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小云
(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人民醫院骨科,云南 文山 663300)
骨科危重患者護理中實施傷害控制對其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探討
蔣小云
(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人民醫院骨科,云南 文山 663300)
目的探討骨科危重患者護理中實施傷害控制對其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骨科危重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隨機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49例。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根據傷害控制治療不同階段展開護理工作,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致殘率等指標。結果 兩組患者并發癥、死亡、致殘等例數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住院時間、術前準備時間均明顯短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骨科危重患者護理中實施傷害控制,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骨科危重;傷害控制;并發癥發生率
骨科危重患者傷情嚴重,而且往往合并具有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等病癥,具有較高的致殘率[1]。我院采用骨科危重患者護理中實施傷害控制,取得顯著效果,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及致殘率,現選取2016年7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骨科危重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骨科危重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均屬于危重患者,NISS評分超過16分,生命垂危;排除未簽署知情同意書、顱腦損傷、胸腹部臟器受損嚴重等患者。按照數字隨機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49例。參照組男25例,女24例;年齡26~67歲,平均年齡(43.69±1.69)歲;骨折類型:27例四肢骨折,22例骨盆骨折;損傷程度:29例嚴重不全癱,20例完全癱瘓。研究組男27例,女22例;年齡28~68歲,平均年齡(43.98±1.34)歲;骨折類型:28例四肢骨折,21例骨盆骨折;損傷程度:30例嚴重不全癱,19例完全癱瘓。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嚴密觀察患者意識、病情、脈搏、血壓等情況;協助醫師進行處理,術后嚴密觀察引流液性質、顏色、量等情況;強化飲食護理等。研究組實施傷害控制,在不同階段給予不同護理,具體內容為:(1)第一階段護理。嚴密觀察呼吸音、血壓等情況,構建靜脈通路,實施保溫護理,確保呼吸機溫度保持在40℃;對患者口腔與鼻腔分泌物進行清除;幫助患者置入導尿管,而且觀察出入量、顏色、形狀等情況[2]。(2)第二階段護理。在此階段,護理人員嚴密監測患者的體溫,調整室內溫度,遮蓋患者的非手術部位,減少體體溫發生率。于此同時,護士需要進行酸堿平衡監測,究其原因在于,此類患者極易發生代謝酸中毒,必須強化監測。此外,此階段,護理人員需要做好術前準備,包括皮膚清潔、禁飲食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手術治療的方式、注意事項,安慰患者,耐心為患者解答疑惑,緩解其負性情緒,進而使其積極配合治療[3]。(3)第三階段護理。在此結算,護理人員需要觀察患者是否存在疼痛、腫脹等情況,觀察下肢部位皮膚顏色、體溫等,鼓勵患者進行適量功能鍛煉,遵循由少到多、由易到難得原則展開功能鍛煉,早期可進行簡單功能鍛煉,必須手指屈伸、握拳、擴胸等。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并發癥發生率、致殘率、MOF發生率及ARDS發生率等[3];(2)觀察患者住院時間、術前準備時間等。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選取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并發癥發生率、致殘率等
兩組患者并發癥、死亡、致殘等例數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08%(2/49),對照組為24.49%(12/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死亡和致殘情況對比[n(%)]
2.2 住院時間、術前準備時間
研究組住院時間、術前準備時間分別為(5.25±0.12)周、(28.69±0.26)min,對照組分別為(12.52±0.17)周、(52.02±0.30)min,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傷害控制(DCO)理論主張給予危重患者進行出血控制,再對其軟組織損傷展開處理,待其生理基本穩定后再展開針對性手術治療。該種理念的核心是給予不穩定患者進行損傷處理,待穩定后再實施手術治療,進而改善預后效果。本次研究中,研究組護理中實施傷害控制,在不同階段實施針對性護理,避免代謝中毒、體溫下降、死亡等情況。結果表明,兩組并發癥、死亡、致殘等例數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給予傷害控制,可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致殘率。于此同時,本次研究還表明,給予傷害控制,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及術前準備,這有利于減輕患者的負擔。
綜上所述,對骨科危重患者護理中實施傷害控制,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在骨科臨床中推廣。
[1]張海玲,陳瓊芳,黃婷婷.傷害控制在骨科危重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7):80-82.
[2]肖慈立.淺析傷害控制骨科學的臨床應用及護理[J].中國衛生產業,2014,7(8):7-8.
[3]劉志剛.損傷控制骨科(DCO)在骨科損傷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3(8):169.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1.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