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難治性白血病的療效.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 35(8):2073-2075.
[3] 李章坤, 賴應昌, 李坤, 等.地西他濱聯合減量CTG方案治療中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臨床應用.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6, 23(9):1095-1098.
[4] 袁明, 王瓊, 吳丹, 等.紫杉醇聯合地西他濱對老年胃癌患者臨床療效及血清癌胚抗原、糖類抗原12-5、72-4水平的影響.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 36(22):5643-5644.
[5] 劉林, 朱俊鋒, 馬悅, 等.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聯用地西他濱與半量白血病預激方案進行治療的效果.當代醫藥論叢, 2016, 14(22):8-9.
[6] 楊華, 朱海燕, 姜孟孟, 等.地西他濱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臨床觀察.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 2013, 21(1):121-125.
[7] 孫濤, 楊麗剛.地西他濱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臨床觀察.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5(12):1522-1523.
[8] 李菁媛, 周敏, 冉啟杰, 等.地西他濱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難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臨床觀察.臨床血液學雜志, 2013(1):19-22.
[9] 李娜.地西他濱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療效觀察.山西醫科大學, 2014.
[10] 周淑秋.地西他濱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臨床觀察.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9):138-13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7.072
2017-07-10]
225400 泰興市人民醫院血液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