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涵
(宜興市善卷骨科醫院,江蘇 無錫 214233)
分析中暑患者的臨床急救與護理
陳玉涵
(宜興市善卷骨科醫院,江蘇 無錫 214233)
目的分析中暑患者的臨床急救與護理。方法 分析我院2016年急診科100例中暑患者的救治情況,總結中暑患者的臨床急救與護理的經驗。結果 100例中暑患者(先兆中暑患者、輕度中暑患者、重癥中暑患者)中95例完全康復出院,救治成功率達到95%。5例死亡的患者均為重癥中暑患者,其中2例患者死于MODS(多臟器功能衰竭),3例并發DIC(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死亡。結論 爭分奪秒的救治和有效的綜合護理可以提高中暑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中暑患者;臨床急救;護理
中暑是由于人體長時間在烈日暴曬或者高溫環境的作用下,人的汗腺功能衰竭、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與水電解質丟失個過多導致人體代謝失序而發病,嚴重者可導致人體多器官功能損傷乃至衰竭,最終殘疾或者死亡。兒童、老人、產婦、體弱多病的人在高溫的環境下比較容易引發中暑,在同樣的氣溫下,濕熱的環境比干熱的環境容易引發中暑。中暑是急癥,病情來勢的較為兇險,特別是重癥中暑患者,這種疾病是需要醫護人員爭分奪秒的救治和有效的綜合護理的。現回顧性分析我科從2016年夏季收治中的100例中暑患者的急救與綜合護理措施,總結如下。
1.1 患者基本資料
此次研究分析的中暑患者共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齡35~85歲,平均60歲。38例患者為持續高溫下工作發病,63例患者是在室內發病,其中14例合并肺部感染,18例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24例合并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先兆中暑患者40例,輕度中暑患者有44例,重度中暑有16例。
1.2 觀察指標
患者中先兆中暑患者主要癥狀有:體溫不超過38.5℃,大汗、胸悶、心悸、頭昏、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輕度中暑主要癥狀為:體溫38.5℃~40℃,皮膚濕冷、大汗、臉色潮紅或蒼白、全身無力、心率快、脈搏微弱、血壓下降、少尿;重度中暑主要癥狀為:體溫40℃以上,心率超過120次/min,除以上癥狀外伴或有煩躁不安、意識喪失、休克。
2.1 預見性護理
因中暑患者病情復雜,且重癥中暑患者病死率、致殘率極高,故醫師要向家屬講明病情和疾病的治療與預后,使他們中暑疾病有正確的認識,能夠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工作,防止并發癥的加重。醫院接診后要立即為患者安排單人房間,限制探視,若患者病情嚴重神志昏迷,應由醫院安排專業人員護理[1]。
2.2 非重癥中暑的合理救治護理
在治療非重癥中暑患者治療時,醫護人員應患者安放于室內通風且溫度維持在20~25℃的空調房間內,讓患者飲用含適當鹽分的清涼飲用水,同時叮囑患者要臥床休息。必要時醫護人員要給患者靜脈輸注葡萄糖水、生理鹽水,也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預防發生嘔吐物窒息的現象,直到患者患者的精神狀態能夠由煩躁不安到能夠保持清醒。
2.3 重癥中暑的綜合護理救治
2.3.1 降溫
①酒精降溫:將患者安置在溫度23~25℃的空調病房里,把患者衣物脫掉,使用酒精含量為5%~10%的冷水擦拭患者全身的皮膚,護理人員要注意邊擦邊按摩患者的皮膚,利于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散熱。給患者的頭部戴上冰帽,在患者四肢大血管暴露的部位放上包了毛巾的冰袋,同時護理人員要注意不要將冰袋放置在患者足心及腹部,防止意外突發。②溫水擦浴降溫:用含有適當溫水的毛巾擦洗患者全身,使患者皮膚留下水漬,通過皮膚上的水分蒸發來達到降溫的效果,不要將患者放置在涼水中浸泡,這樣只會加重病情。③藥物降溫:用5%葡萄糖鹽水500 mL稀釋氯丙嗪25~50 mg靜脈輸注,在2小時內滴完,在使用藥物降溫時醫護人員要隨時觀察患者血壓的變化情況,若血壓在明顯下降,應按情況將注射液減速或停藥[2]。
2.3.2 呼吸系統的護理
醫護人員要注意保持中暑患者呼吸道的通暢,防止發生窒息狀況。幫助患者保持去枕、平臥姿勢,頭部偏向一側,用吸引器快速清除患者口腔及呼吸道的嘔吐物、分泌物;要時刻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是否有缺氧的征兆,患者呼吸困難的話醫護人員可用呼吸輔助器幫其通氣。
2.3.3 循環系統的護理
醫護人員應重癥中暑患者時刻的床邊監護,時刻觀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及血壓的變化,對心電解異常、休克、心律失常的患者給予重點監視,防止患者心力衰竭等并發癥的發生;醫護人員要注意患者的意識狀態,定時嚴格的觀察患者瞳孔對光發射的變化,使用腦電圖幾腦CT檢查病情有變化的中暑患者,明確中暑患者的顱內壓情況,避免腦水腫的病癥發生[3]。
100 例中暑患者中治愈95例,救治成功率達到95%。5例死亡的患者均為重癥中暑患者,其中2例患者死于MODS(多臟器功能衰竭),3例并發DIC(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死亡。見表1。

表1 中暑患者臨床療效(例,%)
中暑常在在高溫和濕度較大的環境下發生,一般年老體弱,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比較容易促發此病。除此之外人們久病臥床,過度疲勞,產婦及嬰幼兒,長時間逗留在空氣潮濕溫、通風不良及溫度較高的室內也易發生[4]。
在高溫環境下的工作人員應注意合理的調節生活和做好耐熱鍛煉,要注意防止熱源的直接輻射,戒煙少酒,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多吃含有維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
中暑重在預防,孕婦、嬰幼兒、老年人、有慢性疾病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醫生提倡在高溫季節要盡量減少外出活動。
相關人員在電視等媒體需要增加高溫天氣的預警,提醒市民做好中暑預防準備;社區需要普及防暑安全教育,提高公眾的中暑預防水平,相關人員應采取有效措施,一旦有人出現中暑先兆,應及早就診。
[1]郝 冉,王 艷.夏季越野訓練中暑的預防及急救護理[J].醫學信息,2015(19):104.
[2]蔡文霞.中暑患者的急救護理體會[J].中國處方藥,2015(4):142-143.
[3]王記碩.46例中暑患者急救治療與護理觀察[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5(10):172.
[4]楊 娟,孫邦旭.62例中暑患者的院前急救及護理體會[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5(5):441-442.
本文編輯:王 琦
R59;TP3
B
ISSN.2096-2479.2017.32.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