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琴
(山西省兒童醫院,山西 太原 030013)
新生兒護理中的危險因素與防控對策分析
張太琴
(山西省兒童醫院,山西 太原 030013)
目的分析在進行新生兒護理時的危險因素,及其防控措施。方法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新生兒科室的新生兒15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常規組和實驗組,各75例。常規組行常規護理,實驗組行護理加強。結果 常規組發生不良狀況率為21.33%,實驗組發生不良狀況率為6.67%;常規組護理滿意度為66.67%,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6.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對新生兒護理中各項危險因素進行針對性處理,使不良狀況率得到明顯降低,同時有效提升護理滿意度。
新生兒護理;危險因素;防控對策
與成年人相比,新生兒對外界病毒的免疫能力較低,需要進行一定的關注,然而由于部分醫院對于新生兒護理工作人員的缺乏,使工作中的很多危險因素不能得到處理,從而發生不良狀況,需要進行加強。
1.1 一般資料
選取2 0 1 6年3月~2 0 1 7年2月我院新生兒科室的新生兒15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常規組和實驗組,各75例。常規組男40例,女35例,出生時間均在1周內,平均出生時間(3.26±0.78)天,體重1.5~4.3 kg,平均體重(2.76±0.93)kg;實驗組男38例,女37例,出生時間均在1周內,平均出生時間(3.03±0.69)天,體重1.8~4.2 kg,平均體重(2.68±0.86)kg。兩組嬰兒性別、出生時間及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各種基礎內容,例如注射藥物,幫其翻身等。
實驗組給予護理加強,利用護理風險措施實施護理,同時不斷分析護理中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針對其進行護理加強,對護理進行全程監督,對其中各項問題一經發現立即處理,盡量避免問題的進一步深入,具體如下。
其一:將實現護理管理的各項制度進行加強。首先需要將其護理過程進行規范化,制定出明確的制度,使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行的更加有序,同時需要將其進行交接班時的各項政策嚴格化和精細化,盡量避免因為交接班信息偏差造成失誤,其次,還應該對其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一系列針對措施,避免出現問題時解決失誤,使其影響得到一定程度的擴大,最后,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激勵政策,使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1]。
其二:對醫護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根據科室成員的分布情況,分層進行人員管理和培訓,同時需要對其法律常識進行加強,使其明確患者具有的各項權利,明確自己身上背負的巨大責任,同時也使其對自身的權利得到一定的了解,可以利用法律手段對自己的權利進行保護。
對溝通技巧進行強化,在所有的醫患矛盾中,有一大半的原因都是因為溝通問題,因為溝通不暢,加之醫院壓抑的氣氛,很容易使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激化矛盾,對醫院發展帶來一定不良影響。
最重要的是對其專業技能進行強化,專業知識是護理人員發展的核心條件,需要對其進行不斷地強化,需要定期展開專業培訓,使其專業素質得到不斷的強化,將其在進行護理工作時的專業盲點和誤區得到一定的改善,同時還需要進行不定期的專業考核,使其對培訓過程中的知識進行不斷地強化,同時可以對考核成績優異的人員進行一定程度的獎勵,使其主動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進行培訓學習時,也更加具有積極性[2]。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
2.1 不良事件
常規組發生臀紅4例(5.33%),院內感染5例(6.67%)[3],腕帶松脫、字跡不清晰2例(2.67%),產生醫患矛盾5例(6.67%),不良狀況率為21.33%;實驗組出現腕帶松脫2例(2.67%),產生醫患矛盾3例(4.00%),不良狀況率為6.67%。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良狀況發生情況比較[n(%)]
2.2 護理滿意度
常規組家庭對護理過程表示非常滿意23例(30.67%),較滿意27例(36.00%),不滿意25例(33.33%),總滿意度為66.67%;實驗組家庭對護理過程表示非常滿意37例(49.33%),較滿意35例(46.67%),不滿意3例(4.00%),總滿意度96.00%。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程度比較[n(%)]
通過對新生兒護理中各項危險因素的針對性處理,可以使護理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4]。本文結果顯示,常規組不良狀況率為21.33%,高于實驗組的6.67%;且常規組護理滿意度為66.67%,低于實驗組的96.00%。基于此,加強護理對于新生兒的健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新生兒普遍存在的免疫力低,對其護理帶來了一定難度,通過護理加強,在一定意義上可以使護理中的各項問題得到改善,對醫患關系的緩解具有重要的意義。
[1]鄧 莎.新生兒護理危險因素分析與防范措施[J].當代醫學,2015,21(29):88-89.
[2]董甜甜.淺談新生兒病房護理危險因素及干預對策[J].飲食保健,2015,2(10):140-141.
[3]馬微豐,岑雷音.新生兒院內感染危險因素及護理對策[J].健康研究,2015,(3):340-341.
[4]王永利.新生兒護理危險因素及其干預策略探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20):227-228.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3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