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啟勝,蔣健敏,朱 煒,夏志俊,顧 華,蔡高峰,陳 蕾
(1.杭州醫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51;3.浙江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浙江 杭州 310006;4.浙江省醫學學術交流管理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2)
?衛生信息?
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建設需求分析
——基于浙江省的調查
高啟勝1,蔣健敏2,朱 煒3,夏志俊4,顧 華2,蔡高峰2,陳 蕾2
(1.杭州醫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51;3.浙江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浙江 杭州 310006;4.浙江省醫學學術交流管理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2)
[目的]分析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建設需求,為各省市及國家建立統一的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平臺提供參考建議。[方法]以浙江省為調查樣本,對每個省級單位或示范基地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進行問卷調查,每家機構隨機調查20人以上,共調查63家衛生機構1135人。[結果]信息內容中,操作規范、技術介紹和質量控制的重要性得分排前三位,依次為4.74分、4.67分、4.62分;主要功能中,技術需求調查分析、不良事件報告和技術入庫篩選評估的重要性得分排前三位,依次為4.48分、4.44分及4.42分。[結論]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應強化技術應用的內容建設,可通過微視頻的形式對技術介紹、操作規范等進行演示,并且建立在線視頻培訓庫。同時加強技術需求調查分析和不良事件報告等功能的建設。
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需求調查
衛生部從1991年開始實施面向農村和基層推廣醫藥衛生適宜技術十年百項計劃[1],至今,我國推廣衛生適宜技術已有20多年,但大部分省市仍未建立起衛生適宜技術信息庫,一定程度上滯后和阻礙了衛生適宜技術的推廣工作。為深入了解我國衛生計生適宜技術庫建設的必要性和建設需求,以浙江省為調查樣本,對衛生計生適宜技術推廣應用相關用戶進行現場調查,獲取不同用戶的使用與信息來源渠道的需求,為各省市及國家建立統一的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平臺提供參考依據。
1.1 調查對象
浙江省省級適宜技術轉化工程單位、全省衛生計生適宜技術示范基地建設單位中與衛生計生適宜技術推廣應用相關的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和行政管理人員等。
1.2 調查方法
在全省范圍內開展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建設需求調查。對每個省級單位或示范基地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進行問卷調查,每家機構要求隨機調查20人以上(包括聯合體單位成員),且至少包含1名適宜技術推廣或相關工作的管理人員。
1.3 調查內容
采用自行設計的《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建設需求調查表》進行現場或郵件形式的問卷調查。該調查表共包含基本情況、必要性調查和需求調查三部分。基本情況主要反映調查對象所在機構、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專業等信息;必要性調查主要反映調查對象對衛生計生適宜技術的熟悉程度、參與推廣年限以及建立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的必要性等信息;需求調查主要反映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包含信息和功能的重要性評價等。采用Epidata 3.02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利用SPSS 23.0進行數據統計描述分析。
2.1 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收集63家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135份調查問卷。其中,省級機構122份(10.7%),市級機構164份(14.4%),縣級機構355份(31.3%),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87份(42.9%);男性513人(45.2%),女性610人(53.7%);平均年齡(38±7)歲;碩士及以上158人(13.9%),本科812人(71.5%),大專132人(11.6%),中專(高中)31人(2.7%);正高95人(8.4%),副高280人(24.7%),中級473(41.7%),初級251人(22.1%),無職稱36人(3.2%);臨床專業714人(62.9%),護理專業243人(21.4%),公共衛生專業54人(4.8%),計劃生育專業3人(0.3%),檢驗專業25人(2.2%),行政管理64人(5.6%),其它31人(2.7%)。
2.2 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建設必要性分析
815人(71.8%)參與過衛生計生適宜技術推廣應用工作,其中123人(15.1%)參與推廣年限為1年及以下,2~3年的有531人(65.2%),4年及以上141人(17.3%)。對衛生計生適宜技術非常熟悉者191人(16.8%),熟悉582人(51.3%),一般300人(26.4%),不熟悉56人(4.9%),很不熟悉4人(0.4%)。調查對象了解衛生計生適宜技術的進展或獲取技術信息的渠道中,選擇比例最高的為“會議”,占72.4%,其次是行政文件占65.0%,互聯網占57.4%,雜志或書籍占23.1%,電視廣播占22.7%,其他占1.99%。
422人(37.2%)認為衛生計生適宜技術推廣對提高本機構服務能力非常重要,認為重要的586人(51.6%),一般112人(9.9%),認為不重要和根本不重要的分別為6人(0.5%)和4人(0.4%)。665人(58.6%)認為衛生計生適宜技術推廣對象重點應面向鄉鎮級醫療衛生機構,其次是縣級機構361人(31.8%),市級機構55人(4.8%),村級機構32人(2.8%),省級機構17人(1.5%)。認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建立國家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的人數(比例)分別為345人(30.4%)和670人(59.0%),認為一般的109人(9.6%),認為沒必要和根本沒必要的分別為6人(0.5%)和1人(0.1%)。
2.3 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建設需求分析
2.3.1 信息載體
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的信息載體中,文字和視頻的選擇百分比較高,分別為86.6%和86.1%,其次是圖像75.1%,聲音45.9%,其它3.3%。
2.3.2 信息內容
對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所包含的信息項目按likert 5級評分法進行重要性打分,5分=非常重要,4分=重要,3分=一般,2分=不重要,1分=很不重要,計算每個項目的平均分并排序,結果:操作規范(4.74分)>技術介紹(4.67分)>質量控制(4.62分)>教學課件(4.59分)>應用效果(4.47分)>應用風險(4.47分)>技術應用條件(4.45分)>社會效益(4.28分)>推廣方式(4.25分)>技術來源(4.13分)>技術推廣人(4.08分)>政策信息(4.07分)>使用機構信息(3.91分)>技術持有人(3.91分)>使用者信息(3.90分)>患者信息(3.88分)>經濟效益(3.81分)>文獻著作信息(3.77分)。
2.3.3 技術信息
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提供的技術中,適合本地需求的技術選擇百分比最高為86.1%,其次是符合本機構應用條件的技術(75.3%),同級機構使用的成熟技術(69.5%),上級機構使用的先進技術(62.8%)。國內外最新前沿技術和有經濟效益的技術選擇百分比較低,分別為52.2%和38.6%。421人(37.1%)認為委托專業機構定期采集為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的技術遴選入庫最佳方式,369人(32.5%)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各省市衛生行政部門推薦上報,237人(20.9%)認為是衛生機構或企業自主申報,99人(8.7%)認為是從國家技術成果庫遴選。488人(43.0%)認為衛生計生適宜技術最好的篩選評估方式為循證醫學系統綜述,288人(25.4%)認為是臨床試驗,278人(24.5%)認為是使用者調查訪談法,選擇德爾菲綜合評價法和經濟學評價的分別為60人(5.3%)和10人(0.9%)。
1128人對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分類方式進行了有效應答,其中370人(32.8%)認為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主要應按學科分類(如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學、中醫學與中藥學等),251人(22.3%)認為是按疾病系統分類(如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240人(21.2%)認為是按基層衛生服務功能分類(如基本醫療、公共衛生、計劃生育等),178人(15.8%)認為是按中圖法分類(如臨床醫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腫瘤學、眼科學等)。選擇按技術來源或推廣層級分類(如省級項目、市縣級項目、鄉村級項目等)和按不同省市地區分類(如浙江省、河南省,重慶市等)的分別為85人(7.5%)和4人(0.4%),見表1。
表1 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分類方式選擇情況
2.3.4 主要功能
對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所包含的功能按likert 5級評分法進行重要性打分,5分=非常重要,4分=重要,3分=一般,2分=不重要,1分=很不重要,計算每個功能的平均分并排序。技術需求調查分析(4.48分)>不良事件報告(4.44分)>技術入庫篩選評估(4.42分)>技術應用效果評價(4.40分)>遠程培訓和應用指導(4.38分)>技術分類檢索(4.33分)>技術資源發布分享(4.31分)>技術動態更新和退出機制(4.15分)>技術推廣排名統計(3.83分)。在資源分享方面,393人(34.6%)認為非常有必要建立衛生計生適宜技術在線學習培訓視頻庫,640人(56.4%)認為有必要,88人(7.8%)認為一般,10人(0.9%)認為沒必要。對于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中技術學習培訓等資源,850人(74.9%)認為應以附件形式提供下載,122人(10.7%)認為應設置下載權限,107人(9.4%)認為是只能在線閱讀觀看,50人(4.4%)認為應設置觀看權限。在效果評價方面,829人(73.0%)認為應該設置“好評”、“中評”、“差評”等對技術應用進行評價,169人(14.9%)認為不應該,128人(11.3%)選擇不知道。927人(81.7%)認為應該對衛生計生適宜技術服務對象或患者滿意度進行評價,92人(8.1%)認為不應該,83人(7.3%)選擇不知道。
此外,1003人(88.4%)認為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應該開設縣級公立醫院推廣專門平臺,67人(5.9%)認為不應該,56人(4.9%)選擇不知道。在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的查詢管理權限開放對象中,縣、區級管理部門選擇百分比最高為66.2%,市級管理部門53.8%,機構用戶51.5%,省級管理部門47.6%,個人用戶30.2%。
3.1 不斷完善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結構和功能
浙江省自2009年就建立了衛生適宜技術信息庫,目前,庫中已有急救、慢性病、眼耳鼻喉皮膚病、公共衛生、康復護理、婦女兒童、計劃生育、中醫和其它9大類共826項技術,已成為全省技術選擇和推廣的重要信息平臺[2-4]。浙江省在衛生適宜技術信息庫建設上積累了豐富經驗,但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技術分類以滿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查詢需求為目標,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5]、鄉鎮和村級技術數量不足等[6]。而需求調查的結果顯示,選擇按學科對技術進行分類的比例最高;大部分調查對象認為推廣對象重點應面向鄉鎮級醫療衛生機構等。基于浙江省的實踐經驗和需求調查結果能夠為建立全國統一的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提供重要參考依據。為完善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結構和功能,建議根據不同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對其它省市開展信息庫建設需求調查。
3.2 開發在線技術學習培訓的視頻庫,提升利用效率和效果
有研究表明,在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資源載體的需求意向上,網絡載體選擇比例最高[7]。而本次調查中,在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的信息載體中,選擇視頻的比例也達到86.1%。可見,應盡快改變以往以行政文件和會議來宣傳推廣衛生計生適宜技術的工作方式,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專注于衛生計生適宜技術的內容創作,提升用戶利用技術信息庫的自主性和滿意度。在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信息內容方面,排名靠前的主要有操作規范、技術介紹、質量控制、教學課件等;在技術的篩選的方式上,以循證醫學系統綜述為主,這反映出衛生技術人員關注的重點在技術自身的特性和安全性。而認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建立衛生計生適宜技術在線學習培訓視頻庫的調查對象占到91%。因此,建議創作微視頻對操作規范等技術內容進行情景模擬演示,建立在線學習培訓的視頻資源庫,可以借鑒慕課的方式對醫務人員在線培訓進行考核,并授予繼續教育學分。
3.3 加強技術需求調查和不良事件報告功能建設
在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功能上,劉艷麗等[4]認為應包括技術分類編碼、數據庫查詢、統計分析、推廣評價和遠程培訓等內容;韓亮等[8]認為主要功能需求包括技術篩選管理、培訓效果評價、質量控制管理、滿意度調查等內容。而本次調查中,技術需求調查分析和不良事件報告被認為是衛生計生適宜技術信息庫最重要的兩個功能。在衛生計生適宜技術推廣實踐中,確實存在推廣技術與居民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不匹配,導致使用的患者例數較少,或者是醫療機構設備和人員條件不足,導致技術無法開展的情形[9]。調查也顯示,適合本地需求和機構應用條件的技術選擇比例最高。因此,技術需求調查分析作為衛生計生適宜技術推廣的起點,除應充分掌握當地居民的疾病譜等客觀數據外,還應對各級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技術需求開展調查,促進衛生計生適宜技術推廣工作真正落地。此外,對不良事件報告功能的選擇一方面反映了技術推廣人員對技術安全的重視,另一方面為其它省市選擇技術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并將會對技術庫的不斷完善和技術退出機制的建立發揮重要作用。
[1]賀麗芳,劉 蕊,沈旭慧,等.浙江省2009-2013年衛生適宜技術推廣應用現狀調查[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4,14(10):1179-1184.
[2]朱 煒,衛 萍,溫 馨,等.浙江省基層衛生適宜技術示范基地建設成效評價[J].衛生經濟研究,2015,(5):18-20.
[3]曹啟峰,朱 煒,馬偉杭,等.浙江省基層衛生適宜技術示范基地建設實踐[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13,26(1):44-46.
[4]劉艷麗,蔣健敏,林森祥,等.衛生適宜技術的信息化建設[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12,25(2):131-132.
[5]劉艷麗,李顯文,劉建武,等.農村衛生適宜技術庫中的技術分類探討[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09,22(5):278-280.
[6]溫 馨,張琪峰,方才妹,等.浙江省衛生適宜技術庫的構建及應用實踐[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17,30(1):38-41.
[7]高啟勝,劉建武,林森祥,等.衛生適宜技術信息資源需求分析[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13,(6):397-398.
[8]韓 亮,蔡 力,廖 菁,等.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管理信息系統的需求分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1,25(5):558-561.
[9]孫榮國,曾 智,饒 莉,等.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村級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推廣應用工作[J].衛生軟科學,2013,(11):668-671.
(本文編輯:謝碧鈺)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demand of health and familyplann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base——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 Zhejiang
GAO Qi-sheng1,JIANG Jian-min2,ZHU Wei3,XIA Zhi-jun4,GU Hua2,CAI Gao-feng2,CHEN Lei2
(1. H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53,China;2. Zhejiang CDC,Hangzhou Zhejiang 310051,China;3. Zhejiang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ttee,Hangzhou Zhejiang 310006,China;4. Zhejiang Medical Academic Exchange Center,Hangzhou Zhejiang 310022,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demand of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bas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suggestions for establishing unified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each province and the nation. Methods It took Zhejiang province as the investigation sample. Simpl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conduct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every provincial institute and demonstration base in Zhejiang. It random searched more than 20 person from each institute,totally investigated 1135 person from 63 medical institutes. Results In the information contents,the front three significance score of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technology introdu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were 4.74,4.64 and 4.62. In main function,the front three significance score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alysis,adverse events report and technology screening assessment were 4.48,4.44 and 4.42. Conclusions The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base needs to strengthen content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he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and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could be demonstrated by mean of micro-video,furthermore to built up online video training library. Meanwhile strengthen function construc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alysis,adverse events report and so on.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y,information abase,demand investigation
2017- 05- 16
10.3969/j.issn.1003-2800.2017.09.012
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計劃項目:衛生適宜技術信息庫建設需求研究(2016KYB076)
高啟勝(1984-),男,江西鄱陽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衛生管理和統計方面的研究。
蔣健敏(1969-),女,浙江紹興人,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衛生信息化和疾病控制方面的研究。
R197
A
1003-2800(2017)09-00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