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賢書
恰到好處用姜
文/康賢書

姜是許多菜肴中不可缺少的香辛調味品,用得恰到好處可以使菜肴增鮮添色,反之就會弄巧成拙。
作為配料入菜的姜,一般要切成絲,如“姜絲肉”是取新姜和青、紅椒切絲,與豬瘦肉絲同炒,其味香辣可口,獨具一格;“三絲魚卷”是將鱖魚肉切成大片,卷包筍絲、火腿絲、雞脯肉絲成圓筒狀,然后配以用澆姜(即附有姜芽的姜,可作配菜或醬腌,味道鮮美)腌的醬姜絲,還有蔥絲、紅椒絲,加醬油、糖、醋熘制而成,酸甜適口,外嫩里鮮。把新姜或黃姜加工成絲,還可做涼菜的配料,增鮮之余,兼有殺菌、消毒的作用。如淮揚傳統涼拌菜“拌干絲”,它是把每塊大方豆腐干切成二十片左右,再細切成比火柴棒還細的干絲,用沸水浸燙3次后擠去水分,放入盤中,上面撒姜絲,澆上調味料而成的。這樣制作的干絲綿軟清淡,姜絲鮮嫩辣香。
姜加工成塊或片,多數是用在火工菜中,如燉、燜、煨、燒、煮、扒等烹調方法中,具有去除水產品、禽畜類腥膻氣味的作用。火工菜中用姜,主要是取其味(菜熟后要去掉姜),所以姜需加工成塊或片,且要用刀面拍松,使其裂開,便于姜味外溢,浸入菜中。如“清燉雞”、“珊瑚燉雞”、“風吹牡丹”、“游龍戲鳳”、“百鳥朝鳳”等菜肴,在制作中都不可缺少姜片調味,否則就不會有雞肉酥爛香鮮、配料細嫩、湯清味醇的特點。姜除在烹調加熱中調味外,亦用于菜肴加熱前,起浸漬調味的作用。如“油淋雞”、“叉燒魚”、“炸豬排”等菜肴,烹調時姜與原料不便同時加熱,但這些原料異味又難去,就必須在加熱前,用姜片浸漬相當長的時間,以消除其異味。浸漬時,同時加入適量的料酒、蔥,效果會更好。
姜米在菜肴中可與原料同煮同食,如“清燉獅子頭”,豬肉細切再用刀背砸后,加入姜米和其他調料,制成獅子頭,然后再清燉。姜加工成粒,更多的是經油煸炒后與主料同烹,姜的辣香味與主料鮮味融為一體,十分誘人。如“炒蟹粉”、“咕咾肉”等,姜米需先經油煸炒之后,待香味四溢,再下入主配料同烹。姜塊(片)在火工菜中起去腥解膻的作用,而姜米則多用于炸、熘、爆、炒、烹、煎等菜中,用以起香增鮮。
姜汁是將姜塊拍松,用水、蔥和適量的料酒同泡一定時間制成的。一部分菜肴不便與姜同烹,又要去腥增香,用姜汁是比較適宜的。制作魚圓、蝦圓、肉圓,及將各種動物性原料剁成泥后制成的菜肴,加入姜汁不僅可以去腥調味,還能保持菜的原色。如做魚圓時在魚肉泥中加入姜蔥汁,再放其他調味品攪拌上勁,擠咸魚圓,可使魚圓鮮香滑嫩、色澤潔白。若把姜剁成粒,拌入魚肉泥里制咸魚圓,吃在嘴里就會塞牙辣口,且色澤發暗、味道欠佳。
◇ 相關鏈接 ◇
如何挑選好姜?
姜可以分為兩類:嫩姜和老姜。嫩姜一般指新鮮帶有嫩芽的姜。姜塊柔嫩,水分多、纖維少,顏色偏白、表皮光滑,辛辣味淡薄;老姜外表呈土黃色,表皮比嫩姜粗糙,且有紋路,味道辛辣。
挑好姜,需要注意3點:①別挑外表太過干凈的,表面平整就可以了;②用手捏,要買肉質堅挺、不酥軟、姜芽鮮嫩的;③還可用鼻子聞一下,若有淡淡的硫磺味,千萬不要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