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雋陶
腰痛不可亂推拿 分期分型是關鍵
文/嚴雋陶

專家簡介
嚴雋陶

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推拿研究所教授,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推拿研究所所長,上海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名譽院長,上海市中醫針灸推拿臨床醫學中心主任等。
據國家衛生部統計,我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占全國總人數的15.2%,而此癥也是目前臨床上引起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人體的脊柱由多塊椎骨組成,兩塊椎骨間有一個盤狀的彈性墊,周圍由纖維環及韌帶固定,這個盤狀墊就是我們所說的“椎間盤”,能起到緩沖壓力的作用。人類是直立動物,在站立時椎間盤受到的壓力最大,尤其以腰椎間盤更為明顯,因此受到傷害的機會也就更多。隨著年齡的增長或急性外傷和慢性積累外傷等原因導致纖維環破裂,造成椎間盤脫出,壓迫脊柱兩旁的神經根面引起坐骨神經痛等一系列腰腿痛癥狀,就形成腰椎間盤突出癥(以下簡稱腰突癥)。治療腰突癥的方法可謂多種多樣,推拿便是其中之一。
所謂中央型腰突癥,主要就是指腰椎間盤纖維環后方破裂,髓核從破裂的纖維環處突向椎管,造成椎體后方邊緣的骨膜撕脫、后縱韌帶損傷、毛細血管破裂、局部出血及炎癥滲出,使椎體后方的骨膜、后縱韌帶、硬膜囊及脊神經根受到物理性壓迫和化學物質的刺激,從而導致腰骶部及坐骨神經等一系列癥狀反應。如果不加干預,任由病情繼續發展、病理不斷變化,最后還可能會出現腰椎間隙變窄,腰椎后骨膜、硬膜囊及神經根等組織相互粘連,腰椎肥大性增生并突向椎管,后縱韌帶鈣化和黃韌帶肥厚等,最終形成不可逆的繼發性腰椎管狹窄、馬尾神經受壓迫,甚至脊柱變形等。
中央型腰突癥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兩側腰骶脹痛,相應腰椎棘突兩側及棘間韌帶有明顯的壓痛點,兩側臀部及下肢有放射性麻痛,腰臀及腿部單側或雙側肌肉痿縮。而且,大多數患者無論是站立或坐臥姿勢,腰以下始終處于酸麻狀態,行走困難或不能遠行。嚴重者,還會造成雙下肢癱瘓或馬尾神經支配區域的神經傳導受阻,例如下腹部和馬鞍區麻痹、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因為中央型腰突癥具有一定的活動性,也就是突出的髓核可能會左右搖擺,如果推拿的力度掌握不好,很容易導致新的神經損傷。所以,多數情況下,不建議推拿治療。
除了按照疾病的類型來劃分,還應根據具體的病理發展情況來決定是否可以采取推拿療法。
腰突癥早期:椎間盤的纖維環還沒有完全破裂,臨床稱為“部分破裂”、“幼稚型”,此時可以采用推拿治療,但應該用輕柔的手法,以免引起新的損傷,比如直接造成椎間盤纖維環的破裂加重等。
腰突癥中期:往往是因為早期沒有及時、正確的治療,或繼續予以勞動負重,腰突癥才會慢慢發展到中期,臨床稱之為“移行型”,意思是說,這時的椎間盤已經突出明顯,且壓迫在神經根上,但有時候它又會改變移動位置。此階段也可以通過推拿手法改變椎間盤和神經根的移行位置。
腰突癥后期:在此階段,腰椎間盤已經和周圍的神經根完全粘連住,臨床稱之為“死骨型”,這時再行推拿治療效果就已經不理想了。
需要提醒的是,有下列情況者,也不適宜接受推拿治療:腰突癥合并脊柱外傷,有脊髓損傷癥狀者;腰突癥伴有出血傾向或血液病患者;妊娠3個月以上的女性腰突癥患者;月經期的婦女;腰突癥伴有骨折、骨關節結核、骨髓炎、腫瘤、嚴重的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腰突癥伴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或有嚴重皮膚病、傳染病,懷疑有結核、腫瘤等情況者。
不論采用何種方法,大家都應該清楚,治療只能做到癥狀的改善,但并不能完全治愈。因此,日常一定要注意腰部保健,讓椎間盤盡量少受累。具體的腰部養護包括以下幾點:
加強韌帶肌肉力量:平時可堅持進行太極拳、八段錦等練習,或者做些比較舒緩的運動,以幫助加強腰部力量。腰突癥患者也可以在保護膝關節的情況下每天做半小時的爬行運動或者游泳,以減少椎間盤的受力。另外,有些患者喜歡圍一個腰圍,這在腰部疾病的疼痛急性發作期是可以的,但是并不主張長時間使用,以免腰部力量完全依賴腰圍。
睡覺要選用硬床軟墊:大多數人以前睡棕繃,時間長了會陷下去,床變得很軟,這是對腰部生理曲線的抑制,確實不健康。但是如果睡硬板床,腰就會騰空,背部也沒有支撐點,這樣對腰部也不好。因此,我們建議腰突癥患者在硬板床上鋪上軟墊再睡。
不要猛然彎腰取物:腰突癥患者的腰部已經受傷了,如果猛然彎腰拿東西很可能會引起腰部的二次損傷,因此一定要把動作放慢,慢慢蹲下身子,再撿起地上的東西。
最后,告誡讀者,要行推拿治療腰突癥一定要找正規醫院的有經驗的推拿醫師,莫找江湖郎中,以免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