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海
知青往事小根蒜
◎王秀海

1972年春季,是集體戶生活最困難的時期。一天,正趕上我的“飯班”。早飯后,同學們加入生產隊的種地大軍,三個房間立刻變得靜悄悄了。我在鍋臺旁洗完碗筷,開始張羅午飯。我從麻袋里舀出幾大碗高粱米,用水淘了幾遍下入大鍋,兌上水后開始燒火。不大一會兒,鍋里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音,我停止了燒火,心想:中午的高粱米飯算是熟了,下一步得想辦法弄些菜呀。我的眼睛在東西兩屋踅摸一遍,又到外屋仔細尋找:白菜、土豆、酸菜早已蹤跡皆無,醬缸見底兒,碗櫥里除了一摞子二大碗和一碗大粒鹽就沒別的了。頓時,我感到無計可施了,心想早飯同學們就是干咽的苞米面大餅子,難道午飯還忍心讓他們高粱米飯空抱飯碗嗎?我著急了,突然,心生一計。
我手持鐮刀走出集體戶大門,朝地里奔走。不大功夫就到了,我俯下身體尋找小根蒜,不論大小見影就用鐮刀剜出來,根本顧不上選擇。我不停尋找,手腳不停忙碌,以至于剜到了一座墳塋上,竟然都沒有察覺到。
忙碌了一個多鐘頭,匆匆忙忙趕回集體戶的時候,我才發覺自己累得渾身汗津津的。洗完小根蒜,同學們也陸續回到集體戶了。餐桌上,同學們看見那么多小根蒜和二大碗內的鹽水,一個個表情樂滋滋的,高粱米飯吃得津津有味。見此情景,我別提多自豪了,也感覺到饑餓了,吃完一碗高粱米飯,又盛上第二碗坐在餐桌前,才發現桌上的小根蒜已寥寥無幾了。我夾起一根小根蒜,正欲朝嘴里送的時候,眼睛余光瞥見身邊一位女同學,手執筷子,表情沉郁,呆呆地凝視著碗里僅有的幾根小根蒜,眼里滾下淚來。那一刻,我的眼睛也潮潤了,筷子夾著小根蒜,不由自主地送入了她的碗里。然后,我用筷子蘸點鹽水,送入口中。
如今,四十多年過去了,市場上食品琳瑯滿目,青菜品種繁多。但每當我看見小根蒜,都禁不住駐足觀看,它們揪住我的目光,讓我回憶起我的知青時代。
摘自《長春日報》圖/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