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麗華
痛經:婦科病的報警信號
文/宋麗華

最近幾個月來,王女士每到行經之時,痛經都會來騷擾她。開始她并沒有當回事,認為痛經并不是什么大病,忍一忍就能過去,實在痛得忍不住了,她就用熱水袋熱敷一會兒,讓疼痛得到暫時減緩。可最近的一次痛經,王女士不但感到疼痛加重,而且月經量明顯比以前增多,經期也延長了,還不時出現頭暈眼花、心慌氣短的癥狀。去醫院就診,醫生詢問了她的情況后,體檢發現子宮增大,局部有結節隆起,質硬有壓痛,婦科B超顯示肌層中有不規則回聲。醫生告訴她是得了子宮腺肌癥。
痛經是指女性在經期及其前后,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者痛及腰骶,嚴重者可伴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很多女性都不把痛經當回事。誠然,痛經是婦科臨床中的一種常見疾病,但這并非是經期的正?,F象,還往往是婦科病的報警信號。
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引發痛經的重要原因之一,占病理性痛經的60%左右。子宮腔內有一層膜叫子宮內膜,由于某些因素的影響,子宮內膜跑到子宮以外的其他地方,并受卵巢激素的影響產生周期性出血,就叫子宮內膜異位癥。但是這些出血沒有通道排出體外,就在局部瘀積,形成囊腫,越來越大;局部的炎癥反應可以刺激局部神經,引起疼痛。其特點是疼痛一個月比一個月加重,持續痛、撕裂樣痛。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多發年齡為25~ 49歲,長期遷延不治,有20%~66%的患者會導致不孕,故應引起女性的高度重視,普通B超檢查加上抽血查CA125(卵巢上皮抗原)即可明確診斷。
子宮腺肌癥:子宮內膜出現在子宮肌層稱為子宮腺肌癥。子宮腺肌癥與女性內分泌激素特別是雌激素有關,婦女育齡期是子宮腺肌癥的高發期。但發生機制目前尚不明確,難以預防,一般表現為痛經和月經失調,多數會引起不孕不育。疼痛的特點和性質與子宮內膜異位癥相似,但更為嚴重。B超或盆腔CT檢查可以發現子宮增大,肌層增厚,回聲不均勻。婦科檢查可以發現子宮均勻增大,質地較硬,表面可有結節感。抽血檢測CA125絕大多數子宮腺肌癥患者會有明顯升高。
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疼痛約占病理性痛經的30%。導致盆腔炎的常見因素有產后或人工流產后、宮腔放環或取環手術、輸卵管通液術、輸卵管造影術、子宮內膜息肉摘除術等。如果消毒不嚴格或原有生殖系統慢性炎癥,即可能引起術后感染=有的患者手術后不注意個人衛生或不遵守醫囑,有性生活,同樣可以使細菌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女性月經期不注意衛生,如使用不清潔的衛生巾或衛生紙,或有性生活,也可能誘發盆腔炎?;加新耘枨谎椎呐栽诜窃陆浧谝矔行「闺[痛感,但這種痛感在月經期會加重,往往還伴有發燒。盆腔炎也是引起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一般來說,常規B超或血液檢查即可診斷。
盆腔靜脈瘀血綜合征:在病理性痛經中有10%是由盆腔靜脈瘀血綜合征引起的,盆腔靜脈瘀血綜合征是由于慢性盆腔靜脈血液流通不暢,盆腔靜脈充盈、瘀血所引起的一種疾病。其臨床特點為“三痛兩多一少”,即盆腔墜痛、低位腰痛、性交痛,月經多、白帶多,婦科檢查陽性體征少。本癥嚴重程度與疼痛性質呈正相關。臨床做分辨率較高的B超及血管造影來診斷,也可抽血檢查CA125來進行鑒別診斷。
生殖道畸形:在胚胎發育中一側幅中腎管可以發育良好,形成發育較好的單角子宮;而另一側副中腎管發育不好形成殘角或始基子宮,與對側不貫通,也不通向體外。始基子宮一般無宮腔,或有宮腔也缺乏子宮內膜;如果始基子宮有功能反應,表現為周期性出血,則可因宮腔積血而引起痛經;患者多為少女。
宮內節育器:痛經亦可見于宮內安置節育器的婦女。此類痛經可能是子宮內膜產生的前列腺素增加引起的;也可能是節育器刺激子宮肌肉的排異性收縮,導致下腹部痙攣性疼痛?;颊叱S邢赂共炕蜓徊坎贿m,經期癥狀加重。節育器的放置位置不當或過大,也易引起子宮收縮,導致下腹疼痛及痛經。
子宮肌瘤:痛經不是子宮肌瘤的主要癥狀,但黏膜下肌瘤在月經期可因刺激子宮收縮而發生痙攣性疼痛?;颊叨喟橛性陆涍^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陰道流血。盆腔檢查可發現子宮不同程度增大,表面光滑或有結節狀突然起。
專家簡介

宋麗華
山東萊陽市中心醫院主任醫師,中國老年協會老年腫瘤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腫瘤科醫師分會第二屆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