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佃梅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科,江蘇 連云港 222006)
護理風險管理在精神科封閉病房的應用價值
王佃梅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科,江蘇 連云港 222006)
目的探究在精神科封閉病房內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效果,以分析其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46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3例。觀察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在住院期間,對比患者護理意外事件的發生情況,在出院時,調查和分析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 住院期間,觀察組出現護理意外事件發生率為4.34%,低于對照組的30.43%,且出院時家屬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價中,觀察組滿意率為91.30%,高于對照組56.6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精神科封閉病房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能夠顯著改善科室護理意外事件的發生情況,提升患者及家屬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對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具有較高的實際應用價值,可進一步推廣。
精神科;封閉病房;護理風險管理;應用效果
精神科患者由于精神癥狀的影響,其思維、情感、意志、行為等各方面表現異常[1],為護理工作帶來了較多不確定的危害因素,因此,精神科護理工作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及家屬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因此,對精神科封閉病房的患者加強風險管理,以降低護理過程中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提升護理工作質量,對保證患者的身體健康有重要意義。為了進一步保障精神科封閉病房護理工作的安全性,本次研究特選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精神科精神分裂患者46例,分析其常規護理和護理風險管理不同情況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46例,均為男性,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3例。觀察組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46.1±4.9)歲;對照組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47.5±5.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管理,根據患者的疾病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基礎護理干預,包括必要的健康指導和日常照護[2]。
觀察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主要包括:(1)制定風險評估單。由護理專家進行制定,評估單中的內容主幫擴暴力風險、自傷輕生風險、逃跑風險等[3];(2)意外傷害風險管理。針對患者的意外傷害行為,主要分為:暴力行為,即患者出現砸毀物品、傷人等行為,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要求嚴格按安全管理制度檢查患者是否擁有刀具等銳器以及繩索等物具,同時對醫院病房、辦公室、治療室等的門窗進行檢查,及時上鎖,存在損壞及時進行修復,避免患者出現暴力行為;外逃行為,護理人員在外出檢查、戶外活動時要嚴格管控患者活動范圍,夜間加強巡視,發現患者存在出逃企圖的,要嚴密監控,一旦出現外逃,立即通知家屬等取得配合,積極尋找;輕生行為,患者出現輕生傾向后,護理人員要積極進行心理干預,同時輔以藥物治療,對患者行必要的保護性約束管理,避免出現輕生;(3)口服用藥風險管理。用藥時,由護理工作人員集中患者,按秩序排隊服藥,服藥后對患者的口腔、舌下進行檢查,確保正常服藥,服藥后對患者進行20~30 min的觀察,避免患者吐出藥物,影響治療效果;(4)護理人員風險管理。強化對護理人員業務知識和護理風險意識的考核和管理,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執行,確保護理安全[4]。
1.3 觀察和評價指標
在患者住院期間,對比其護理意外事件的發生情況;在患者出院時,調查和分析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通過調查問卷方式進行分析,由醫院專業護理人員自制調查問卷,滿分為100分,總分80分以上為滿意,其余則為不。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過程中意外事件的發生情況
住院期間,觀察組護理意外事件發生率為4.34%,低于對照組的30.43%(x2=5.447,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意外事件發生情況(n,%)

表2 兩組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n,%)
2.2 兩組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家屬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價中,觀察組滿意率為91.30%,高于對照組的56.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215,P<0.05)。見表2。
精神科患者由于大腦活動出現紊亂,其思想、行為活動異于普通患者,為護理工作帶來了較高的難度和風險,意外傷害事件發生率居高不下。風險管理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護理工作,顯著降低了護理工作的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將其應用于精神科護理,為患者提供更為安全、有效,更有尊嚴的護理服務,為患者的病情康復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5-6]。
精神分裂作為精神科常見的疾病之一,本次研究中,針對精神分裂的患者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探究其在精神科封閉病房的應用情況,通過制定危險評估表[7],重點評估風險人群,開展對意外傷害的風險管理,盡可能為患者營造了安全的病房環境,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加強用藥管理,避免患者因抵觸情緒不肯準時、按量服藥,影響治療效果;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不斷提升護理工作質量,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意外事件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護理,家屬滿意度較高,應用效果甚佳。
綜上所述,對精神科封閉病房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能夠顯著改善科室護理意外事件的發生情況,提升患者及家屬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劉 寧,孔 鵬,鄭蟬燕,等.優質護理服務在老年精神科病房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2):154-156,159.
[2]葉曉娟.精神科封閉病房開展優質護理的實踐與成效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8):182-183.
[3]鄭益嬌.護理風險管理在精神科封閉病房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6,11(09):134-135.
[4]阮靜瑩,羅薇薇,鄧靜.風險管理理念在精神科護理流程再造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28):167-169.
[5]王 艷.持續質量改進對精神科護理風險管理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29(21):263-264.
[6]李麗君,董雙華.老年病房護理管理中持續質量改進策略的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93(2):193-196.
[7]董蓉娜.淺談持續質量改進措施在精神科護理風險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23):148-149.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32.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