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芳,曾康華,邵銀進,吳桂華
(贛州市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江西 贛州 341000)
康復訓練對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的療效影響
梁麗芳,曾康華,邵銀進,吳桂華
(贛州市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江西 贛州 341000)
目的 探討康復訓練指導對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療效的影響。方法 將150例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及對照組,每組75例。2組均采用常規藥物治療,試驗組同時給予康復訓練指導。治療6個月后,觀察2組患者心功能分級及6 min步行試驗能力。結果 2組6 min步行試驗、美國紐約心臟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較治療前均有改善,試驗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 康復訓練指導結合藥物治療對穩定性心絞痛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慢性穩定性心絞痛;6 min步行試驗;康復訓練指導
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是指心絞痛發作的程度、頻度、性質及誘發因素在數周內無顯著變化[1]。近年來,我國居民高鹽高脂低纖維飲食、少運動的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吸煙等人數持續增長,使冠心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而且發病呈年輕化[2]。如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延長壽命越來越得到大家的重視。心臟康復通過康復評估、運動訓練、指導飲食、指導生活習慣和健康教育等手段,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及社會生活的參與,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本試驗旨在研究康復訓練對穩定性心絞痛治療效果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贛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門診就診的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患者150例,入選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制定的慢性穩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3],年齡在30~60歲并可以配合康復訓練的患者;排除標準:嚴重的冠狀動脈病變、心肌梗死急性期、不穩定性心絞痛、嚴重心律失常、嚴重高血壓未得到有效控制、各種運動器官病變、各種急性感染或發熱、其他系統疾病的急性發作期以及惡性腫瘤患者[4]。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150例患者分為試驗組及對照組,每組75例。治療前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藥物治療,藥物的具體使用方法見相關的穩定性冠心病診斷治療指南,包括硝酸酯類制劑、他汀類調節脂類代謝以及抗凝藥物應用等[5-6],試驗組在此治療基礎上指導患者康復訓練,6個月后觀察療效。具體康復訓練指導如下。
1)心功能Ⅰ級的患者:平地步行,騎自行車,下樓,打乒乓球,園藝如除草、澆花,游泳,貼壁紙,做木工,刷油漆等。
2)心功能Ⅱ級的患者:平地步行,騎自行車,拖地,擰衣服,掛衣服,整理床鋪,做飯,廣播操,釣魚,擦玻璃。
3)心功能Ⅲ級的患者:平地步行,坐位、立位進餐,更衣洗臉,驅動輪椅,下棋,擦拭家具,坐位繪畫,打字,操作計算機等。
4)心功能Ⅳ級的患者:臥床休息,說話,呼吸訓練,看電視、聽廣播等。
訓練方案可靈活選用,訓練頻率每天2~3次,每次15~30 min,運動處方制定是關鍵。每位冠心病患者的運動康復方案必須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量身定制[7],運動強度是運動處方的重要內容,直接關系到運動的效果和安全性。根據患者情況適時調整訓練強度及訓練項目。注意事項:1)運動過程中,患者若出現上身不適(包括胸、臂、頸或下頜,可表現為酸痛、燒灼痛、縮窄感或脹痛)、無力、氣短和骨關節不適(關節痛或背痛)等癥狀,應考慮到冠心病的急性發作可能,立即停止運動,及時就診;2)因人而異,循序漸進,逐步適應,避免競技性運動;3)患者應定期檢查,注意血壓、心率,依病情修正運動處方,避免過度訓練;4)自我感知勞累程度分級法多采用Borg評分表(表2),通常建議患者在12~16分范圍內運動[8]。

表2 對自我理解的用力程度進行計分的Borg評分表
1.3 評定方法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對患者6 min步行試驗、美國紐約心臟學會(NYHA)的心功能分級標準進行評估。6 min步行試驗:交代患者試驗目的及注意事項,讓患者沿著60 m長的通道來回行走,測定6 min內行走距離。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6 min步行試驗比較
治療后,2組6 min步行試驗較治療前有所改善(P<0.05),試驗組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6 min步行試驗比較
*P<0.05與治療前比較。
2.2 2組心功能分級比較
治療后,2組心功能分級較治療前有所改善(P<0.05),試驗組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治療前后心功能分級比較 例
*P<0.05與治療前比較。
目前,心臟康復被美國心臟病協會等組織強烈推薦用于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治療(Ⅰ類證據)[9],已經得到了臨床證實且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適當的運動可增加心肌的供血供氧,增加ATP酶活性,使Ca2+運轉正常,增加心肌收縮力和心肌代償能力??祻陀柧氂兄谘泳徎蜃柚构跔顒用}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康復已經成為決定醫療質量及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手段。 本試驗所采取的康復訓練主要以運動訓練中的有氧運動為主,長期進行可使心、肺得到充分的有效刺激,提高心功能。本試驗結果顯示試驗組在接受康復訓練指導之后較對照組心功能明顯改善。心功能的明顯改善,可減少心臟事件,降低病死率,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質量[10]。由于穩定性心絞痛患者有一定的運動量限制,因此在臨床上行康復指導前應對所有患者進行康復教育和系統專業的評估,以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1] 高修仁.我國慢性穩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解讀[J].新醫學,2007,38(11):704-707.
[2] 張抒揚.從我國心臟康復實踐看專業心臟康復的發展方向[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6,44(1):3-4.
[3]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穩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3):195-206.
[4] 陳美娟,陳漢娜,徐佳,等.心臟康復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0,15(3):193-195.
[5] Task Force Members,Montalescot G,Sechtem U,et al.2013 ESC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the Task Force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J].Eur Heart J,2013,34(38):2949-3003.
[6] 付熠,王蔚浩,邵超華,等.阿托伐他汀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IL-6、MMP-9及心血管事件的影響[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55(3):69-71.
[7] 丁榮晶.心血管病患者運動處方的制定[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4,13(5):331-333,334.
[8]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老年學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冠心病康復與二級預防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4,41(5):340-348.
[9] Antman E M,Anbe D T,Armstrong P W,et al.ACC/AHA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executive summar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J Am Coll Cardiol,2004,44(3):67l-719.
[10] 王雅明,金海,許卓.心臟康復的最新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8):2021-2023.
(責任編輯:鐘榮梅)
2016-12-22
江西省科技廳計劃課題(20132BBG70083)
R541.4
A
1009-8194(2017)05-0014-02
10.13764/j.cnki.lcsy.2017.05.006