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營養科主任 張廣煥
這些食物賽人參
文/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營養科主任 張廣煥
人參是深受人們喜愛的補品之一,但價格高,讓人望而卻步。其實,不少食物營養價值高,堪稱食物界的“人參”。

嫩綠的秋葵在其原產地非洲是運動員的首選,如今成了國人的餐桌新寵。秋葵最大的特點是富含黏液蛋白,吃到嘴里滑溜溜的,這種成分可以保護胃腸道黏膜。秋葵中的可溶性膳食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有降脂、通便作用,有助控制血糖。秋葵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每100克秋葵的嫩果中,約含1.03毫克的維生素E,以及310微克的胡蘿卜素,還富含鋅和硒等微量元素以及植物黃酮,有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秋葵要吃新鮮的,買回家應該放在冰箱冷藏室,否則口感欠佳。焯水后涼拌或清炒是比較好的做法。脾胃虛弱或患有腎結石和高尿酸血癥的人群不宜食用。

蘿卜是百姓口中的“小人參”。李時珍稱贊其“可生可熟,可菹(讀音[zū])可醬,可豉可醋,可飯”。蘿卜對消化不良、泌尿系結石、腎病水腫、咽喉炎等病癥有緩解作用。蘿卜全身都是寶:蘿卜葉可以緩解積食、痰多;蘿卜籽能抗真菌;蘿卜皮能治療便血,緩解頭疼。隔年老蘿卜利水消腫,可治療痢疾。
蘿卜的吃法有很多,比如蘿卜海帶燉排骨、蘿卜燉牛腩、涼拌蘿卜片,都是不錯的美食。眼下霧霾嚴重,不妨用大白蘿卜加水煮熟,加冰糖或蜂蜜適量,趁熱喝,能夠緩解呼吸道不適。

俗話說:“要吃飛禽,還數鵪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鵪鶉肉就是一道佳肴。鵪鶉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物,蛋白質含量高達24.3%,還含有卵磷脂以及多種無機鹽和必需氨基酸,適合胖人、中老年人及高血壓患者食用。鵪鶉蛋的營養價值也很高,蛋白質、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卵磷脂等含量比雞蛋還高,含有降壓素蘆丁等成分。鵪鶉適用于炸、炒、烤、燜、煮湯等烹調方法,其中以煲湯最營養。

芡實又名雞頭米、水雞頭,是睡蓮科植物芡的種仁,與蓮子有些類似。芡實是藥食同源的食材,能健脾益胃、補中益氣、開胃進食、益腎固精、助氣培元,常被稱為“水中人參”。芡實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蛋白質、鈣、磷、鐵等營養物質,能增強小腸吸收功能,調整機體平衡。據稱,蘇軾天天吃煮熟的芡實,到老依然身健體壯、面色紅潤、思維敏捷。芡實可以煲湯、煮粥或煮紅糖水,也可與排骨、牛肉等一起燉著吃。

黃鱔性味甘溫、無毒,入肝、脾、腎三經,有補氣養血、溫陽健脾、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功效,其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因此黃鱔是祛病療疾的美味良藥。古書說,“鱔為上品,金秋最佳”。故俗有“金秋黃鱔賽人參”之說。
吃黃鱔還一定要注意“熟”,因為其血清中可能含有一些不耐熱的毒素,而且還可能有一定的寄生蟲,只有熟透了吃才安全。黃鱔可紅燒和燉湯。燉湯更能發揮食療的效果,如果能搭配相應的菜,滋補養生的效果更好:與紅蘿卜一起吃,可以明目;加入白菜幫或山藥燉,適用于糖尿病患者;與豬肉一塊煮,吃了能補氣;加一些當歸燉,則有補血的效果。

絞股藍又稱天堂草、五葉參等,號稱“南方人參”或“茶中人參”。它含有皂甙、植物多糖、水溶性氨基酸、黃酮類、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有保肝解毒,有助控制血壓、血糖。絞股藍有苦味、微苦、甜味三種味道,是不錯的茶品,分為絞股藍葉片茶、絞股藍龍珠茶、絞股藍龍須茶,用沸水沖泡10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