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飛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全科醫學,安徽 巢湖 238000)
冠心病介入治療的臨床護理及并發癥預防
周燕飛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全科醫學,安徽 巢湖 238000)
目的探討冠心病介入治療的臨床護理及并發癥的預防方法。方法 選取2016年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86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均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加施綜合護理干預,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產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的產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18.60%vs55.8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行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施以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產生,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值得在臨床當中進行廣泛推廣。
冠心?。唤槿胫委煟慌R床護理
冠心病介入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心臟供血不足情況,解決因冠心病而引發的心肌梗死等問題。但受操作技術及操作環境的限制,對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療時還是會不可避免地引發各種各樣的并發癥,影響治療效果,同時也可能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行介入治療時,相關護理人員務必提高防范意識,加強護理,做好并發癥的提前預防和積極應對工作對于患者而言具非常重要的意義[1]。為探討冠心病介入治療的臨床護理及并發癥的預防方法,本案選取86例于我院行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為對象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86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男20例,女23例;年齡34~58歲,平均年齡(43.2±4.3)歲;急性心肌梗死7例,陳舊性心肌梗死24例,心絞痛12例;行PTCA術者19例,行內支架置入術者24例。觀察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36~62歲,平均年齡(43.7±4.1)歲;急性心肌梗死10例,陳舊性心肌梗死23例,心絞痛10例;行PTCA術者20例,行內支架置入術者2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均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加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如下:①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并給予針對性疏導;向患者介紹疾病相關知識、治療方案、治療目的及相關注意事項,一方面解除患者疑惑,另一方面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使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②病情護理: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包括呼吸、血壓、心率、體溫、脈搏等;術后患者被送入監護室后,護理人員應即刻檢查患者情況,包括敷料的干燥情況、是否存在皮下血腫或出血等情況;定期觀察患者肢體,并為其按摩術肢,促進術肢血液循環,以免出現靜脈血栓;給予患者一周的低分子肝素鈉治療,用量每12 h4250U,同時每天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療,用量: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并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情況。③并發癥預防護理:心律失常:術中嚴密觀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壓等變化,若患者出現心律失常則應立即讓其平臥,并給予吸氧,以靜脈推注方式給予阿托品,用量0.5~1.0 mg,同時給予大量補液,以幫助患者恢復心律正常;低血壓:術后嚴密監測患者血壓,若患者出現低血壓,則應立即采取靜脈推注方式給予阿托品,或是采取靜脈滴注方式給予硝酸甘油,注意滴速;穿刺部位出血:術中將動脈鞘管拔出后即以加壓包扎或是壓迫止血等方式處理穿刺點,若出血嚴重可于拔管后1 h實施肝素抗凝治療;血腫:血腫多因包扎過緊而引起,處理時重新包扎并擠壓血腫,同時抬高患肢以加快血腫的消散即可。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產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冠心病介入治療后,患者所產生的并發癥主要有心律失常、低血壓、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腫等。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的產生率為18.60%,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的產生率為55.81%,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產生情況比較[n(%)]
冠心病死亡率較高,且發病率正逐年上升,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當前,冠心病多采取介入治療方式。冠心病介入治療雖具較高安全性、治療效果顯著、術后恢復快等優勢,但其屬創傷性治療,術中及術后仍會出現各類并發癥,如心律失常、低血壓、血腫、穿刺部位出血等,若未及時發現并進行處理,不但會影響患者治療效果,而且還可能會危及患者生命[2]。為此,相關護理人員必須充分了解冠心病介入治療后并發癥產生的相關危險因素,并提前做好預防護理工作,以盡量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產生,促進患者術后康復。
本文研究顯示,相比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行綜合全面干預的觀察組其術后并發癥的產生率明顯更低(18.60%vs55.8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觀察組患者接受了全面、綜合性的護理干預,心理護理有利于穩定患者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病情護理有效預防了患者術后發生皮下血腫或是出血情況;各類并發癥的預防護理大大降低了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產生。與傳統常規護理比較,綜合護理干預具一定的預見性,可有效預防術后不良并發癥的產生,改善患者預后,加強了介入治療的臨床療效,也有利于患者術后的快速康復。
綜上所述,冠心病介入治療雖會引起各類并發癥,但只要護理人員做好相關護理工作,及時發現并采取相應處理措施,就可有效預防和控制并發癥,促進患者術后康復。
[1]鄭 璐.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患者的護理經驗總結及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3):238-238.
[2]曾愛軍.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后并發癥的預防與護理[J].社區醫學雜志,2014,12(13):77-78,84.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
B
ISSN.2096-2479.2017.21.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