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和平
高血壓家庭血壓監測必不可少
文/李和平

血壓易受環境、活動、情緒及用藥不規律等多種因素影響而發生波動,精神、體力負荷重時升高,輕松松弛時降低,因此24小時收縮壓可有50~70毫米汞柱的變異,舒張壓可有20毫米汞柱的變異,而且血壓變化幅度越大,靶器官損害越大,因此高血壓病人要經常進行家庭血壓監測,了解血壓的變化程度和規律,通過調節使血壓盡可能地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據調查顯示,目前中國高血壓患者家庭自測率很低,僅有不到7%能堅持每天測量血壓,超過40%的患者只有在頭暈、頭痛等癥狀發生時才測量血壓,有3.1%的患者甚至半年才測量血壓一次,而這些往往都會造成病情延誤和嚴重的后果。
測量血壓方式有3種:診室偶測血壓、家庭血壓監測和動態血壓監測。診室偶測血壓由醫生用水銀柱血壓計測量,是診斷高血壓,進行分級和治療高血壓的金標準方法。由于高血壓患者24小時血壓常有較大變異和波動,診室偶測血壓并不能代表患者24小時血壓情況。家庭血壓監測已成為高血壓診斷、鑒別診斷的重要步驟之一。與診室偶測血壓相比,家庭血壓監測可在接近日常生活的情況下獲得多次血壓測量數值,提供日常狀態下有價值的血壓信息,更好地反映患者血壓的真實狀況,可提高高血壓的診斷率,減少漏診率。還可以評價降壓治療的長期療效,有利于醫生對降壓藥物進行必要的調整,使降壓規范、達標。與診室血壓比較,家庭血壓監測能更好地預測患者長期預后,能預測包括病因死亡、慢性腎病等的重要終點事件,是長期隨訪治療研究更好的評價指標。經常進行家庭自測血壓能及早發現“隱匿性高血壓”,家庭自測血壓值能反映測量者血壓的真實水平,從而避免“白大衣高血壓”現象造成的誤診。
定期家庭測量血壓是高血壓患者了解血壓水平的一種非??煽繉嵱玫姆椒ǎ彩瞧椒€控制高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根據需要在每天不同時間段多次測量,了解日常生活中血壓的動態變化狀況;有助于觀察服用藥物、限鹽、戒酒、減重等手段對血壓控制的作用,糾正不規律服藥、不重視非藥物治療的不良習慣;同時,能夠提高患者認知程度和控制疾病的信心,改善控制狀況,降低治療費用。由于測量方便,重復性好,有助于高血壓患者了解自身血壓情況,改善依從性。在醫生的指導下,患者可以根據家庭血壓監測調整藥物用量及服藥時間,平穩控制血壓,并且及時發現突然血壓升高進行自救。
高血壓患者購買符合國際標準、精準度高、便利性強的電子血壓計或水銀柱血壓計,準確地了解各種狀態下的血壓變化,掌握降壓藥物的療效,使血壓達標,降低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病率。《家庭血壓監測中國專家共識》建議,每日早、晚各測量2~3次,間隔1分鐘;初診、治療早期、高血壓病治療初期血壓不穩定時最好每日四次;起床前、上午10點、下午3點、晚上8點,連續測量5~7天。血壓穩定后每日早晚兩次即可,每周至少測量1天。早晨測血壓時應盡可能排除可能導致血壓降低的因素,盡可能在早飯前、服用降壓藥物之前測量血壓,采取坐位,排空膀胱。晚上測壓時盡可能排除可能導致血壓升高的因素;盡量測量晚飯后、洗浴后、服藥后、就寢前血壓,盡可能采取坐位,排空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