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蘭,何全英,黃粵榮
(欽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西 欽州 535000)
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腫瘤科化療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分析
陳啟蘭,何全英,黃粵榮
(欽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西 欽州 535000)
目的分析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腫瘤科化療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4例腫瘤科化療患者的資料,依據臨床實施的護理管理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32例)實施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32例)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并對比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及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結果 較之觀察組,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較之觀察組,對照組不良事件總發生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腫瘤科化療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可取得滿意效果,且有效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護理風險管理;腫瘤科;化療;效果
護理風險管理指的是將不良事件發生后的消極處理轉變為不良事件發生前積極預防,促使其可更科學、全面的予以處理[1]。由于腫瘤科化療藥物的毒性及刺激性較高,患者于化療期間易產生靜脈炎、組織壞死等一系列不良事件,進而影響臨床護理質量[2]。為此,本研究就選定的32例腫瘤科化療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4例腫瘤科化療患者的資料,將簽署知情同意書者、資料完整者、符合研究標準者納入;將存在精神功能障礙、意識模糊及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排除。依據臨床實施的護理管理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18~74歲,平均年齡(49.67±3.65)歲。觀察組男19例,女13例,年齡19~76歲,平均年齡(50.82±4.11)歲。其中4例乳腺癌,8例腸癌,11例肺癌,16例胃癌及45例食管癌。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方案經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護理人員于患者入院后積極評估其病情變化,并耐心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及醫院規章制度,確保病室環境保持清潔、安靜。觀察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方案為:(1)風險評估:①腫瘤科化療患者因長期承受疾病痛苦及藥物不良反應,加之血管條件差,致使經脈穿刺的難度加大,使得患者心理產生悲觀、焦慮等負面情緒,極易引發醫療糾紛。②因護理人員對輸液操作技術的不熟練,致使靜脈穿刺的成功率降低,這對潛在及現存護理問題的預見不足均造成一定風險;同時化療用藥期間護理人員未及時予以巡查,部分護理人員缺乏責任感,未及時與患者予以心理溝通,導致其對護理工作不滿而引發糾紛。(2)風險預防:①護理人員于患者化療前需全面評估其疾病史與心理狀態,耐心向其說明化療期間藥物的使用方法、可能出現的不良事件及費用等。針對強刺激性藥物需耐心向患者說明置管意義與目的;同時積極予以化療藥物宣教工作,囑其于輸液時切勿擠壓輸液肢體,且輸注高藥物時盡可能不活動。②護理人員需充分掌握化療藥物相關要求,且嚴格遵循規程輸入藥物,科學制定避免藥物滲出預案與處理舉措;依據藥物刺激強度選取相應靜脈;化療結束后予生理鹽水沖刺,避免組織損傷。③化療過程中,嚴格遵循化療雙查制度,由病例核對至化療加藥,最后再到藥物更換,均嚴格實行雙人查對簽名,且于輸注化療藥物時全程配護,當日化療床頭交班,并根據藥物特點予以評估。
1.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3]
針對兩組護理質量評分予以記錄與對比,內容包括書寫規范、護理態度及操作技能,各項滿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護理質量越好。觀察兩組不良事件總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數據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質量評分
較之觀察組,對照組書寫規范、護理態度及操作技能評分均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兩組比較,aP<0.05
組別 書寫規范 護理態度 操作技能對照組(n=32) 74.26±3.58 74.29±2.83 71.56±3.75觀察組(n=32) 91.23±4.57a 89.57±2.69a 89.23±3.26a t 16.5361 20.6890 20.1164 P<0.05 <0.05 <0.05
2.2 不良事件情況
較之觀察組的12.50%,對照組不良事件總發生率為40.63%更高(P<0.05)。見表2。
段,可通過化療將癌細胞有效殺死,但于化療過程中存在較多的不安全因素,故造成的護理風險事件相對較多,因此針對腫瘤科化療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對減少醫患糾紛發生具重要意義[4]。
腫瘤患者屬于弱勢群體,而化療是一項較重要的治療手

表2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情況比較[n(%)]
護理風險管理是指對潛在及現有護理風險予以正確評估,且有系統、組織性的積極預防護理風險發生及風險對醫患導致的不必要損失,以最低成本實現最大安全保障[5]。本研究實施的護理風險管理中,通過強化護理人員各項操作技能及重視程度,護理人員于工作過程中不僅善于發現患者自身所存在的一系列高危風險,而且可主動予以防范,做好一切以患者為主,并為其提供優質的護理干預措施,由以往單純的治療性護理,逐步轉變為健康知識教育、環境護理、心理護理等多方面,促使腫瘤患者于圍化療期間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工作[6]。除此之外,醫院加強對護理人員的風險教育,注重所有環節中不安全因素評估,且積極做好風險預防工作,于護理管理中嚴格監督護理人員工作,不斷提高其職業道德與專科水平,以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有效減少醫患糾紛的發生[7]。經研究綜合分析,結果發現:較之觀察組,對照組書寫規范、護理態度及操作技能評分均更低;同時,較之觀察組的12.50%,對照組不良事件總發生率為40.63%更高。這與王珍珠[8]等人文獻結果一致性較高。進一步驗證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腫瘤科化療患者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但就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因受多項因素制約未加以分析,待進一步調查再作補充。
總結上文,護理風險管理實施于腫瘤科化療患者,不僅能夠提高護理質量,而且有效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徐 靜.雙頭輸液器在腫瘤科化療患者中的應用與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6,13(04):167-168.
[2]汪新菊,潘谷英.臨床護理路徑在腫瘤科化療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14):1952-1954.
[3]趙立民,容桂榮,于春芳,等.標識系統在惡性腫瘤患者化療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華夏醫學,2015,28(06):93-96.
[4]劉榮華.護理風險管理在婦科惡性腫瘤病人紫杉醇化療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6,14(35):3679-3681.
[5]葛利越.護理風險管理在預防惡性腫瘤化療不良事件發生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05):574-577.
[6]魏桂靈.護理風險管理對惡性腫瘤化療患者不良事件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09):78-79.
[7]孫麗霞.護理風險管理對減少惡性腫瘤化療患者不良事件的應用效果及價值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6,1(03):156-157.
[8]王珍珠.護理風險管理在惡性腫瘤患者術后化療中的應用價值[J].河南醫學研究,2015,24(08):137-138.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1.1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