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霞,張勁松,李 玫*,黃慧敏,陳旭鋒,孫 昊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醫學中心,江蘇 南京 210029)
可視喉鏡聯合PETCO2監測在急危重癥患者氣管插管中的應用
高永霞,張勁松,李 玫*,黃慧敏,陳旭鋒,孫 昊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醫學中心,江蘇 南京 210029)
目的觀察可視喉鏡聯合PETCO2監測在急危重癥患者氣管插管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急危重癥需氣管插管的患者81例隨機分為兩組,分別采用可視喉鏡聯合聽診器(A組40例),可視喉鏡聯合呼氣末二氧化碳(B組41例)行氣管插管。觀察兩組患者插管首次成功率、判斷導管位置準確率及判斷導管在位時間。結果 觀察兩組患者插管首次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組判斷導管位置準確率優于A組(P<0.05),B組判斷導管在位時間顯著優于A組(P<0.05)。結論 可視喉鏡聯合PETCO2監測在有效保障提高一次氣管插管成功率的同時,又能準確迅速的判斷導管的在位情況,是急診危重癥患者經口氣管插管的好方法。
可視喉鏡;呼氣末二氧化碳監測;氣管插管
氣管插管是有效維持呼吸道通暢,進行有效通氣的重要急救措施,氣管插管能否迅速、準確的置入是搶救成敗的關鍵[1]。在急診操作過程中,由于患者發病急、病情重、口咽部有分泌物或血塊等堵塞使得操作難度增加,依靠操作者不斷累積的臨床經驗進行盲插或者反復插管,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臨床風險,甚至導致患者的死亡[2]。可視喉鏡因具有喉部顯露清晰,可以減小對舌根部和咽喉部的機械刺激,國外研究者[3]應用于困難氣道插管的患者。氣管插管后能夠迅速準確的判斷氣管導管的位置,能夠有效的避免嚴重并發癥的發生[4],聽診法以其簡便、快捷、無創等優點,仍是臨床常用的判斷氣管導管位置的方法。我科采用PETCO2監測聯合可視喉鏡在急診急危重癥患者插管中應用,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急診收治的需緊急氣管插管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氣管插管指征:呼吸窘迫且呼吸頻率(RR)≥30次/min或≤8次/min、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80%、動脈血氧分壓(PO2)<60 mmHg或二氧化碳分壓(PCO2)≥50 mmHg,符合標準的患者共81例,年齡19~72歲,平均年齡(46.2±7.3)歲,其中男36例,女45例,按就診序號隨機分為采用可視喉鏡聯合聽診器組(A組40例),可視喉鏡聯合呼氣末二氧化碳監測組(B組4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患者取平臥位,常規面罩給氧10 L/min,中心負壓150 mmHg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均靜脈注射得普利麻1 mg/kg,達到RASS評分-2~-3分,操作醫生左手持可視喉鏡,將鏡片自患者右側口角進入,通過門齒沿著舌中線送入口腔,通過視屏觀察調整可視喉鏡鏡片在咽部的位置,清晰的暴露聲門,操作者右手將準備好的氣管導管(利用導引鋼絲將導管塑形成“J”形,彎度在60°左右)從患者右側口角沿可視喉鏡引導槽向前推進,在可視狀態下將導管送入聲門,拔除導引鋼絲,把氣管導管送至合適的深度,退出喉鏡。B組使用PETC02監測采用主流型, 插入PETC02模塊后將傳感器放置于無氣流處,預熱2~3 min后進行調零,調零完成后將傳感器串聯于氣管插管口直接從患者的氣管插管口采集自體內呼出的C02氣體,確定導管在位后妥善固定氣管導管。A組操作前患者準備、吸氧、吸痰、用藥及保留自主呼吸同B組,插管結束后聽診兩肺鎖骨下區域、腋中線第五肋間及上腹部判斷氣管導管的位置。
1.3 觀察指標
(1)記錄氣管插管一次、二次、三次及以上的成功率;(2)觀察兩種判斷導管在位方法的準確率;(3)觀察兩種方法判斷導管在位的平均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氣管插管首次成功率、判斷導管位置準確率及判斷導管在位時間的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插管成功率、導管位置準確率及導管在位時間比較
可視喉鏡因其攝像頭距離鏡片前段較近,圖像可清晰的放大到顯示屏上,操作者可清楚的觀察到患者的口咽部結構,是困難氣管插管或急診緊急氣管插管患者[5-6]常用方法,本研究是在急診各班次中收集的患者資料,無論是高年資或低年資急診醫生,實施可視喉鏡經口氣管插管能夠有效的提高一次氣管插管成功率,兩組一次氣管插管成功率都在90%以上。分析與下列因素有關:①我科急診、EICU需經口氣管插管均由急診醫生實施操作,并采用科室統一配備的可視喉鏡及用物,長時間大量的臨床實踐,操作者累積了豐富的可視喉鏡臨床經驗;②為保證患者臨床操作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的操作人員為我科工作3年以上且經過正規氣管插管術培訓的急診醫生,操作協助護師均是急診或ICU臨床工作3年以上,在人員上保證操作的高效率和安全性。
PETCO2監測有效提高判斷導管位置正確率,縮短判斷導管在位時間,與可視喉鏡聯合適合在急危重癥患者氣管插管中的應用。氣管插管后能否準確快速的判斷導管是否在位是成功建立人工氣道的另一個重要環節。本研究結果顯示,聽診法判斷導管錯誤率為13.5%,本組患者中2例因患者的體重較大、胸壁厚導致聽診判斷錯誤,3例因鎮靜劑使用不足、患者的自主呼吸強,干擾臨床醫生的判斷,這亦與臨床醫生的工作經驗有關。低年資醫生判斷導管在位情況所需要時間較高年資醫生長,呼吸末二氧化碳監測法判斷導管在位的正確率為100.0%,判斷導管在位平均時間顯著優于聽診組(P<0.05)。并且排除了醫生工作經驗的影響因素。目前國內外,判斷氣管插管的在位情況主要依賴于臨床醫生,呼吸末二氧化碳監測法的操作簡單、快捷,主要依靠數值及波形的顯示可以實現準確的判斷,在施救人員缺少的緊急情況,護理人員在判斷氣管導管在位情況時也可發揮安全可靠作用。
[1]曲 偉,張 強,李 霞,等.院外氣管插管在急危重癥患者搶救中的應用[J]. 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3,8(8):761-762.
[2]王萬靈,王 靈,王振華.HC可視喉鏡、直接喉鏡在氣管插管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山東醫藥,2015,55(11):39-40.
[3]Malik MA,Subramanian R,Maharaj CH,at a1.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he Pen tax AWS,Glides cope,and Macintosh laryngoscopes in predicted diff i cult intubation[J].Br J Anaesth,2009,103(5):761-768.
[4]邊步榮,郝海寧,劉躍輝,等.全麻插管誘發嚴重支氣管痙攣1例[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2,24(2):99.
[5]李建立,高東艷,張煜東,等.困難氣道老年患者可視喉鏡與直視喉鏡下經口氣管插管應急反應比較[J].山東醫藥,2012,52(22):71-73.
[6]王虹虹,曾 紅,張 林,等.可視喉鏡在急診緊急氣管插管中的應用[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2,21(8):883-886.
本文編輯:吳宏艷
R614
B
ISSN.2096-2479.2017.32.149.02
李玫,主任護師,科護士長,E-mail:meili-10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