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業(yè)欽,劉艾嬌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180)
專人管理人工氣道在氣道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許業(yè)欽,劉艾嬌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180)
目的對專人管理人工氣道在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分析。方法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治療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全部選用口氣管插管,將其按照住院時間段的不同分為實驗組和觀察組,實驗組應用的方式是人工氣道專人管理,對照組應用的方式是由普通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心理護理以及氣道護理等。隨后對兩組患者出現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可能性,以及濕化效果加以對比。結果 研究數據顯示,實驗組的病人出現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可能性,與對照組相比較低,而且實驗組的患者對氣道濕化的滿意度明顯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常規(guī)的醫(yī)護人員管理方式相比,采用專人管理人工氣道的方式,能夠更加有助于環(huán)責氣道通暢,降低患者出現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可能想,起到更好的氣道護理效果,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意義。
專人管理;人工氣道;護理效果
機械通氣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常用治療方法,人工氣道能夠保住重癥患者保持呼吸暢通。臨床機械通氣的發(fā)展,使相關人員對如何提升起到管理質量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本研究對專人管理人工氣道在氣道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治療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住院時間段的不同分為實驗組和觀察組,各50例。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30~70歲,平均年齡45.8歲,呼吸機應用時間4~12天,平均時間為6.1天。實驗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9~71歲,平均年齡47.6歲,呼吸機應用時間4~12天,平均時間為5.7天,兩組患者的性別與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的責任護士護理模式。
實驗組在采用常規(guī)的責任護士護理模式的基礎上采用專人管理人工氣道,由醫(yī)護人員進行常規(guī)醫(yī)療護理、心理護理以及氣道護理。①氣道管理專員應當具備以下素質:至少五年的重癥病房護理經驗,專業(yè)護理人員職稱;扎實的相關理論基礎水平;可參與危重癥護理工作的的許可證書;除此之外,還應當擁有良好的指導道德素質和工作責任意識。②人工氣道管理專員的工作職責:堅持每天到崗;每日定期排查氣道管理情況;對氣道情況、濕化程度加以動態(tài)評估;每天分時段為患者口腔、氣管、氣囊壓力加以檢查;嚴格遵守衛(wèi)生標準,對呼吸機管道進行定期換新、消毒;開展脫機測試和觀察。
1.2.2 評價方法
①比較兩組患者在護理后出現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概率,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氣道濕化效果。②氣道濕化程度評價指標:如果氣管內無結痂現象出現,患者分泌物能夠順利通過吸引管,患者情緒較為穩(wěn)定,則表示患者氣道濕化效果較好;
若患者痰液粘稠,氣道內有結痂且清理困難,難以將氣道內痰液一次性洗出,而且患者表現出呼吸不暢、情緒不穩(wěn)定的癥狀;或者分泌物過于稀薄,患者頻繁咳嗽,則表示濕化效果較差。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1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發(fā)病率比較
對照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病率高于實驗組患者發(fā)病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病率比較
2.2 兩組患者濕化效果比較
對照組患者滿意濕化效果率低于實驗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氣道濕化效果比較
當前我院的重癥病房采用的是責任制護理模式,每日由責任護士為患者加以輪班制全天候的全方位護理,護理內容涵蓋醫(yī)療、藥品、心理、管道等各方面內容,但是這種護理模式的不足之處在于,無法對患者進行全程監(jiān)護。另外由于部分護理人員缺乏足夠經驗、技術水平不足、崗位輪換頻繁等原因,導致患者的人工氣道管理效果并不理想。這引起了國內外醫(yī)護人員的關注與重視。如果機械通氣時間超出合理范圍,那么將會增大患者出現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可能性,容易與人工氣道相阻礙,對人體的正常呼吸道功能造成影響,導致患者出現咳嗽、噴嚏等癥狀,這為細菌進入人體呼吸道提供了便利條件,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隱患。近年來機械通氣相關研究成果逐漸增多,醫(yī)學界找到了利用機械通氣治療重癥呼吸衰弱患者的關鍵。在護理過程中選用具備成熟護理經驗,熟練掌握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相關理論知識,且具備專業(yè)操作水平的專業(yè)醫(yī)護管理人員。氣道專管人員要每天在固定時間段內對氣道插管環(huán)責進行動態(tài)監(jiān)管,及時發(fā)現患者氣道中出現的血痰、結痂等現象,防止脫機、拔管等情況的出現。并對責任護士的工作質量加以評價,促進經驗不足的醫(yī)護人員盡快成長[2]。
綜上所述,采用專人管理人工氣道的方式與常規(guī)護理方式相比,能夠更加有助于環(huán)責氣道通暢,降低患者出現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可能想,起到更好的氣道護理效果,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意義。
[1]沈麗英,鄒曉月.環(huán)節(jié)管理在人工氣道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浙江醫(yī)學,2016,05(06):369-371.
[2]蔡軍峰,袁 茜.專人管理人工氣道在氣道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6,32(05):3403-3404.
[3]丁紅美,張祝娟,杜麗娟,等.氣囊測壓表在人工氣道氣囊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5,04(07):546-547.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1.1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