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科榜
(上海瑞橋土木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異形鋼桁架拱橋結構設計及計算分析
黃科榜
(上海瑞橋土木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某三跨連續中承式鋼桁拱橋,跨徑布置為22 m+56 m+22 m。主橋拱肋是由中拱肋、邊拱肋、副拱肋及腹桿組成的桁架結構。主橋跨中設置系梁,主梁由橋面系及橫梁組成,橋面系采用正交異性鋼橋面,主梁、系梁及拱肋固結連接。橋梁共設置13對吊桿,扇形布置,吊桿錨固采用耳板的結構形式。主要介紹該橋的結構構造設計及受力計算分析,該橋造型新穎優美,受力及構造較為復雜,可為類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鑒。
連續中承式鋼桁架拱橋;系梁;正交異性鋼橋面;吊桿錨固;結構設計;計算分析
本橋位于某市新區核心地帶,連接河道兩側的重要區域,是吸引人流,匯聚人氣的中間地帶,經過多輪方案遴選,最終確定三跨連續中承式鋼桁拱橋為實施方案,橋梁整體效果見圖1。

圖1 橋梁整體效果圖
橋梁以“科技之風”為設計理念,強調智慧與創新,與科技引智的橋梁意向相統一。橋梁規模雖然不大,但造型新穎,精致而富有創意。
橋位處規劃河道開口寬度約為82.5 m,其中主河道底寬50 m。橋梁為三跨連續中承式鋼桁拱橋,跨徑布置為22 m+56 m+22 m=100 m,道路標準寬度46 m。
橋梁總體布置見圖2。

圖2 橋梁總體布置圖(單位:m)
橋梁橫斷面自北向南布置依次為:1.8 m(拱索區)+ 3 m(人行道)+18.5 m(機動車道)+1.5 m(分隔欄)+18 m(機動車道)+5 m(人行道)+1.8 m(拱索區)=49.6 m。
鋼拱肋是由中拱肋、邊拱肋、副拱肋及腹桿組成的桁架結構;橋梁跨中設置系梁,系梁與拱肋進行固結;主梁由橋面系及橫梁組成,主梁、系梁及拱肋固結連接,中支點及邊支點下均設置支座。鋼拱總體布置見圖3。

圖3 鋼拱總體布置圖(單位:mm)
3.1 鋼拱肋設計
鋼拱肋是由中拱肋、邊拱肋、副拱肋及腹桿組成的桁架結構。鋼結構材料采用Q345D。
主橋拱肋內傾10°,拱肋包括中拱肋、邊拱肋和副拱肋,中拱肋與副拱肋拱軸線采用樣條曲線,邊拱肋采用圓曲線。在拱肋平面內,中拱肋拱軸線矢高15.5 m,橋面以上拱肋高11.05 m,中拱跨徑56.0 m;邊拱肋拱軸線矢高3.4 m,跨徑22.0 m,副拱根據控制點采用樣條曲線進行擬合。
中拱肋截面采用箱形截面,截面高度1.1~1.5 m,寬度1.5 m,板厚18~24 mm,局部加厚至32 mm。副拱采用箱形截面,截面高度1.0 m,寬度1.5 m,板厚18 mm,局部加厚至24 mm、28 mm。中拱肋與副拱肋在拱頂形成一個整體箱形斷面,截面高度2.8~1.6 m,板厚18 mm,寬度1.5 m。
邊拱肋采用箱形截面,拱腳端拱肋截面高度1.5 m,寬度1.5 m,板厚24 mm;拱頂端截面高度1.6 m,寬度1.5 m;邊拱肋與副拱肋在橋梁端部形成整體箱形斷面,截面高度1.6~2.86 m,寬度1.5 m,板厚18 mm。
邊、中拱肋在橋墩處采用箱型腹桿連接,高1.5 m,寬0.6 m,板厚28 mm;其他腹桿均采用工字型截面,高1.5 m,翼緣寬03~0.4 m,板厚18~24 mm。
中支點處拱腳節點構造見圖4,通過復雜的隔板及加勁設計,保證節點傳力的連續性及有效性。

圖4 中支點拱腳節點細部圖(單位:mm)
3.2 橋面系及橫梁
橋面系采用正交異性鋼橋面板,橋面板板厚16 mm,采用U型加勁肋,板厚8 mm。跨中橋面荷載由橫梁傳遞至系梁上,跨中橫梁間距3.0 m,墩頂附近橫梁間距2.5 m,橫梁采用工字型截面,截面高度由1.6 m漸變至2.6 m,邊跨橫梁在橫梁與拱肋連接處局部加高,橫梁下翼緣尺寸為800 mm× 30 mm,腹板厚16 mm。
橫梁間共設置三道小縱梁,截面采用工字型,高2.0 m,下翼緣采用1 000 mm×30 mm,腹板厚16 mm。圖5為中支點處的橫斷面布置圖。

圖4 中支點拱腳節點細部圖(單位:mm)
主梁端橫梁內設置壓重混凝土,壓重材料采用素混凝土。壓重混凝土需分批澆筑,第一批底板處厚度為30 cm,待強度達到后澆筑剩余部分。
3.3 吊桿及錨固結構設計
主橋共設置13對吊桿,成扇形布置,系梁上間距為3.0 m,拱肋上間距2.0 m。吊桿采用規格為PES5-61的鍍鋅平行鋼絲PE雙護層拉索,最大張拉力為600 kN,運營期間荷載標準組合下最大拉力為806 kN,拉索設置180 mm橫向偏心。
拱肋與系梁內吊桿均為錨固端,在吊桿中間進行張拉。錨固結構采用耳板的結構形式,錨固結構的傳力路徑為:吊桿—中間豎向耳板—拱肋T型加勁肋—橫隔板—拱肋腹板。系梁處吊桿錨固結構也采用耳板的結構形式,錨固結構的傳力路徑為:吊桿—中間豎向耳板—橫隔板—系梁腹板。
3.4 下部結構設計
橋臺為輕型橋臺,橋臺寬46 m,臺背厚1.94 m,橋臺下承臺高1.5 m,樁基直徑1.2 m,共21根樁,樁長35 m。
中墩(拱座)采用圓形變截面拱座,拱座高4.6 m,采用C40混凝土,拱座下設置矩形承臺,承臺高2.0 m,長8.6 m,寬7.8 m,樁徑1.2 m,共8根樁,樁長35 m。
結構計算采用Midas/Civil 2015軟件,拱肋、橫梁、縱梁及腹桿采用梁單元進行模擬,吊桿采用只受拉桁架單元進行模擬,全橋共1 241個單元。有限元模型見圖6。

圖6 結構計算模型圖
4.1 主拱肋計算
基本組合下中、邊拱肋最大拉應力為105.0 MPa,最大壓應力為-163.0 MPa。主拱肋板件考慮受壓局部穩定折減系數為 0.817,容許壓應力為0.817×270=220 MPa>163 MPa,滿足規范要求。
主拱肋最大剪應力為40.6 MPa,小于容許剪應力155 MPa,滿足規范要求。
4.2 副拱肋計算
基本組合下副拱肋最大拉應力為89.1 MPa,最大壓應力為130.3 MPa。副肋板件考慮受壓局部穩定折減系數為0.817,容許壓應力為0.817× 270=220 MPa>130.3 MPa,滿足規范要求。
副拱肋最大剪應力為32.2 MPa,小于容許剪應力155 MPa,滿足規范要求。
4.3 拱肋腹桿計算
基本組合下箱型腹桿最大拉應力為139.5 MPa,最大壓應力為-160.1 MPa。考慮受壓局部穩定折減系數為0.787,整體穩定折減系數為0.957,容許壓應力為0.787×0.957×270=203 MPa>160.1 MPa,滿足規范要求。
基本組合下工字型腹桿最大壓應力為-160.1MPa。考慮受壓局部穩定折減系數為0.807,整體穩定折減系數為0.882,容許壓應力為0.807×0.882× 270=192.2 MPa>160.1 MPa,滿足規范要求。
4.4 系梁、橫梁、縱梁計算
系梁:基本組合下系梁最大拉應力為91.8 MPa,最大壓應力為-28.5 MPa,小于 [σ]=270 MPa,滿足規范要求。
系梁段橫梁:基本組合下系梁段橫梁最大拉應力為136.4 MPa,最大壓應力為-150.1 MPa,小于[σ]=270 MPa,滿足規范要求。在基本組合下系梁段橫梁最大剪應力為51.7 MPa,小于 [σ]=155 MPa,滿足規范要求。
縱梁應力:在基本組合下出現126.0 MPa拉應力,-114.5 MPa的壓應力,小于 [σ]=270 MPa,滿足規范要求。
4.5 吊桿計算
運營階段標準組合工況吊桿最大應力σ=662 MPa,安全系數k=fpk/σ=2.52>2.5,滿足規范要求。
疲勞荷載模型I吊桿應力幅ΔσP=70.9 MPa,根據《公路鋼結構橋梁設計規范》第13.2.2節,平行鋼絲束的ΔσD=137 MPa,ΔσP=70.9 MPa≤ks×ΔσD/γMf=1.0×137/1.35=101 MPa,滿足規范要求。
4.6 剛度計算
主拱的活載最大豎向位移為8.4 mm;橫梁跨中活載最大豎向位移35.3 mm,最小豎向位移-0.2 mm,活載計算撓度f=35.3+0.2=35.7 mm<L/500=92 mm,滿足規范要求,同時橫梁按恒載+0.5活載的變形值反向設置預拱度。
4.7 整體穩定計算
主橋在恒載、活載和風荷載作用下,以主拱的側向失穩為主要的整體失穩模態,最小的穩定系數為95.2,滿足設計要求。圖7為第一階失穩模態拱肋側傾。
4.8 吊桿耳板計算
基本組合下吊桿最大內力為966 kN,耳板厚30 mm,貼板厚25 mm,耳板承壓應力σc=120.75 MPa小于容許承壓應力355 MPa;計算的破壞拉應力為161 MPa,小于容許應力270 MPa,滿足要求。

圖7 一階失穩模態——拱肋側向失穩
根據橋位處河床現狀為干枯河道的特點,施工方案的制定原則為:充分利用現狀河床干枯的條件,采用搭設少支架進行施工的方案,結合該橋的關鍵節點結構特點并考慮運輸及吊裝能力,適當控制構件的規模、重量。施工主要流程如下:
第一步:施工單位進場,四通一平;填筑施工便道,橋墩處筑島,開始鉆孔樁施工;承臺、橋墩施工;基礎施工同時工廠鋼結構節段加工。
第二步:搭設臨時支墩;設置臨時支座安裝拱腳節段及主墩橫梁,見圖8。

圖8 搭設臨時支墩
第三步:運輸鋼拱、橫梁、系梁節段到現場,在拼裝場地上進行預拼裝;分節段安裝拱肋、系梁及橫梁節段,見圖9。

圖9 拼裝場地上進行預拼裝
第四步:逐段安裝拱肋至合攏,見圖10。

圖10 逐段安裝拱肋至合攏
第五步:逐段施工鋼橋面板;初張拉吊桿到指定索力,見圖11。

圖11 逐段施工鋼橋面板
第六步:拆除支架;施工人行道、橋面鋪裝、照明等附屬設施;視索力誤差而定是否二次調索到成橋索力;荷載試驗,驗收、通車。
本文以某異形鋼桁架拱橋為工程背景,詳細介紹了該橋的總體布置、結構構造設計、總體與局部計算分析、施工方法等方面的內容。該橋造型新穎優美,受力及構造較為復雜,可為類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鑒。
[1]吳沖.現代鋼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孫海濤.大跨度鋼桁架拱橋關鍵問題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 2007.
U448.22
B
1009-7716(2017)09-0090-04
10.16799/j.cnki.csdqyfh.2017.09.026
2017-05-15
黃科榜(1989-),男,廣西貴港人,助理工程師,從事橋梁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