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建珍
(江蘇省寶應縣婦幼保健院,江蘇 揚州 225800)
小兒高熱驚厥危險因素的探討及門診護理干預分析
倪建珍
(江蘇省寶應縣婦幼保健院,江蘇 揚州 225800)
目的研究小兒高熱驚厥危險因素,且提出門診護理有效干預措施。方法 選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48例小兒高熱驚厥患兒,將其隨機分為為參照組與實驗組,各24例。分析高熱驚厥高危因素,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實驗組實施門診護理干預,并分析對比經不同護理后兩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和疾病復發率。結果 實驗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為100%,高于參照組的75%,且疾病復發率為4.16%,低于參照組的29.16%,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門診護理干預應用在小兒高熱驚厥臨床護理中的效果顯著,可降低疾病復發率,提升家屬滿意度。
小兒高熱驚厥;危險因素;門診護理
高熱驚厥是常見兒科急癥,復發率比較高,高熱、意識障礙、全身肌群強直性痙攣、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牙關緊閉、口唇發紺、口吐白沫等為主要臨床表現,持續時間范圍為幾分鐘至幾十分鐘[1],反復發作或者長時間驚厥可能損害腦部,嚴重的可能發生殘疾,對患兒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F分析48例小兒高熱驚厥患兒,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48例小兒高熱驚厥患兒,體溫均在38.5~40℃,且年齡低于3歲,排除肝腎功能嚴重異常、精神異常、心血管嚴重疾病等患兒。將患兒隨機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各24例。參照組女11例,男13例,年齡5個月~3歲,平均年齡(1.65±0.32)歲,初次驚厥17例,復發7例,發作持續時間超過10 min 6例,發作持續時間低于10 min 18例。實驗組女12例,男12例,年齡3個月~3歲,平均年齡(1.89±0.47)歲,初次驚厥18例,復發6例,發作持續時間超過10 min 5例,發作持續時間低于10 min 19例。兩組患兒基礎資料(發作持續時間、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本次收治的48例高熱驚厥患兒的基礎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危險因素包括家族史、體溫、性別以及年齡等。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實驗組實施門診對癥護理,(1)門診降溫護理。醫護人員挪動患兒到通風良好位置,給予物理降溫與藥物降溫。藥物降溫,肌肉注射賴氨匹林或者使用泰諾林,如果患兒發病,可以利用針直接刺入人中阻止抽搐;物理降溫,在患兒頭部放置冰袋予以冷敷,利用35%乙醇擦拭腹股溝、腋窩、肘窩等部位,不可擦拭患兒前胸、后頸、腹部,利用35%乙醇對患兒四肢進行擦拭,以便于進行良好散熱。(2)生活護理。護理人員松開患兒衣扣和衣領,選取患兒平臥位,將頭部偏向一側,確?;純汉粑〞?,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利用壓舌板避免咬傷舌頭,看好患兒遠離堅硬物體,防止患兒抽搐發生二次傷害。(3)心理護理。在患兒入院后醫護人員需要疏導不良情緒,詳細為患兒家屬闡述疾病相關知識,緩解家屬焦慮情緒,促使家屬可以全面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安撫患兒情緒,避免劇烈掙扎及惡化病情。(4)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詳細為患兒家屬詳細闡述疾病知識,告知家屬家中需要配有退熱藥、體溫計、乙醇、棉球、壓舌板等醫用物品,指導患兒家屬正確進行降溫。(5)出院指導。護理人員告知家屬患兒出院之后可能出現的情況,告知家屬給予患兒均衡的營養,注重患兒個人衛生,做好保暖措施。
1.3 觀察指標
以我院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統計分析兩組患兒家屬對治療的滿意度,分析患兒出院1年內的復發率。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為100%,顯著高于參照組的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n,%)
2.2 兩組患兒疾病復發率
實驗組疾病復發1例,復發率為4.16%,參照組疾病復發7例,復發率為29.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4000,P<0.05)。
高熱驚厥是因體溫驟然上升,腦神經細胞發生異常放電導致的發作性抽搐,不少研究人員發現該疾病可能與感染、年齡、高熱、遺傳等因素有關,高熱驚厥年齡特點極有可能與中樞神經系統情況有關,兒童腦部組織不健全,但是需要高含氧量,神經細胞結構相對簡單,皮層不能完全分化,缺少髓鞘,抑制功能相對較差,容易擴散興奮,進而降低驚厥閾值[2-3]。小兒高熱驚厥是因高熱引發驚厥的一種特殊綜合征,研究顯示,發熱是引發驚厥的條件,發熱程度與驚厥存在關系,驚厥中高溫是危險因素。發熱感染可能提升神經細胞興奮性,容易誘發驚厥,其中最為常見的為消化道感染與呼吸道感染[4]。患兒初次發病因年齡比較小,十分容易復發,與嬰幼兒大腦皮質功能不健全、神經傳導分化不完善、未形成神經髓鞘、沖動易泛化,提升內環境刺激敏感度,降低驚厥閾值等有關。在臨床護理中給予患兒基礎護理,保持室內干凈、整潔,防止過多刺激,護理中需要動作輕柔。對于因感染引發體溫超過39℃的患兒,因驚厥產熱比較多促使體溫滯留于39℃,護理人員應該對體溫進行準確測量,在謹遵醫囑下肌肉注射安痛定,此外利用30%~50%的酒精進行擦拭[5],予以冰敷降溫處理,在腋下、頸旁等部位放置冰袋,對患兒冰敷過程中需要避免凍傷,且30 min后重復檢測患兒體溫,直到溫度恢復正常。護理人員也需要詳細為家屬闡述疾病有關知識,值得患兒家屬正確進行健康指導,告知誘發因素,提出有針對性合理解決措施[6]。
經筆者不斷研究顯示,實驗組患兒疾病復發率、護理滿意度等指標顯著優于參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小兒高熱驚厥危險因素包括家族史、體溫、高熱及年齡等,因此臨床上需要依據高危因素給予患者對癥護理,降低疾病復發率,改善患兒生存質量。
[1]張學軍.小兒高熱驚厥危險因素的探討及門診護理干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2):3454-3456.
[2]翟明媚,邱 爽,周紅艷,等.小兒高熱驚厥危險因素的探討及門診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0):134-135.
[3]陳水清.小兒高熱驚厥危險因素的探討及門診護理干預[J].保健文匯,2016,(2):36.
[4]馮 維.小兒高熱驚厥危險因素的探討及門診護理干預[J].飲食保健,2015,2(15):72-73.
[5]史紅萍.小兒高熱驚厥的相關危險因素及護理干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2):223-225.
[6]袁海英.小兒高熱驚厥危險因素與護理方式初步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3):247.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21.1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