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引弟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康復科,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負性情緒及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
李引弟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康復科,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目的針對腦卒中患者采用康復護理干預對負性情緒與神經功能恢復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康復護理干預組,各42例。常規護理組實施常規護理,康復護理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與負面情緒程度。結果 康復護理干預組的負面情緒評分、神經功能恢復評分優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康復護理干預有效改善腦卒中患者的負面情緒與神經功能,值得臨床護理使用。
負面情緒;腦卒中;康復護理;神經功能恢復
急性腦梗死稱為腦卒中,指患者出現腦供血不足或突然中斷導致的腦組織損壞情況,常發生于中老年人,易導致患者殘疾或死亡[1]。加之疾病帶來的痛苦,大多數患者出現焦慮、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導致患者依從性差,影響患者預后效果。本次主要探討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負性情緒及神經功能恢復影響,為此選取我院84例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康復護理干預組,各42例。常規護理組男20例,女22例,年齡50~75歲,平均年齡(54.71±5.23)歲;康復護理干預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52~77歲,平均年齡(55.71±3.23)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護理組:實施常規護理,例如抗抑郁藥物治療、健康宣教、基礎護理、常規心理護理等。
康復護理干預組:(1)心理護理干預,大部分腦卒中患者均會出現焦慮、恐懼、煩躁不安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自身心理特點制定個性化心理護理方案,對患者的傾訴應耐心傾聽,讓患者發泄心中不滿,對患者提出的疑問仔細回答,取得患者信任。(2)肢體功能訓練護理,護理人員正確指導患者床上翻身動作,主要以臥位逐漸改變為坐位護理。在護理過程中動作輕柔,語言溫和,防止過度牽拉、拖拽等動作,減少對關節、軟組織的損害性。協助患者翻身期間囑咐患者動作盡量緩慢,避免因體位改變出現低血壓引起休克可能。完成臥位到坐位護理后,護理人員應正確指導患者進行下床站立,協助患者進行站立保持平衡、步行訓練、拐杖使用方法等。同時加強日常生活能力,例如穿脫衣、閱讀、洗臉等,(3)健康宣教護理,護士根據患者文化程度與理解能力,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改變患者傳統觀念,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能力,告知患者遵醫囑服藥與定期復診的必要性,按照患者病情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保持愉悅心情,正確面對生活。(4)語言訓練護理,腦卒中患者有失語、語言辨別能力差等障礙。患者語言表達能力較差,鑒于此,加強語言訓練顯得很重要。康復護理干預在早期用喉部發出“啊”音準。能發音患者應訓練念字或是詞匯類語言,在語言訓練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耐心多次指導,鼓勵患者克服困難,在最大程度上恢復語言表達能力。
1.3 療效評定
負面情緒:根據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定兩組患者抑郁情緒,正常:<7分;輕度抑郁:8~16分;中度抑郁:17~23分;重度抑郁:>24分。神經功能恢復:根據改良版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總分為45分,輕度:1~15分;中度:16~30分;重度:31~45分。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取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解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程度、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兩組護理前各項評分無差異(P>0.05);護理后,康復護理干預組的負面情緒程度、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程度、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程度、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對比(±s,分)
分組 n 負面情緒程度神經功能恢復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康復護理干預組 42 22.02±11.16 9.46±3.17 38.84±3.47 29.54±3.71常規護理組 42 20.03±10.12 13.76±5.23 37.87±3.50 33.66±3.75
腦卒中是一種腦供血不足或突然中斷導致的腦組織損壞疾病。由于神經細胞供氧不足,將失去身體功能作用,加上大腦死亡細胞不能更換,造成嚴重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同時給家庭與社會帶來經濟負擔。鑒于此,臨床上除實施有效治療外,臨床康復護理干預對患者預后很關鍵。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是對處于恢復期的腦卒中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改善患者肢體麻木與活動障礙等,讓患者機體功能恢復良好狀態,減少疾病復發率[3]。腦卒中患者通過護理人員專業康復訓練可顯著減輕癱瘓癥狀,通過有效溝通與交流,讓腦卒中患者明白疾病的發展與轉歸,對疾病康復富有希望,改變傳統錯誤觀念,有助于疾病恢復[4]。本次研究中,康復護理干預組通過肢體功能訓練護理、心理護理、健康宣教護理后患者不良情緒改善程度優于常規護理組,表明心理護理干預能降低患者焦慮、抑郁、煩躁等情緒發生率。實施康復訓練過程中,根據患者實際病情許可下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進行肢體功能鍛煉,防止肌肉痙攣發生率,康復護理干預組神經功能恢復評分優于常規護理組,表明康復護理干預能改善肢體功能狀態,提升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腦卒中進行康復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后遺癥對患者的影響,提升患者生活能力,降低神經損傷與并發癥,臨床可推廣應用。
[1]孫素娟,趙景茹,趙秀娟,等.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經功能康復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2016,31(4):294-295.
[2]王新德.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3]楊云旭,李 俊.綜合護理干預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6,22(10):1716-1719.
[4]柳蘭仙,方志紅.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神經與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4):536-538.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2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