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教授 曾爾亢
8種常見的老年心理療法
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教授 曾爾亢

早在兩千年前,祖國醫學就提出“悲勝怒、喜勝悲、恐勝喜、思勝恐、怒勝思”的心理治療法則。自從社會一心理一生物醫學模式創始以來,心理療法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心理療法種類繁多,方法奇特,富有情趣,妙趣橫生。現介紹幾種,以饗讀者。
良好的暗示有較好的治療作用,不良的暗示則可導致疾病。醫護人員的不慎語言,可造成“醫源性疾病”。偉大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說:“暗示乃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暗示療法奇跡般地洽好了許多心身疾病,至今仍在廣泛應用。
法國名醫肖維的自我暗示療法,是讓病人每天早晨起床后背誦如下言語:“我今天的病比昨天好一些,明天一定會比今天更好些。我的病不久就會痊愈。”這就是醫囑,并要求病人堅持下去。在短時間里治愈了成千上萬名神經衰弱和心身疾病患者,肖維醫師由此名聲大震。
轉移療法是現代心理學家常用的注意力轉移法。病人對疾病的注意力轉移后,心理穩定,有益于康復。英國著名的化學家法拉第由于工作緊張,休息不足,身體健康狀況欠佳,經常頭痛失眠。一次他請醫生看病,醫生給他開的處方不是藥粉,而是一句英國諺語:“一個丑角進城,勝過一打醫生。”法拉第從中悟出了這句話的奧妙,于是經常去看喜劇、滑稽戲、馬戲表演,安排時間到海濱度假,保持心境愉快。不久他的健康狀況明顯好轉,活到76歲,為人類作出了杰出貢獻。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美妙動聽的音樂傳入大腦后,能使人緊張、疲憊不堪的神經細胞在新的興奮中得到松弛,獲得休息。所以,音樂是神經系統的“保健操”。故經常欣賞音樂不僅會使人的精神振奮、心曠神怡,還能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靈敏性,加強大腦的功能和工作能力,使人智力敏捷,精力充沛。
音樂的祛病功能可分為感動式和主動式兩種:感動式療法的重點是聽音樂,從而使病人產生心理上的自我調整;主動式療法是讓病人參與創造性音樂活動,即讓病人同治療醫師一起在音樂伴奏下演唱或即興表演,也可讓病人自己演奏、演唱等。這兩種音樂療法都可以對病人起到良好的祛病作用。
國外有人報告,生物反饋療法在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緊張性偏頭痛、心律失調、骨骼肌麻痹與萎縮、癲癇發作、恐怖癥、焦慮癥等方面,均有一定療效。例如,臨床上常見的血管性頭痛,除了劇烈發作的偏頭痛外,常伴有惡心、眼花、流淚,可見到手部血管收縮、蒼白、皮膚溫度降低。生物反饋療法根據本病生理機制,使用一種能顯示手部皮膚溫度變化的溫度計,讓病人看著溫度進行訓練,想象自己的雙手正在接近熱源。通過這種意念運動感到雙手發熱,溫度計顯示手部皮膚溫度上升時,偏頭痛隨之減輕或消失。生物反饋療法的應用日趨廣泛,故不少人稱之為“劃時代的療法”。
據美國策勒醫生報告,環境的色澤能治療神經紊亂。他將醫院里的病房、門窗、墻壁、家具、床單、人工燈光等用不同的顏色,分別用于不同的治療目的,首創了顏色療法。他認為顏色對病人具有刺激、鎮靜、治療三種作用。醫院的墻壁著上白色、淡藍色、淡綠色、淡黃色,皆可使病人心情鎮靜、安適,有助于恢復健康。高血壓病人配戴煙色眼鏡有助于降壓;青光眼佩戴綠色眼鏡可使眼壓降低;紅色、藍色環境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食欲;淡藍色環境對高燒病人有退燒作用。
行為療法是根據“獎勵學習”(獎勵的事經常做)和“逃避學習”(懲罰的事逃避之)的理論,對個體進行反復訓練,以達到矯正不良行為的一種心理療法。這種療法也叫矯正療法,是近幾年來發展較快的一種心理療法。恐怖癥、強迫癥、口吃、社交困難、局限性抽動、職業性痙攣、性功能障礙等,均可用行為療法治療效果良好。
行為療法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不需要借助儀器設備的行為療法,例如模仿法、厭惡法、脫敏法、暴露法、獎勵法、處罰法、行為指導法、技能訓練法等。這些方法,既可單獨使用,也可聯合應用。聯合應用的效果更好。另一類是必須借助儀器設備的行為療法:通過開動儀器,使病人在熒光屏上見到自己未曾見到的人體生理變化和臟器活動。例如,血管收縮、血壓波動、溫度上升、呼吸節律、腦電波形、肌電圖形等,并能學會如何控制這些變化與活動,使其維持在正常理想水平上,從而達到治療疾病、恢復健康的目的。
憂愁、悲傷和憤怒等惡性刺激,如果得不到充分地宣泄,必將對人的身心健康帶來損害。那么,怎樣才能正確地宣泄不良情感呢?目前,心理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1)哭喊法:通過哭喊方式,可使內心深處的不良情緒發泄出來,從而使內心世界不再感到痛苦或憤怒。具體做法:可根據自己悲痛、委屈、憤怒的程度,大聲喊鬧或痛哭流涕地表達自己悲憤的內心體驗。
(2)呼吸法:呼吸與情感密切相關。憤怒時呼吸急促,憂傷時呼吸噎塞,吁嘆時可帶來寬舒。方法:體位平臥,雙膝屈曲,摒除雜念,全神貫注于腹式呼吸,先緩慢而柔和地盡力呼氣,使腹壁幾乎貼近后腰,保持這一狀態,片刻后自然出現吸氣運動,腹部就像充氣的球一樣鼓起來。如此反復進行,可使憂傷、憤怒隨同深呼吸排出體外。
(3)交流法:一是和自己的親人或知心的朋友傾吐衷腸,盡情地傾訴內心的憂傷和不快。二是向知心人、好朋友、好同事寫信,把自己內心的痛苦寫在信上,隨信寄出,這也是一種很好的發泄。
(4)發泄法:在憤怒不可遏止時,不妨隨手摔壞白己身邊的杯子、碗等廉價物品,可使憤怒得到充分發泄而感到舒暢一些。
所謂信念療法,是指建立在自信心基礎上的,以自我安慰、自我解脫、自我激勵、凈化心靈、平衡心理、減輕壓力、排除焦慮和煩惱、追求力量、增強信念為內容的現代心理療法。
實現信念療法的機理,一是靠意識的力量。信念對于治病的功效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甚至比藥物治療更為重要。二是靠安慰劑的效應。人類精神可以導致實際的身體化學過程的變化,這種變化是他相信和期待的一種結果。假如一個人相信某種藥物具有能實現具體治療目標的物質,那么他的身體狀況就會或者可能向著那個目標方向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