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紅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6)
·護理管理·
PDCA循環法在放射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曾小紅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6)
目的研究PDCA循環法在放射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方法 選擇某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放射科收治的209例患者,將其分為實驗組109例采用PDCA循環法進行安全管理,對照組100例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對比兩組護理管理及服務情況。結果 實驗組出現不良反應9例、候檢時間為(21.24±3.29)min、護理滿意評分為(92.52±1.21)分,均優于對照組的21例、(45.53±10.31)min、(83.62±6.5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PDCA循環法應用于放射科安全管理其主要影響有保障安全、優化服務管理,為患者提供良好就醫保障的同時,同步完善了諸多放射科其他的管理工作。
PDCA循環法;發射科;護理安全管理;應用
醫院中的放射科室是臨床診療最重要的部分,患者疾病診斷、治療、復查等各個環節,都需要通過放射科的醫療配合,就放射科相關儀器設備檢查結果來評價與判斷[1]。近些年,引入放射科的設備、技術更新速度很快,在確保這些儀器設備科學安全使用的情況下,還需要相對應的完善護理服務,以提高臨床之間的醫患配合、護患配合。
1.1 一般資料
選擇某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放射科收治的209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實驗組109例和對照組100例。其中男146例,女63例,年齡28~78歲,平均年齡(53.34±4.25)歲。接診前,患者所表現出的疾病情況被醫生了解確認,需要接受放射科室診療服務,該服務建議患者均在主觀意識清醒的情況下同意,無異議。
1.2 研究方法
患者進入放射科后,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方式方法與其他科室臨床護理無過多差異,集中表現為;輔助安排、指導建議、監督配護等。
實驗組采用PDCA循環法進行護理安全管理,步驟方法為:一是,計劃(Plan),組建專業的護理服務小組,其主要任務是對放射科一應服務進行質量監督與安排計劃,如:放射科室中常見的風險問題的預防、特殊患者在診療期間的配合安排與想法、護理期間患者有疑問時解答方式及內容的標準與規范等。服務小組要經過討論敲定以上服務內容,其主要目的是通過質量監督與安排計劃,為放射科護理工作提供思想、概念以及執行精神的保障[2]。二是,執行(Do),日常護理服務需要按照護理服務小組所擬定的質量監督標準、安排計劃內容執行,除一線護理服務人員之外,參與護理服務的所有醫護人員都要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強化每個人的風險意識、慎獨精神、溝通能力,以及應急觀念等。執行中每個突發事件出現時,醫護人員都應憑借自身專業能力或安全意識處理、照顧到患者情緒、疾病狀態的同時,將正確真實的情況上報給醫生、護士長,之后做檢查記錄[3]。三是,檢查(Check),對執行護理服務中的每個病例以及病案情況進行及時檢查,對反饋信息進行匯總處理,護理服務小組定期按照既定規程、標準及安排計劃方案到各服務區域抽查、檢驗,如有不足或風險問題出現,需馬上對事件情況或問題展開調查研究,確認責任方、問題原因及處理方案之后,在定期檢查中依然要重點糾錯、重點訪查[4]。四是,處理(Action),放射科室中患者就醫問題出現后的處理也需要按照質量監督與安排計劃內容執行,其操作方法、服務理念、執行精神是確定的,需要護理人員在謹慎思考后作出處理辦法,之后在檢查中檢驗處理結果,敦促改進之后,進入新一輪PDCA循環。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放射科患者在護理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檢查滲漏、碘過敏、誤檢、患者投訴、患者糾紛等;候檢時間,患者所有參與檢查項目等候時間的平均值;護理滿意度,搜集整理病案資料獲取信息,并設計調查問卷,根據患者主觀想法與給出建議,確定護理服務效果及表現[5]。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出現不良反應9例、候檢時間為(21.24±3.29)min、護理滿意評分為(92.52±1.21)分,情況優于對照組的21例、(45.53±10.31)min、(83.62±6.58)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放射科患者護理情況對比
“護理安全”是PDCA循環法應用實踐效果的重要評價標準,工作影響的利弊可以從放射科室日常護理服務中的安全表現、安全保障看出來。資料中,對照組常規護理的服務表現為,不良反應21例、候檢時間(45.53±10.31)min、護理滿意評分(83.62±6.58)分。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對照組的護患關系并不十分和諧、穩定平順,大多數患者都需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侯檢后,才能進行檢查,且對檢查期間的護理服務感到不滿意。相比之下,實驗組在PDCA循環法下接受護理服務時的表現則相差很多,不良反應9例、候檢時間(21.24±3.29)min、護理滿意評分為(92.52±1.21)分。該數據說明,PDCA循環法指導護理安全管理,很好的杜絕了檢查或診療中的風險問題,如:每例患者都會按照既定的檢查安排與計劃進行檢查,患者們的侯檢實踐、侯檢時準備、檢查后的檢查結果獲取等,都是在護理人員指導或輔助下完成的。絕大多數患者在表示對護理服務表示滿意的同時,其病案資料信息也反饋出這些患者并沒有在接受服務的過程中存在不良反應或沖突問題。
根據PDCA循環法,放射科護理安全管理在執行操作中會更具目的性、相關工作及服務措施都會按照步驟和程序走。比方說,放射科在接收患者后,會根據患者的病案情況或病情狀態擬定計劃安排,為患者量身定做診療程序,之后,在執行中,科學的將不同患者的診療方案匯總、監控,患者的侯檢時間會縮短、侯檢過程中患者也不會因為不知曉檢查程序或內容而出現檢查滲漏、碘過敏、誤檢、患者投訴、患者糾紛等不良反應或事件。護理人員在四個環節上對患者的診療工作進行全方位的看護與在旁協助,其護理服務效果自然會呈現出較為完整、科學且安全的表現。又比方說,在計劃、執行階段,隱患風險沒有發現,在檢查、處理階段依然會發現問題,護理安全管理在PDCA循環法的“循環”作用下會不斷監督、檢查、再監督、再檢查,監督檢查的結果直接校驗計劃、執行的結果,所以從這個角度看,PDCA循環法的護理模式雖然有四個環節,每個環節的職能、工作方式方法都不同,但是四個環節的工作表現與結果是交互影響的,這種可以為放射科護理安全管理提供更多的保障與規則,有利于護理安全管理工作在放射科順利推進與推廣[6]。
本組研究證明,就目前的護患關系來看,放射科室在引入PDCA護理服務管理模式是充滿實踐意義的,因為在國內相對擁擠、水平低的臨床醫療環境中,護理服務需要一個規則、原則與標準加以規范,否則就會出現亂象。PDCA為放射科護理安全管理提供了一個規則、原則與標準,讓針對于每例患者的醫療服務在既定的模式和規范下執行操作,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四個步驟抖順利進行,相互牽制、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1]張 芳,張 紅.PDCA改善循環法在放射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5,10:77-78.
[2]金俏俏,李露潔,錢雙雙.PDCA循環法在放射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02:106-107.
[3]信慧敏.PDCA循環法在體檢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5,31:185-187.
[4]梁俊麗,張海生,孫 蕾,等.PDCA改善循環法在放射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有效運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21:195-196.
[5]鄭凱龍.PDCA循環法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04:146-148.
[6]王 敏.PDCA循環法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54:10772+10774.
本文編輯:張 鈺
R472.9
B
ISSN.2096-2479.2017.21.1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